金丽萍
众所周知,数学活动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智力开发价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为了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既能轻松掌握知识,又能保持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许多老师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来解决一些问题。
一、结合科学,使数学游戏情趣盎然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通常给幼儿一些点卡、数卡,让小朋友玩“数与量”的匹配游戏,这样的玩法简单又实在,会玩的小朋友一会儿就匹配好了,不会玩的小朋友就把卡片胡乱摆放。玩了一会儿,小朋友们就不想玩了,幼儿投入游戏的时间逐渐缩短。
二、结合音乐,使数学游戏其乐融融
在数学游戏中加入音乐,使数学游戏的内容和目标对幼儿形成新的刺激和挑战,又保持了幼儿适度的兴奋感。案例:音乐游戏找朋友(点数匹配、相邻数)。随着欢快的乐曲声,小朋友戴上数字胸卡,边跳边找朋友,根据要求可以找和自己一样多的做朋友,也可以找比自己多1或少1的相邻数做朋友……数学游戏有了音乐的融入,气氛变得活泼灵动、变得好玩有趣、变得自由轻松。小朋友们随着音乐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在唱唱跳跳、看看比比中,尝试着将数字、点子、动物图卡进行匹配,使数学游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结合健康,使数学游戏轻松自然
案例:小兔搬萝卜(数量感知、二维分类)。操场上,小班小朋友头戴小兔头饰,扮演着小兔子,正在玩 “搬萝卜”的游戏。在场地的另一端有许多的萝卜散落在地上,萝卜是用彩色泡沫纸做的,数量很多,颜色也有多种,有红色、黄色、白色、绿色。老师说:“兔宝宝们,今天我们要去搬运萝卜,每个宝宝要爬过草地、钻过山洞,到达菜地就把萝卜运回来,一次可以运3个萝卜”小兔们跟着妈妈出发了,菜地到了,小兔子挑选着自己喜欢的萝卜,一边数一边把萝卜放进自己的小兜兜里,然后把三个萝卜运回家(这是数量的感知)“宝宝们,你们看地里还有许多萝卜呢!这次,我们每人运4个红色的萝卜,出发!”小兔子又爬过草地、钻过山洞,到达菜地,他们找呀找呀,“我找到一个红色的萝卜了”“我也找到一个红色的萝卜”……“对了,要运4个红色萝卜”小朋友拿出兜里的红萝卜数了起来(这是颜色、数量两维特征的感知)。就这样,小兔子们把黄色、白色、绿色的萝卜全部运回了家。他们和妈妈跳着、笑着,共同庆祝着劳动的喜悦。
在“小兔搬萝卜”游戏中,巧妙地加入了爬行、钻、跑的身体动作。每次搬运不同颜色、数量的萝卜,幼儿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学习的主动性更强。数学一旦与“运动”元素相结合,能使幼儿更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也进一步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功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游戏效果。
四、结合语言,使数学游戏有滋有味
案例:数青蛙(倍数)。活动室里,小朋友们头戴青蛙头饰围成圆圈,和老师一起玩“数青蛙”呢!只见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全体小朋友一起有节奏地念到“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当念到“扑通”一声时,被老师点到的小朋友就朝圆心里跳,边跳边说“扑通”……老师接着伸出2个手指头,幼儿念到“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又有2位被点到的小朋友跳到圆心……就这样随着琅琅的儿歌声,越来越多的“青蛙”跳入圆心,直到全班幼儿全部跳入圆心。
大班数学内容“简单的倍数”,它是为小学乘法口诀打基础的,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确实有些难度,也比较枯燥,幼儿不易理解。活动中,老师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喜欢说乐意说、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在数学游戏中融入语言,利用“数青蛙”,随着青蛙数量的增多,结合琅琅上口的儿歌朗诵, 营造了热烈的学习气氛,集中了幼儿注意力,唤起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了思维的灵活性。幼儿通过耳、眼、嘴、身体共同参与活动,在数数青蛙、学学蛙跳、想想说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4以内的乘法口诀。数学游戏与语言的结合,大大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数学游戏变得有滋有味。
将数学与不同领域相结合,在数学游戏中巧妙地融入科学、音乐、健康、语言、社会这些“调味剂”,扩大了数学游戏的空间、丰富了数学游戏的内涵、改变了数学游戏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数学问题生动化、趣味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灵活化,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了数学学习感受,让幼儿获得了多种能力、多个方面的数学经验。经过了旧貌换新颜的数学游戏,变得更加好玩更加耐玩,也更有吸引力。幼儿的参与更积极主动,幼儿的兴趣更浓厚持久,幼儿的游戏效果也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心幼儿园 江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