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油田浅层非均质油藏CO2驱数值模拟与方案设计

2014-08-20 05:59:24曹亚明郑家朋孙蓉中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00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气驱底水采出程度

曹亚明,郑家朋,孙蓉 (中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河北 唐山063000)

郑立朝 (中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南堡油田作业区,河北 唐山063000)

CO2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国外早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已经应用于油田开发[1~3]。近年来,随着低渗透油藏不断投入开发,在我国吉林油田、大庆油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江苏油田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6]。冀东油田高浅北Ng6油藏从2010年起实施了CO2吞吐技术,取得了较好增油效果,但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增油效果逐渐变差。通过实施CO2驱油技术试验,探索出浅层非均质油藏提高采收率新途径,也为改善浅层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1 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原理

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可以分为CO2混相作用和CO2非混相作用。由于高浅北Ng6油藏原油为普通稠油,地层压力低,达不到混相条件,属于非混相驱。主要作用机理:降低原油黏度,使原油膨胀,降低界面张力,溶解气驱,乳化作用及降压开采。CO2在油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降低时,CO2从饱和CO2的原油中溢出并驱动原油,形成溶解气驱;由CO2形成的自由气饱和度可以部分代替油藏中的残余油[7]。

2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冀东油田高浅北Ng6油藏主体高部位,岩性疏松,属于辫状河高孔高渗砂岩储层,存在边底水,面积0.45km2,平均渗透率1242mD,平均孔隙度26.6%;原油属于未饱和常规稠油,地层原油黏度90.34mPa·s,地面原油密度0.9562g/cm3,油藏温度65℃,油藏类型是构造岩性层状底水油藏,平均地层压力18.23MPa。

2.1 存在问题

高浅北区Ng6油藏非均质性比较严重,优势渗流通道较发育。目前存在问题:油水黏度比高,底水锥进现象严重;油藏综合含水持续升高,递减率居高不下,产量快速下降;现有井网和驱替方式下采收率低,采出程度低,至2012年12月累计生产原油4.64×104t,综合含水率96.8%,采出程度10.9%。

2.2 CO2驱可行性分析

高浅北Ng6油藏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试验区采出程度较低,井间仍有较大的剩余油潜力;井网较完善,能够利用现有井形成有效的注采井网;试验区进行过CO2吞吐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下步进行CO2驱提供借鉴。

3 CO2驱方案参数优化设计

选用CMG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建立试验区模型 (图1),研究的目的层为新近系馆陶组(Ng)6层,共划分为20个模拟层。模拟区同时也考虑边底水的影响,在模型的边部和下部设置边底水。采用直角网格系统划分网格,建立的模型网格数为136×59×20=160480。在高浅北区Ng6油藏试验区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部分井生产情况进行调整,数值模拟区包括25口采油井,无注水井,其中2口注气井。

3.1 驱替方式优选

图1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示意图

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地下流体分布和压力分布,对试验区预测了20年。若以99.2%为经济极限含水率,预测边底水驱最终采收率为13.07%,结果见表1。

模拟对比CO2连续气驱、注CO2的气水交替及CO2+泡沫的交替注入驱替方式下开发效果,并与边底水驱方案进行对比。由结果可知,CO2连续气驱、气水交替驱和CO2+泡沫驱的最终采收率均高于边底水驱,其中CO2+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幅度最大,见图2。分析原因,试验区为疏松砂岩油藏,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在注气过程中,容易发生气窜,导致气驱效果下降,泡沫体系可以有效封堵气窜通道,延长发生气窜时间,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建议选择CO2+泡沫交替注入方式。

表1 驱替方式对气驱效果的影响

3.2 注入参数优化设计

通过模拟计算对CO2驱方案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和优化设计,主要讨论了段塞大小、注入速度、单井注入参数等因素的影响。

3.2.1 注入总量优化

图2 不同驱替方式下的含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变化

设计注入CO2+泡沫体系总注入量计算结果如图3、4所示。在相同的时间内,设计注入总量分别为0.035、0.04、0.05、0.06、0.08、0.10HCPV (烃类孔隙体积),共6个CO2驱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在疏松砂岩模型下,注入段塞越大,注气量越多,气驱波及体积越大,开发效果越好;但随着注入倍数的增加,提高采收率增加幅度逐渐减少,换油率减小。综合指数存在最优值,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推荐注入段塞为0.055HCPV。

图3 提高采收率、换油率随注入量变化曲线

图4 开发效果综合指数随注入量的变化曲线

3.2.2 注入速度优化

设计单井日注入速度分别为10、20、30、40、50、60t共6个方案,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单井日注气在20~40t时的提高采收率差别不大;当日注量超过40t的提高采收率幅度明显下降。考虑到现场施工的可行性,该试验区合理注入速度为30~40t/d,选择平均单井日注入量为35t,则2口井日总注入量为70t。

3.3 CO2驱最优方案预测

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地下流体分布和压力分布,应用优化的高浅北Ng6油藏CO2注入参数,对试验区20年的开采效果进行了预测 (图6、7)。结果是,在2032年试验区平均含水率99.2%,最终采收率15.14%。与水驱相比,试验区井组内采收率提高2.07%,最终提高采收率2.29%,增产原油0.98×104t。

图5 提高采收率随单井日注入量变化曲线

图6 CO2驱与水驱预测采出程度对比曲线

图7 CO2+泡沫驱与水驱预测产量对比曲线

4 结论

1)首次在冀东油田非均质严重的疏松砂岩油藏实施CO2驱油施工,进行了防气窜的优化设计,以延缓发生气窜的时间,提高气驱效果。

2)高浅北Ng6油藏对CO2+泡沫驱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层间和层内的大孔道进行有效封堵的同时,使CO2有效地驱替剩余油丰富的低渗透区域,提高开发效果。

3)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高浅北Ng6疏松砂岩油藏,采用改进的CO2+泡沫驱,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1]房宝财,王允诚,王庆,等 .葡萄花油田CO2吞吐采油现场试验 [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2):93~94.

[2]李煊,苏敬宝,郭学民,等.CO2增油技术在孤岛油田的应用 [J].石油钻探技术,2002,30(4):72~73.

[3]周建新,黄细水,黄晓荣,等 .富民油田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现场分析 [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增):136,142.

[4]钱卫明,张奉东,张家仁,等 .储家楼油田CO2非混相驱油试验及效果评价 [J].特种油气藏,2001,8(4):79~82.

[5]吕广忠,伍增贵,奕志安,等 .吉林油田CO2试验区数值模拟和方案设计 [J].石油钻采工艺,2002,24(3):39~41.

[6]关振良,谢丛姣,齐冉,等.CO2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 [J].天然气工业,2007,22(4):142~144.

[7]马涛,汤达祯,蒋平,等 .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 [J].油田化学,2007,24(4):379~382.

猜你喜欢
气驱底水采出程度
延长油田南部长8致密油藏注CO2吞吐实验
非常规油气(2022年5期)2022-09-14 08:07:20
底水厚度影响下的水平井开发规律研究
非常规油气(2022年2期)2022-04-25 00:59:38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与挑战
裂缝性潜山气驱试验与研究
石油研究(2019年12期)2019-09-10 07:22:44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采出程度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注气驱油藏新型气驱特征曲线推导及应用
聚合物驱油田交替注聚参数优化研究
化工管理(2017年11期)2017-07-12 13:21:22
美国CO2驱油技术应用及启示
二氧化碳驱油注入方式优选实验
断块油气田(2015年4期)2015-05-14 0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