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跃先(河南省邓州市花洲计生服务中心)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主题”为检索项,以“档案心理学”、“档案管理心理学”、“档案工作心理学”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获取24篇文献,剔除一稿多发1篇、无关论文2篇,最终得到21篇有效论文作为统计对象。文献时间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文献时间及数量分析表
由表可知,档案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始于1986年,二十几年来发展比较平缓,1986-2000年,陆续有学者对其进行探讨,1997年出现探讨小高潮,发文量达到4篇;2000年至今,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极少,且间隔时间较长。可见,档案心理学的研究,从时间上看表现出明显的分散性,总体而言呈现着低迷迟缓的态势。
从期刊分布来看,《浙江档案》、《兰台世界》发文量最多,为3篇;其次是《山东档案》、《湖南档案》、《北京档案》和《山西档案》,发文量均为2篇;《陕西档案》、《黑龙江档案》、《档案》发文量均为1篇;其他期刊和会议集也有分布,发文总量为4篇。21篇论文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有10篇,占47.62%,非核心期刊上的有11篇,占52.38%。可见,该问题受到档案界内的不少关注和讨论。
理论的研究往往源于实际工作的需要,档案心理学的研究也不例外。宇亮最早指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少档案工作者表现出明显的单调感并一定程度上转为厌倦感,甚至由不满足感转为思迁。多年之后,李宜霞指出,在档案工作过程中,档案工作者常表现出一定的职业心理问题,李宜霞称之为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下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耗尽的感觉,不同于肉体的疲惫,它源自心理的疲乏。产生职业倦怠的档案工作者一般具有以下行为特征:第一,工作热情丧失,情绪烦躁,对人和事漠不关心;第二,工作责任感减退,工作态度消极,敷衍了事甚至经常出错;第三,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常迟到早退,有的甚至打算转岗,缺乏成就感,对前途感到渺茫。戴喜梅指出了档案工作者职业倦怠的表现,即判断一个人是否产生职业倦怠,第一要看他的情绪是否衰竭,第二要看他是否玩世不恭,第三要看他的成就感是否低落。因为水利行业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文书档案、技术档案,水利行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从水利档案的收集到科学管理、安全保管、价值鉴定、登记统计、提供利用等,都需要档案工作人员付出艰苦的劳动。作为水利工程档案馆员,更应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高度责任感。因此,对水利行业档案馆员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86年,宇亮在《档案工作人员若干心理分析及其对策—学习<管理心理学>的体会》一文中,最早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分析当时档案人员的心理状况。但文章仅从操作层面指出档案工作的些许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未从学科理论层面进行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真正意义上的档案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研究始于王民。1989年,他在《档案》上发表的《档案管理心理学初探》一文中提出,档案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方法与手段,揭示档案工作中人的心理活动的实质、特点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随后,文萍对档案心理学进行了宏观设想,将其定义为: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考察档案工作系统支配档案行为的心理现象及其特殊规律,进一步探究其成因与对策,从而强化档案工作系统运行机制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景红认为档案心理学是研究档案形成、管理、利用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特征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刘东斌将档案管理心理学定义为:以档案馆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因素为研究对象,以调动档案人员的积极性为中心任务,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科学。
虽然学者们对档案学与心理学交叉研究所形成的新学科概念表述不尽一致,有称之为档案心理学或档案管理心理学,也有称之为档案工作心理学。所谓的心理学,有的指社会心理学,有的指管理心理学,更多的是指普通心理学。但可以肯定的是,档案学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在此,笔者暂且将其宽泛地称为档案心理学,心理学即广义上的普通心理学。如此,档案心理学具体而言,就是将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档案的实际工作之中,研究档案工作中不同群体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并指导实际工作,以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一门学科。
王民将档案工作者和档案用户作为档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将两者的心理作为研究内容。档案工作者心理包括团体心理和个体心理;用户研究主要包括用户的类型、需求、动机和情感。在此基础上,文萍将档案心理学划分为档案形成者心理、工作者心理和用户心理三部分,并指出在档案运转周期不同阶段,三部分主次地位交迭变更。另外,文萍认为要注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研究。晋平指出档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档案形成者、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利用者的心理,将外延扩大,还包括档案宣传、教育、科研人员乃至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因此,他将研究内容细分为档案工作者心理、形成者及归档者心理、利用者心理、领导者的心理、人际关系、社会档案意识、档案宣传心理以及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心理9个方面。薛顺梁认为档案心理学除了研究档案用户、档案工作者、档案领导者心理外,同时还要关注档案工作物理环境、中观社会环境和宏观社会环境对档案工作者心理的影响。
可见,水利行业档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档案形成者、档案工作者、档案利用者及影响档案工作的环境因素。根据研究对象,水利行业档案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档案工作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档案工作中人们各种心理的影响。
在研究原则方面,文萍、马静和徐拥军都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具体而言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遵循客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变化发展原则及整体系统性原则。
在研究方法方面,文萍首先简单地介绍了调查研究、问卷调查、实验及各种心理测试的方法,并结合“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有关知识和逻辑思维方式进行研究。随后,景红指出,档案心理学本身不具备独特的研究方法,而是借助心理学的一般方法,比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研究法,并对这4种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陆续做了补充,徐拥军对心理测验法做了详细阐述,王彤将比较研究法、控制法、系统法、信息反馈法等方法引入档案心理学的研究中。
显然,上述方法基本属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其他传统学科的研究方法,档案学的研究方法未曾提及,档案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更无自身特有的研究方法。因此,在水利行业档案心理学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完善自身的研究方法,丰富学科体系。当然,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不足,研究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注重不同方法的综合应用。
文萍从3个角度分析档案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她认为,从总体知识结构看,该学科涉及档案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应属于综合性社会科学,又由于实践性较强,也可视为应用科学;从方法论看,应看作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从研究目的与方向看,该视为研究档案工作系统运行规律的档案理论学科。马静指出档案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基本属性是心理学,且处于边缘地位。同时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因为该学科在提出理论原理基础上还解决实际问题,直接指导档案实际工作,实践性较强。另外,马爱凤将其视为一门从现代管理科学中派生出来的独立学科,强调其独立性。徐拥军将档案心理学与档案学的关系视为子学与母学的关系;与心理学的关系视作理论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它是心理科学中的一门应用分支学科;同时与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可见,档案心理学是档案学和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档案学、心理学与其他诸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总体来说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按吴宝康教授对学科体系的划分,应与档案法学、档案术语学等看作同一层次的学科。
薛顺梁指出档案心理学的发展既需要适合学科创新的环境,又需要善于创新的主体,二者缺一不可。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有适合创新的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主要是要从思想上正确对待、支持和重视理论及理论研究;硬环境是指各种行政规章和物质环境,一要通过行政规章来规范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学科创新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越环境,二要将国家扶持的重点向省以及省以下的单位和人员转变,三要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依靠善于学科创新的主体。水利行业档案工作者首先要有学科创新的意识和想法,然后要进行扎实的系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科创新思维,掌握研究方法与技巧。另外,水利行业档案工作者还要有不怕失败、虚心求教的精神。
总的来说,档案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学者们仍倾向于对学科的概念、对象、内容、方法及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即基础理论研究。但由于学科出现时间不长,发展较为迟缓,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学科体系目前尚未形成。档案学界对心理学与档案学的关系缺乏明确的阐述;对档案心理学与同层次的学科,如档案术语学、档案社会学的关系未有涉及;对学科的发展趋势也未做出应有的探讨;对档案心理学在档案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均不曾谈及。因此,深入研究档案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对于档案学的学科发展和体系完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于水利行业档案事业的推进也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1]宇亮.档案工作人员若干心理分析及其对策——学习《管理心理学》的体会[J].湖南档案,1986(1).
[2]李宜霞.浅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症[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7).
[3]戴喜梅.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业倦怠与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王民.档案管理工作心理学初探[J].档案,1989(1).
[5]文萍.关于建立档案心理学的宏观设想[J].陕西档案,1991(6).
[6]刘东斌.对档案馆引入管理心理学的探讨[J].浙江档案,2000(3).
[7]晋平.刍议档案心理学的构建[J].陕西档案,1997(6).
[8]马静.关于建立档案心理学的设想[J].黑龙江档案,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