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亭亭,汪正祥,王琴,任雁,杨其仁
(1.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2.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南河是汉水最大的支流,上游南源发源于神农架东南麓、北源发源于武当山的马栏河,二河于保康县珠藏洞彭家湾处汇合,流至开峰峪汇合清溪沟后始称南河,在东庄峪进入谷城县境,流向自西南至东北,至格垒嘴注入汉水[1].南河流域地处北纬31°25′~32°20′,东经110°30′~111°45′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5.40℃,多年平均降雨量917.8mm.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7.4%,尤其以7、8两月最为集中[2].
南河是典型的山溪性河流,主河道长267km,总落差470m,流域面积6 479km2[3].中上游沿岸山谷纵深、落差较大,乾隆时期就有“小三峡”之称.目前,对于南河的渔业资源状况尚少有系统研究报道,为此,我们于2012年8月和10月,分别对位于谷城县内的南河自然保护区的南河河段(南河上游)[1]及位于保康县内的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的南河河段(南河中下游)[4]的野生鱼类进行了调查,以期掌握南河野生鱼类种类组成和区系特点,并分析鱼类的生态类型和保护对策.
1.1 调查地点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的南河段为南河上游河段,上游河段的调查地点有野花谷、柴家沟、扁洞河、麻园河、粉清河、寺坪南河、歇马举河、陈家河、过渡湾风桥、开封峪等河流.南河自然保护区的南河段为南河中下游河段,中下游河段调查地点包括东坪河、小石滩河、鱼坪村河的河流.
1.2 调查方法 多次进行市场调查,采集鱼类(组织多河段网捕鱼),并对采集到和目击到的标本进行鉴定、拍照、数量统计并记录生境;甄别已收集到鱼类的照片及录像资料.对上述多种调查方法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另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渔政部门等方式,了解当地鱼类的历史分布情况.
1.3 标本处理与鉴定 将采集到的鱼类标本浸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带回实验室鉴定.鱼类鉴定主要依据《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鲇形目》[5]、《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中卷)》[6]、《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7]、《陕西鱼类志》[8]、《秦岭鱼类志》[9]和《四川鱼类志》[10]等.
1.4 种群数量分析 以调查期间的渔获物进行数量分析.根据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用多度Relative density[11-12](RD)指数进行相对多度等级的划分.
式中,10%以上为优势种,1%~10%为常见种,1%以下为稀有种类,N为样品中的总个数,Ni为样品中属于第i种的个体比例.
2.1 南河上游和中下游河段鱼类种类组成 调查结果表明,南河上游河段有鱼类4目10科34属40种.其中以鲤形目鱼类最多,共3科25属28种,分别占五道峡自然保护区鱼类科、属、种总数的20.00%、73.53%和70.00%.在全部的10科中,鲤科23种,占五道峡自然保护区总种数的57.50%;其次是鳅科,共4种,占10.00%;鲿科4种,占10.00%;鲇科和鮨科鱼类各2种,各占5.00%;其余5种(钝头鮠科、合鳃鱼科、鳢科、刺鳅科、平鳍鳅科)各仅1种,分别都占2.50%.
南河中下游河段有鱼类4目9科33属38种.其中以鲤形目鱼类最多,共2科25属27种,分别占南河自然保护区鱼类科、属、种总数的22.22%、75.76%和71.05%.从科的物种多样性分析,以鲤科鱼类的种数最多,共23种,占南河自然保护区总种数的60.53%;其次是鳅科4种,占10.53%;鲿科3种,占7.90%;鲇科和鮨科各2种,各占5.26%;其余4科(钝头鮠科、合鳃鱼科、鳢科、刺鳅科)各仅1种,分别都占2.63%(见表1).
由上可见,南河鱼类种类组成以鲤科占显著优势.
2.2 南河上游和中下游鱼类种群数量分析 南河上游河段共网捕到23种鱼,按RD值顺序,(41.82%)、银鲴(27.88%)、彩副鱊(20.91%)为优势种;马口鱼(2.09%)、洛氏鱥(1.69%)为常见种;稀有种类有18个:黄颡鱼(0.98%)、湖北圆吻鲴(0.70%)、青梢鲌(0.70%)、鲫(0.70%)、吻鮈(0.56%)、鲤(0.42%)、中华鰟鮍(0.28%)、黑鳍鳈(0.28%)、黄鳝(0.28%)、麦穗鱼(0.21%)、蛇鮈(0.14%)、多鳞白甲鱼(0.14%)、小口白甲鱼(0.07%)、中华花鳅(0.07%)、南方鲇(0.04%)、泥鳅(0.03%)、华鳊(0.01%)、团头鲂(0.01%).
南河中下游河段渔获物共网捕到14种,按RD值顺序,银鲴(43.80%)、(43.80%)为优势种;中华鰟鮍(4.38%)、蛇鮈(2.63%)、大斑花鳅(2.19%)、黑鳍鳈(1.31%)为常见种;稀有种类有8种:吻鮈(0.88%)、泥鳅(0.44%)、黄颡鱼(0.22%)、团头鲂(0.08%)、鲢(0.08%)、草鱼(0.08%)、鲤(0.04%)、华鳊(0.04%).
2.3 南河上游和中下游河段珍稀鱼类 位于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的上游河段,有3种鱼类被列为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多鳞白甲鱼、小口白甲鱼和汉水后平鳅.此外,多鳞白甲鱼、洛氏鱥、、鲫、黄颡鱼、红鳍原鲌、青红鲌、鲤等,由于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鮎、南方鮎也属于名贵鱼类.
位于南河自然保护区的中下游河段,尖头红鲌、鲶、大口鲶、鲤、鳜、斑鳜、乌鳢均为名贵鱼类,个体比较大,数量也较多,经济价值高.此外,鳡和野生草鱼、鳙、鲢以及赤眼鳟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是食用价值很高的鱼类.
表1 南河上游、中下游河段鱼类
续表1
2.4 南河上游和中下游鱼类生态类型 按生态习性将南河所有鱼类分为河湖洄游性和定居性2种生态类型.南河上游及中下游鱼类都以定居性鱼类为主,分别占总数的82.5%,76.3%;河湖洄游性鱼类分别为17.5%,23.7%.按食性将南河所有鱼类分为滤食性、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4种.南河上游和中下游鱼类都为肉食性>杂食性>草食性>滤食性,上游肉食性种类有20种,占总数的50%,中下游肉食性种类有17种,占总数的44.7%.由此可见南河鱼类生态类型多样,且上游河段与中下游河段在生态类型上趋于一致,说明南河流域水环境相对较稳定.
1)南河上游河段有鱼类4目10科34属40种,南河中下游河段有鱼类4目9科33属38种,均以鲤形目鱼类最多.
3)南河鱼类生态类型多样,且上游河段与中下游河段在生态类型上趋于一致.南河上游及中下游鱼类都以定居性鱼类为主,河湖洄游性鱼类占少数.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南河上游梯级水电站的开发[3],使电站下游的河流变得更浅.特别是在枯水季节,有水的河段被断流的河段及水库大坝所分割,鱼类洄游的通道被阻断.
4)南河鱼类资源的丰富取决于南河的水系发达,水质好,污染少,所以加强南河自然保护区和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加强对南河水系及水环境的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电站的开发使得鱼类洄游的通道被阻断,减少了鱼类生态类型的多样性,因此应限制南河上游电站的无序开发,在电站建设上加强流域管理,同时禁止过度捕捞鱼类.此外,水库的蓄水可以为体型较大的养殖鱼类如四大家鱼的饲养提供条件,这是对野生鱼类渔业生产的一种补充.
[1]汪正祥,雷耘,赵开德,等.湖北南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73-76.
[2]马华明,徐道昌.浅析南河流域水文气象特点探索白水峪水电站经济运行[C].湖北省中小水电建设与管理专委会成立大会资料汇编,2004.
[3]王小毛,曾祥虎.三里坪水库在南河干流开发利用中的地位与作用[J].人民长江,2012,43(6):5-7.
[4]汪正祥,蔡德军.湖北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103-106.
[5]褚新洛.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鲇形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6]陈宜瑜.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中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7]乐佩琦.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8]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陕西鱼类志[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9]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秦岭鱼类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0]丁瑞华.四川鱼类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1]李捷,李新辉,谭细畅,等.广东肇庆西江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J].湖泊科学,2009,21(4):556-562.
[12]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霞.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