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梅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木刻创作对鲁迅的影响
余小梅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1)
鲁迅的一生,一共向中国的读者介绍了大约近五十位的国外版画家,这些版画家来自于20世纪版画艺术中的不同流派,极大的丰富了中国青年的美术世界。他一生对美术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对木刻艺术更是情有独钟。以至于也深深影响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风格和韵味。他在我国现代版画艺术理论和倡导创作实践这两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木刻;革命;版画;热衷;搜集
鲁迅先生从小喜欢美术,爱好画画。他最早看见的画是流传在江浙一带的民间木板年画,他的床前贴着《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①的木板花纸。七岁时鲁迅开始在亲戚周玉田处学习,周玉田收藏的一些带插画的木板书,就成了童年鲁迅饱览的对象,我想这就是鲁迅从此开始接触美术和渐渐热衷于搜集木刻图画的原因吧。当时最早引起他的兴趣的是第一部搜集到的插画本《山海经》②,从这本书开始,他把过年的压岁钱都花在购买石印的《尔雅音图》、《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等画册上。
鲁迅先生搜集画册和美术史论书的范围是很广的,几乎包括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著名画家。当然最珍贵的当属原拓木刻,他不仅搜集中外画册,对于当时木刻青年的单幅版画、版画集、木刻插画,尤其是革命画册、画报、画传单等,无不认真搜集,精心保管,“鲁迅先生不仅广为搜罗一般的木刻版画,同时也热心地搜集当时各种具有革命性质的秘密画报:这些画报是用钟灵印刷机或油印机印成的。我记得他曾经对一个送画报去的美术青年说,这些东西,如果再过二十年后再拿出来看看,就觉得宝贵非凡了!而你们在险恶的环境下却无法保存的,所以还是让我来替你们保存这些革命史料吧。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美术事业和中国革命的关怀是多么深切呀”!
鲁迅到了上海后就广泛联系美术青年,协助他们创办刊物。利用他主编和受他支持、影响的《奔流》、《萌芽》、《北斗》、《译文》等刊物发表美术作品,或自费印刷进步美术青年的作品集,以造成革命美术展现,向专门介绍资产阶级流派的“大师”以及他们的刊物作斗争。一九八二年底,鲁迅和柔石等文学青年创办朝花出版社,出版文学刊物《朝花》和画辑《艺苑朝华》。《艺苑朝华》这本书算是鲁迅最早编辑出版的定期画刊,这是鲁迅自己组织出版社印刷画册的开始,画刊中的《新俄画选》是鲁迅最早介绍十月革命后苏联革命版画和黑白画的一本画集,推荐给有志于描绘无产阶级生活的革命美术青年作参考。
鲁迅先生说:“镂像于木,印之于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鲁迅先生对于木刻的理解令我由衷地感到佩服。然而鲁迅对木刻中的线条尤其地研究,不仅敏感,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木刻创作可以吸取我国传统的“铁线描”这种“细而有劲的画法”这种技法细中有粗,粗中有劲,细柔之中蕴含着力度。而木刻的刀味、木味、黑白分明与鲁迅刚健分明、富有力之美的审美取向有着某种契合,他的小说也因为他从小喜爱木刻而深受影响。从他的小说创作风貌可以看出,其“仿佛是木刻似的”小说中呈现出浓郁的黑白木刻感,极具“有力之美”:文风刚健,清新;人物粗线条勾勒却传神;色彩沉郁,对比分明;画面链接结构,短小精悍。
鲁迅小说的这种画面感正是他对木刻绘画艺术的的吸收和利用,他的小说就像一幅幅的木刻连环画一样,准确、传神地刻画着我们中国那个时代的真实风貌。他在倡导木刻运动时一再地强调人物刻画的重要性。木刻画的人物刻画是粗线条勾勒而出的,重神似,而非形似。这样的木刻人物绘画思维在鲁迅小说创作中表现明显:他在塑造小说人物时的“画眼睛”法就是紧抓人物最鲜明的外貌、性格、精神世界的特征,通过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栩栩如生的小说,鲁迅凭着艺术的敏感觉出:木刻艺术的强烈、生猛的黑白两色是多么地适合当时中国现实和人民大众的实际需求。这样的艺术色彩感在鲁迅小说中表现的更是明显。他小说中那阴郁、浓烈为背景的铁屋子的黑色和惨淡的白色形成强烈的色差,揭示着震撼人心的批判主题,惊醒着还在愚昧无知的中国大众。可以看出,鲁迅本身具有的木刻审美心理,他与木刻艺术一生的紧密联系使得他小说创作风貌蕴含着深深的木刻元素。正是鲁迅小说深蕴的木刻元素使得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赋“有力之美”的传说!
鲁迅的一生,一共向中国的读者介绍了大约近五十位的国外版画家,这些版画家来自于20世纪版画艺术中的不同流派,极大的丰富了中国青年的美术世界。他一生对美术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对木刻艺术更是情有独钟。以至于也深深影响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风格和韵味。他在我国现代版画艺术理论和倡导创作实践这两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注释:
①《朝花夕拾·狗·猫·鼠》。
②《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裕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
[1]回忆鲁迅的美术生活[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2]王观泉.鲁迅与美术[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3]郭恩慈,苏钰.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M].东方出版中心,2008.
J227
A
1005-5312(2014)17-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