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课堂提问效果 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2014-08-19 03:49朱敏
文理导航 2014年13期

朱敏

【摘 要】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提问,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敢问;想问;会问;乐问;善问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不爱提问题,不会提问,不敢提问,不善提问。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敢问、想问、会问、乐问、善问,使他们成为课堂的提问者,学习的主人呢?笔者通过几年初中地理教学的尝试,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敢问

教育家弗莱雷说:“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教师的教学不是训导式、指导式的过程,而是在对话中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强调师生互动的过程性,学生才敢问,才愿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营造这种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要象美国教师那样把高分给那些问题提得多的学生,从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提问题。对那些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急躁,更不能指责,要肯定其敢于发言的精神,使学生消除“说不好”挨批评的顾虑;对那些解题思路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同时,不能武断地予以否定,而应课后再和学共同探讨;要发扬民主,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勇于改正教学中的不足。我们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勇气。

二、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想问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好的课堂情境,可以让学生新旧知识发生冲突,产生困惑、疑问,激发思维火花,从而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即想问。如在讲解能源消费中,我首先给同学们读了一篇报道《全球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当读到地下的石油竟然可供人类消费80年。这马上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提出了石油资源会不会枯竭的问题,于是我让学生通过正方、反方的小组形式展开辩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对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资源的耗竭问题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仁者见仁,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三、鼓励大胆质疑,让学生会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更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比如在学习“全球气候问题”时,我让学生讨论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有的学生根据书本提出: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等;而有的学生则怀疑书本上的结论,提出了新的观点:冰川融化不一定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这就好比一块冰,冰全部融化后,杯中的水并未溢出;还有的学生则提出:任何事物均是一分为二的,全球变暖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使温带范围向高纬方向扩展,恶劣的环境变好了。通过巧妙地设疑、置疑和激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经过思考,学生把握精髓、提取精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去探索、创造。

四、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乐于提问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爱表扬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提出问题。教师要营造出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从而激活他们原有知识,激发他们去进行创新性的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以便学生乐于提问。

五、制造矛盾冲突,让学生善问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反思常规解法,捕捉“问”的契机,不但能让学生能问、会问、而且能善问,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留出空白、巧设悬念、制造矛盾、提出疑点,则更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如,在教学“时区和区时”时,我讲解在德国世界杯期间,中国的球迷看足球赛是最辛苦的。中国球迷必须在凌晨3:00看一场又一场球赛。学生,特别是男同学,对世界杯是相当关注的。当教师呈现情景时,学生感觉很熟悉的同时又发现有很多问题存在,他们很迷惑,提出:1.德国时间与北京时间到底相差几小时?2.是报纸报道的时间出差错了,还是地图出错了?如何解释?3.德国位于什么时区?4.为什么当凌晨3:00我们观看足球赛时,德国的天还是亮的?等等。教师既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生疑的机会。又在设置的矛盾中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不但培养了学生思考、质疑、解疑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总之,还给学生课堂的提问权,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启发学生思维,便于学生全面把握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乐问、善问。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观察、思考、发现,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