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

2014-08-18 21:49顾晓惠
考试周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情境思维课堂教学

顾晓惠

启发式教学是当前国内外教学方式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和特征,运用启发式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取真知。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在欧洲,稍后于孔子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求真理。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根据教育家对“启发”这一问题的论述,联系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我进一步体会到运用启发式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应注重提高其有效性。现我谈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注重设疑启发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指定的实验情景已经得到完全的适应,一个人已经全部了解了这个事件时,它就不再是有兴趣的。或当一个完全新的经验,由于它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毫无关联因而毫无意义时,也同样是没有兴趣的。当感性输入和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高。即当已有的图式(认知、结构)和新的经验(当前经历的事物)既具有和谐(适应)的,又有不和谐的因素时,这种不平衡性就引起克服不和谐性的努力,而建立起新的平衡。因此,此时的兴趣水平是最高的。这验证了没有大胆的幻想疑问,便没有伟大的发现的说法。创设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好奇心很强,设疑导入能诱发他们的天赋和灵性,从而形成探究反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这条小鱼在乎》时,我注意利用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我认为运用启发式教学,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尤其是学习兴趣这点,这样的设疑,开启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运用启发性探索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有许多优点: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2.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3.学生,从提出问题始,到形成概念止,始终处于探索的情景中,以极高的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极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导入问题化,注重启发探索

学源于思,起于疑,循着思路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想边学,或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边学边想,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得以顺利学习的必然条件。要预设启发情境。只有知识融于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知识产生的时候是鲜活而生动的,而表征知识的符号是抽象而枯燥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将知识的内涵生动再现。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情景中,知识才会鲜活,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文字符号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值得重视的是捕捉启发时机。在授课过程中,随着学生思维的开动,课堂气氛会不断活跃,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启发。

三、突出重点,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启发式必须注意突出重点,同时必须抓住那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努力仍“心未通辞未达”的难点问题诱导点拨,而不应撒网捕鱼,平均使用力量。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可以尝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习信心,为获取新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四、启发质疑想象,注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读书与生活接轨。创设发现、探究的空间,需放手给学生自由时空,让学生自由思考行动,营造独到见地的创造性发现空间,它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教师应把创新精神贯穿在课堂教学始终,使各种主题的语文课堂教学都焕发出生命活力。创造力不同于技能,虽然它不能教,但可以培养。教师在不断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见解,给学生创设适当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与联想,这就是培养创造力的表现。教学时,老师经常会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先让学生自己创新、自己想,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走进课文学习,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课堂中不是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不能让学生跟着教师走,导致课堂教学拘泥于书本,而应该让学生走出文本,由文本思考开去,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在文本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问学生,如果在生活中你也遭遇类似的事情,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充分让学生思考表达,使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并获得思想启迪。

五、启迪思维,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要“准”,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要“巧”,在学困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的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综上所观,启发式教学既有教育科学的探究,又有教学艺术的升华,只要教师注意讲授艺术、提问艺术和设计艺术,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发表创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境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思维课堂教学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