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作为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我发现现在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差,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堂上学生不喜欢开口,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沉默;二是表述困难,说话无中心,词不达意;三是缺乏想象力,词汇量不足,人云亦云。学生怎么了?表达如此含糊不清,与语文教学有关吗?反思当前语文教学,的确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语文教学强调听、说、读、写,但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既不考听,又不考说,160分的高考试卷中,读和写占据了140分,有的省份(如上海)甚至是百分之百。在中考和高考指挥棒下,语文教学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却极少有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即使有一点,也是变了味的书面口语表达能力训练。长此以往,若不重视口头表达的语文教学,就会似笔试成绩名列前茅,但口语惨不忍睹的哑巴英语一般。面对这些现象,教师应该怎么办?我有以下看法。
一、认清语文的本质,回归“语言”的本源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课应当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许多教师在理解方面出现了严重偏差,课堂上过于注重文本的内容和三维目标的实现,结果把《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上成了哲学课;把《看云识天气》上成了气象知识课,把《苏州园林》上成了建筑艺术课,等等,即课文写的什么内容就上成什么课。具体的三维目标,让我们忽略了语文“工具性”的本质,丰富的、充满人文性的文本内容,遮掩了语言的光彩。对此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过是些例子,换句话说是语言材料。所以,语文教材不是知识体系,不是系统地阐述一门科学学科的知识系统,而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学习、体会、品味、领悟,通过不断地模仿练习,不断地自我创新,在生活中熟练掌握运用这门工具的方法和技巧。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能力建构和能力养成的过程。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即语文教学就是为学生打下终生受用的语言基础,教会他们熟练地听、说、读、写,而不是教他们研究语言、研究内容;教他们“运用语言”,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对象就是语言。在教学目标上,必须从传授知识转到语言运用上;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从教师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转到学生纷纷展现自我。所以教师认清语文的本质是学生语言水平提高的先决条件。
二、制订具体计划,逐步落实提高
我在实践中发现,课前演讲是训练说话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按如下方法具体操作:
“话题”由熟悉到生疏。先请每位学生说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话题,如介绍自己过去的学校、老师、同学,自己的父母、亲友或自己的见闻和经历等,学生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再由老师命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说话。
“话量”由少到多,由片断到整体,可以让学生先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再说一段话,最后过渡到“长篇大论”。
表达方式由单一到综合。先就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进行单项训练,最后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材料性质由形象到抽象。先用具体生动、有形象感的材料训练,如请同学在讲台上模拟待人接客,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过程。
在仪态方面,则应在初一就开始作明确要求,无论是在座位上说还是到讲台上说,都应要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之后要求他们语调有顿挫,语言得体简洁,态度大方,姿势端正,并能配以适当的手势和动作。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勤于实践
对于说话时感到无话可说的同学,则要求他们多积累知识,丰富说话材料。如有的同学胆子很大,每次说话课都跃跃欲试,但真叫他说时,则往往刚说两句就无话可说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知识不够丰富,语汇贫乏,生活经验不足,没有从多方面说明问题的材料,造成底气不足。所以要想让学生做到滔滔不绝,就要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充分占有材料。在学生阅读与积累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以减少他们的盲目性。
另外,要激励学生观察生活,在实践中锻炼。中国有句老话:“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向书本学习,而且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善于从平常的普通生活中观察思考,获取典型材料,以备说话时能随口拈来。
四、建立考核机制,激发学生动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布鲁姆指出:“测量学习成果的考核目标是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我们可把实现教学目标作为口试检测目标,即以动态的观点评价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能力发展趋向,把口试评价指标纳入学生素质的评价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发挥口试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语文老师应该把演讲成绩纳入平时成绩中,并占有相应的比例,以此增强学生说话的动力,教师应通过组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我认为应当改革中考或高考制度,加试口语项目。从目前情况看,全国大部分地区只是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要想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就读,必须经过中考,而中考语文只考读、写能力。面对初中语文教学指挥棒的中考和面对社会对教师能力的评价取向,老师不得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轻视甚至忽略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要想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除了要对教师的工作能力有科学的、正确的评价外,还要中考命题中增加听、说能力方面的检测,就像英语科那样加试听力和会话,这样才能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初中生的语文水平。以上是我的几点看法,为今后教育改革提供参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