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过对李善注《文选》(简称李注)引《尔雅》原文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李注引《尔雅》原文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所引文字与原文完全相同,二是与原文不尽相同。“不尽相同”是因为所引文字与《尔雅》有出入,这些出入有的仅是文字上有差异,对意义毫无影响,而有的则导致意义上的差异,使得李注的引文与今本《尔雅》有根本性的不同。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研究李注引《尔雅》与《尔雅》原文在字际关系(通假、同源、异体)方面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 李善 《文选》 《尔雅》 字际关系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释词语的著作,自汉代始就有学者为其作注,但唐代以后他们的注本就逐渐亡佚了,一直流传至今的是晋代郭璞的注本。至今所见最早的版本是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石经本郭璞注,后世注解《尔雅》的学者也都以郭注为底本(本文所用的《尔雅》即郭璞注本,叶自本纠讹、陈赵鹄重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历代研究《尔雅》原貌时,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对其字词进行校勘,而利用传世典籍中所引用的《尔雅》资料校勘《尔雅》则是比较有效的研究方法。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萧统选编,共收录东周至南朝梁约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余位作家的七百余篇诗文,共分为三十七类,基本上反映了南朝梁以前的文学成就。历代有多家为《文选》作注,其中以李善注本影响最大,研究范围最广,《文选》李善注(以下简称李注)是唐初的作品,其中包括很多已经亡佚的古书资料,即使是现存的古书,李注也会保留比较原始的面貌。今通行本是清代胡克家据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尤袤所刻李善注本的覆刻本(本文所用李注版本是中华书局1977年胡刻本的影印本,标点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李注引经据典,广征博引,体例严谨,精于考证,它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利用它考证、校补已亡佚的相关古籍。本文以《文选》李善注这一传世典籍中所引的《尔雅》资料与现存郭璞注《尔雅》进行校勘,主要研究李注引《尔雅》与《尔雅》原文在字际关系(通假、同源、异体)方面的具体情况。
经校勘,我们发现李注引《尔雅》与《尔雅》原文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之所以叫做“不尽相同”,是因为所引文字与《尔雅》有出入,这些出入有的仅是文字上的差异,对意义毫无影响,而通假、同源、异体这三种字际关系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下面一一分析。
1.指顾倐忽,获车已实,乐不极盤,杀不尽物。马踠馀足,士怒未渫,先驱复路,属车案节(33上)(括号里的数字表示中华书局1977年胡刻影印本的页码和位置,以下同)
李善注:“《尔雅》曰:‘盤,乐也。”
《尔雅·释诂》:“般,乐也。”
案:“般”与“盤”同源。郝懿行《尔雅义疏》“般,乐也。”下注:“般,又通作槃;槃,乐也,又作盤。”①又《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乃盤遊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孔颖达疏:“盘,本或作槃。度如字。乐如字。”②且“般”与“盤”读音相近,“般”是元部帮纽,平声字,“盤”是元部并纽,平声字,所以“般”、“盤”同源。
2.王刍莔台,戎葵怀羊(44上)。
李善注:“《尔雅》曰:‘瘣,怀羊。郭璞曰:‘未详。”
《尔雅·释草》:“藱,怀羊。郭璞注:‘未祥其义。”
案:“瘣”与“藱”。郝懿行《尔雅义疏》在此句下曰:“瘣,本或作藱。”③《说文·疒部》:“瘣,病也。”④《尔雅·释木》:“瘣木,苻婁。”郝懿行疏:“谓木病尫伛瘿肿无枝条。徐干《中论·艺纪篇》:‘木无枝叶则不能丰其根干,故谓之瘣。”⑤由此可见,为了使“瘣”更能说明与植物有关,所以加草字头以明。这种情况使得李善引《尔雅》与郭注本《尔雅》中某些词构成或体字的几率很高,如:
(1)木落南翔,冰泮北徂。云飞水宿,哢吭清渠(78上)。
李善注:“《尔雅》曰:‘吭,鸟咙。”
《尔雅·释鸟》:“亢,鸟咙。”
“吭”与“亢”。
(2)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628上)。
李善注:“《尔雅》曰:‘河出昆仑墟,色白。”
《尔雅·释水》:“河出昆仑虚,色白。”
“墟”与“虚”。
(3)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於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迴清阳(271上)。
李善注:“《尔雅》曰:‘水中渚曰沚。”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小陼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
“渚”与“陼”。
(4)存威格乎天区,亡坟掘而莫籞。临揜坎而累抃,步毁垣以延伫(158下)。
李善注:“《尔雅》曰:‘揜,盖也。郭璞曰:‘谓覆盖。”
《尔雅·释言》:“弇,盖也。”
“揜”与“弇”。
(5)航琛越水,辇赆逾障(289上)。
李善注:“《尔雅》曰:‘上正,嶂也。郭璞曰:‘山上平。”
《尔雅·释山》:“上正,章。郭璞注:山上平。”
“章”与“嶂”。
3.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愬(144上)?
李善注:“《尔雅》曰:‘谅,信也。”
《尔雅·释诂》:“亮,信也。”
案:“亮”与“谅”同源。《说文·言部》:“谅,信也。”⑥邢昺《尔雅疏》:“亮、信,皆谓诚实不欺也。”⑦并引《方言》加案语说:“谅(音亮),信也。”⑧邵晋涵《尔雅正义》:“亮者,通作谅。”⑨且据唐作藩先生的《上古音手册》,二字同是“阳部来纽,去声字。”⑩所以二字同源。
4.周轩中天,丹墀临猋。增构峨峨,清尘彯彯(100下)。endprint
李善注:“《尔雅》曰:‘扶摇谓之猋。猋,上也,风从下升也。”
猋腾波流,机骇蜂轶(137下)。
李善注:“《尔雅》曰:‘扶摇谓之飚。机骇蜂轶,言其疾也。猋与飚古字通也。”
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檑轩(339上)。
李善注:“《尔雅》曰:‘扶摇谓之飙。郭璞曰:‘暴风从上下者。猋与飙同,古字通。”
《尔雅·释天》:“扶摇谓之猋。郭璞注:暴风从下上。”
案:李善将“猋”、“飚”、“飙”三字的关系说得非常清楚,即古字通也。胡克家《文选考异》在《文选·卷二十九·张景阳杂诗十首》的“迴飚扇绿竹”下有案语说:
“飚”当做“猋”,茶陵本云五臣作“飚”,袁本云善作“猋”,尤误以五臣乱善也。“猋”“飚”同字。鲍明远《放歌行》注云:“《尔雅》或为此‘猋,‘飚与‘猋同,古字通也。”《古诗十九首》注云:“《尔雅》或为此‘飚。”《园葵诗》:“岁暮商猋飞。”与此善皆不更注,因前已详也。五臣一概尽改“猋”为“飚”,非,余做此求之。{11}
5.匪择木以栖集,尠林焚而鸟存(147下)。
李善注:“《尔雅》曰:‘尠,寡也。”
《尔雅·释诂》:“鲜,寡也。”
案:“尠”是“鲜”的俗字。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九“尠智”下注:“尠,俗字也,正作鲜。”{12}
6.惧筮氏之长短兮,钻东龟以观祯(215下)。
李善注:“《尔雅》曰:‘龟,左睨不烦。”
《尔雅·释鱼》:“龟,俯者灵,仰者谢,前弇诸果,后弇诸猎,左倪不类,右倪不若。”
案:徐朝华《尔雅今注》中解释:“‘龟,指《周礼·春官·龟人》中所说的天龟、地龟、东龟、西龟、南龟、北龟等六龟,其中‘左倪不类是说明西龟的。”{13}我们暂且不对李善所注的“龟”是否是“东龟”作解释,这里只对“睨”与“倪”及“烦”与“类”作分析。“倪”通“睨”,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倪,又为睨。”{14}王筠《说文句读》引《尔雅》解释道:“《释鱼》:‘左倪不类,右倪不若。则借为睨字也。”{15}另,李善注“左睨不烦”的“烦”的繁体写作“煩”,与“类”的繁体“類”形体相近,可能是引用时出现形体上的讹误,误将“类”引作“烦”。
7.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於东方(229上)。
李善注:“《尔雅》曰:‘噣谓之毕。”
《尔雅·释天》:“濁谓之毕。”
案:“濁”通“噣”。《诗经·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毛传:“毕,噣也。”{16}《诗经·齐风·庐令序》中有:“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郑玄笺:“毕,噣也。”孔颖达正义曰:“《释天》云:‘噣谓之毕。”{17}并在其后引李巡和孙炎的注解,李、孙二人都作“噣”。但无论是李注中的“噣”,还是郭璞注本中的“濁”,都没有因为字形上的差异而影响意义,因为“濁”通“噣”。郝懿行《尔雅义疏》在此句下注:“濁,或作噣,又作躅,皆象形兼取声也。”{18}
8.岩岩双表,列列行楸(232下)。
李善注:“《尔雅》曰:‘槚大而皵,楸。”
《尔雅·释木》:“槐,小叶曰榎。大而皵,楸;小而皵,榎。”
案:“榎”同“槚”,是异体字关系。《宋本玉篇·木部》:“槚,山楸也。”{19}紧接着在“榎”下注为“榎同槚。”{20}《尔雅·释木》:“槄,山榎。”陆德明《经典释文》指出:“舍人本又作槚。”{21}二者都指树叶较小的楸树。
9.嗟予生之不造兮,哀天难之匪忱(233上)。
李善注:“《尔雅》曰:‘忱,信也。”
《尔雅·释诂》:“谌,信也。”
案:“谌”同“忱”,是异体字关系。指诚实,讲信用。《方言》一:“忱,信也。燕代东齐曰忱。”
10.雷叹颓息,掐膺擗摽(251上)。
李善注:“《尔雅》曰:‘焚轮谓之颓。郭璞曰:‘暴风从上下也。”
《尔雅·释天》:“焚轮谓之穨。郭璞注:暴风从上下。”
案:“穨”同“颓”,是异体字的关系。《宋本玉篇·秃部》说:“穨,暴风也。亦作颓。”{22}《诗经·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孔颖达正义曰:“《释天》云:‘焚轮谓颓,扶摇谓之猋。【笔者案:此处“猋”据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改,孔颖达原作“焱”】李巡曰:‘焚轮,暴风从上来降,谓之颓。颓,下也。”{23}由此可见“穨”应该是“颓”的古字。
11.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296下)。
李善注:“《尔雅》曰:僚,官也。”
《尔雅·释诂》:“寮,官也。”
案:“僚”与“寮”同源。《宋本玉篇·宀部》:“寮,官寮也。与僚同。”{24}《集韵·萧韵》:“同官为寮,通作僚。”{25}《诗经·小雅·大东》:“私人之子,百僚是试。”郑玄笺:“僚,力彤反,字又作‘寮。”{26}且它们在上古都是“宵部来纽,平声字”{27}。所以,二字同源。
12.嘉卉亮有观,顾此难久躭(420上)。
李善注:“《尔雅》曰:躭,乐也。”
《尔雅·释诂》:妉,乐也。
案:“妉”与“躭”是异体字的关系。《宋本玉篇·身部》:“躭,俗耽字。”{28}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躭,乐。”下注:“躭,或作媅,亦作妉。”{29}后又在卷五十三注:“孔注《尚书》云:‘过乐谓之躭。《毛诗传》云:‘乐之太甚也。《说文》作‘媅,云:‘乐也。从女,甚声。亦作妉,经本作耽,俗字形也。”{30}
13.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432上)。
李善注:“《尔雅》曰:小沚曰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