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如何贯彻稳增长目标?
西南财经大学罗涛和樊纲治
“不确定经济环境下稳增长目标的贯彻与地方投资战略”
《经济学(季刊)》2013年第4期
稳增长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作者构建了一个连续时间条件下的上下级政府行政长官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重点讨论了如何使地方政府官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政府在经济稳增长过程中对于增长质量、产业结构调整的关注上。
将不确定环境下稳增长目标的贯彻主要归结为适宜投资项目的选择后,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适宜投资项目的选择及社会总福利的增加有重要的影响和政策含义。
作者认为,对地方官员的政绩奖励本身可能是很好的治理方式,但激励目标不能过于单一,且上下级政府行政长官之间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对于社会福利的改善和地方政府投资战略有显著影响。如果将上下级政府行政长官间类似于委托—代理奖惩关系,为了有效解决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上级政府可通过设计最优激励契约来甄别下级政府行政长官所隐藏的真实信息及激励其努力执行项目投资工作,从而使地方政府投资战略贯彻中央意图,以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1)地方官员在推动地方投资活动中应以端正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公众的社会福祉与生活质量;(2)加强对于政府官员在推動投资活动中的监督;(3)不断改进与推动地方投资活动有关的政绩评估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完善相关政绩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兼顾投资项目的效率与公众福祉的改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公众福祉的改善与官员政绩的奖惩;(4)加强对政府官员在推动地方投资活动中政绩表现的信息披露,比如加强基层群众在官员政绩考核中的参与度,注重对他们的评价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组建相对独立的政绩与投资项目评估机构,明示地方政府行政长官在招商引资活动中的职能、职责范围以及他们在此类活动中政绩的奖惩。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
北京大学刘媛媛和重庆大学刘斌
“劳动保护、成本粘性与企业应对”
《经济研究》工作论文第 598号
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为契机,对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年-2011年的人工成本粘性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企业用机器设备替代人工的应对措施,发现:
《劳动合同法》实施确实加剧了企业人工成本粘性并具体表现为与人工成本粘性有关的薪酬粘性。
《劳动合同法》实施对民营企业人工成本粘性的影响程度更大,这不仅表现在《劳动合同法》加剧了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部企业的薪酬粘性,更表现在《劳动合同法》还加剧了民营企业的用工粘性。
无论是从总量变化还是从人均变化的视角,《劳动合同法》加剧的人工成本粘性均提高了企业用机器设备替代人工的可能性;同时与《劳动合同法》对民营企业人工成本粘性影响程度更大的结论相一致的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民营企业用机器设备替代人工的可能性更大。
行为经济学重塑公共政策
哈佛大学 Brigitte C. Madrian
“将行为经济学应用于政策设计”
NBER工作论文20318号
对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原则的了解能让人熟悉各种经济政策工具的效率,例如弥补市场失灵、收入再分配和税收征管等一系列政府政策的效率。而对心理学的了解也能带来不同政策工具的发展。公共政策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通过弥补市场失灵以增加市场效率。对于市场失灵和公共政策对市场结果的影响,传统分析都假定市场参与者(消费者和企业)是理性的,在作出经济决策时会仔细权衡自己的成本和收益。
但行为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显示了市场效率低下的另一潜在原因:消费者认知局限和心理偏见。当然,认知偏见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失灵。例如,以往公共政策通过财政支持鼓励私人存退休金。但财政支持对退休金存储计划的参与率影响较小。行为经济学指向了影响退休金存储的心理摩擦,包括现实偏见、复杂性、没有关注或诱惑无数。针对以上的各种干预措施,如简化参与程序等,能以更加低廉的成本,达到与原先财政支持一样的政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