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玲
河南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四科 安阳 455000
纵隔肿瘤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以良性居多,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纵隔肿瘤以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逐渐被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2010 -01—2013 -06,我科对146例纵隔肿瘤行VATS 患者围术期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等措施,并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纵隔肿瘤行VATS 患者146例中男86例,女60例,年龄19~74 岁,平均(40 ±6.5)岁;均经胸片或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纵隔肿瘤,肿瘤直径<5 cm,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浸润性生长,无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肿瘤未包绕大血管,无霍纳综合征及上腔静脉综合症。能耐受单肺通气麻醉,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73例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每组7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实施胸外科围术期护理常规。包括:(1)了解患者有无支气管炎、慢支、慢阻肺等情况,有无吸烟史,劝阻患者戒烟,练习缩唇呼吸、深呼吸、腹式呼吸等。(2)围术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上心电监护,吸氧。观察呼吸的节律和频率、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及神志、意识、瞳孔等变化。(3)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鼓励患者用腹式深呼吸,有效咳嗽,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4~6 次/d。对于痰液增多咳嗽不畅患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给予电动吸氮。必要时增大氧流量(4~6 L/min)保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4)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引流瓶位置要低于胸腔60 cm,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的牵拉和滑脱,避免扭曲、折叠,防止受压和堵塞。严密观察引流瓶中的血液量、色、有无血凝块堵塞及活动性出血指证。符合拨管指征可及时拔管。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心理护理。患者对病情及手术知识的缺乏易产生焦虑及恐惧,影响治疗信心,护士要和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沟通,认真听取患者的忧虑,并鼓励患者说出心里的不适感觉,给予心理安慰耐心细致的讲述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安全性,解除患者不良情绪刺激,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良好睡眠[1]。(2)术后疼痛护理。由于痛阈的个体性差异,部分患者在术后麻醉药效消退后感觉切口疼痛难忍而影响休息及疾病恢复。护理人员对术后出现疼痛患者应及时安慰,并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良刺激,必要时给予镇静止痛药。(3)术后康复指导。早期活动利于引流和肺复张,术后应鼓励和指导患者早活动及进行呼吸功能等锻炼,术后24 h 后可下床小幅度活动,病情许可时,可轻微摇头伸臂,摇动肩关节,从小幅度活动开始,渐加大。防止或减少肩关节僵硬粘连等并发症发生[2]。(4)出院指导。多食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营养的新鲜果蔬。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定期复查[3]。两组出院使均给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发放146份并全部收回。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疾病认知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同时观察组术后疼痛、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1 2 组疾病认知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表2 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胸壁呼吸肌损伤小,术后患者能用力咳嗽或深呼吸,有利于防止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尤为适应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4]。对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术前心理、术后疼痛、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1]罗勤. 日本医院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围术期的护理与体会[J].护理研究,2008,22(7):1 971.
[2]曾小平,罗帆,唐维娟.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1 322 -1 323.
[3]费丹,魏艳波,张春艳.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25 -626.
[4]甄作均. 实用微创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