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
产业结构调整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 “新常态” 形成的重要根基。只有顺应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把握关键性行业,形成产业优势,力争有所突破,才能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具有竞争力。
产业结构长期失衡是导致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恶化波及全球,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强烈意识到制造业对于改善经济和就业的重要性,站在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高度,陆续推出“再工业化”计划,希望推动以制造业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也正在面临严峻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未来如何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解决产业失衡走向产业优化,是目前的重要课题。
产业困局
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出台产业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美国推出了《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制造业促进法案》、《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以及建立15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计划,英国推出创新制造领域一揽子新政策、新能源法案、生物科技投资计划等,以及日本的《制造业竞争策略》、德国工业4.0计划以及欧盟2020战略等。
这给同样处于产业结构失衡中的我国带来启示。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凸显,转型升级紧迫。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使得我国要在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过程中,解决第二产业疲弱与第三产业乏力,化解过剩产能与防止经济失速、资源在传统行业与金融部门之间错配以及研发实力难以支持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等结构性问题。
我国目前面临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主要如下:第一,外需转向内需,但消费贡献有限。国际金融危机、国外需求疲软冲击我国出口,国内粗放型投资引发社会和经济问题,投资和出口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然不适应当前发展。扩大内需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从GDP指数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指数的同比变化来看,2010年开始第二产业指数同比大幅下滑,第三产业指数2010年-2012年间同比降幅弱于第二产业,2013年出现回升,也就是说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疲态明显,服务业表现强于工业。但是,消费对GDP的贡献水平仍然较低。
第二,环境污染倒逼加快产能化解,或引发经济大幅下滑。钢铁、水泥、玻璃、船舶、电解铝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80%。以钢铁行业为例,四万亿元投资带动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价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在2011年9月达到20%以上,投资周期一般为两年左右,前期钢铁投资带来的产能问题已经显露出来,2013年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72%。而且,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直接危害生活质量,化解过剩产能迫在眉睫。钢铁大省河北省压减过剩产能最为艰巨,2013年共压减粗钢产能788万吨,2014年目标1500万吨,如此大力度关停高能耗企业直接导致一季度GDP增速下降至4.2%,仅为2013年的一半,经济有失速的风险。
第三,金融企业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一半以上,传统行业年年亏损。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营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重高达85%,但利润占比却不足45%,金融机构赚取了大多数利润。从行业上看,传统行业利润同比连续下降,2012年和2013年钢铁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25%和324%,煤炭行业下降10%和30%,机械行业下降34%和11%。
第四,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但距科技强国仍有差距。据《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2)》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542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9万件,占全国专利授权数量的1/10;研发经费投入总额39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主营业务收入达21.5万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收入总额的1/4。但与美国等科技强国差距仍大,2011年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仅为1.87%,低于美国(2.77%),每年专利申请数只接近日本的1/2,美国的1/3。
从失衡到优化
在此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轨道同时推进。自上而下,产业政策将从大趋势上区分重点发展、稳步推进以及加快退出的产业类型,辅以金融、财税等配套政策支持,清晰产业定位;自下而上,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共同作用,新技术和新模式不断出现、应用,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传统行业:优化供给结构,化解绝对过剩。
对供给绝对过剩的传统行业将会加大淘汰力度。国务院出台《化解过剩产能矛盾的指导意见》,重点治理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等传统行业。以钢铁为代表的工业原材料产量超过全球供应量的一半,超过了国内消费需求量,国外需求有限,供给已经出现绝对过剩。面对环保压力和企业效益长期亏损,淘汰力度必须加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上调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共计4770万吨、水泥行业淘汰5050万吨,远高于去年。
结构性过剩行业将加快产业升级,挖掘有效需求。6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分别就石化、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工作。
我国对于石油化工、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需求仍然大量存在,更多是因为技术水平造成环境污染带来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当前需要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调整发展绿色能源来满足庞大的需求。
新兴产业:八大方向全面兴起,四大支柱占据主流。
四大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的主动力。我国确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并指出了23个重点方向。
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四个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先导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其中,预计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值规模均在10万亿元左右。我们按照2020年GDP翻倍估算,四大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或将超过30%,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endprint
除上述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外,海洋产业要与其他战略产业深度结合,可能成为独立新方向。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着重要求通过技术创新加大海洋产业资源开发和利用,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未来,海洋生物、海洋装备、海洋运输、海洋信息技术以及海洋环保等,都可能成为我国中长期战略发展产业。
服务业:高附加值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业。
我国服务业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存在严重的不足。我国服务业受制于资源有限,潜在需求一直未被有效释放。
未来,随着“三个1亿人城镇化”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快速推进,服务业升级是拉动内需和稳定经济的着力点。
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向。目前,我国商业服务、计算机与软件、仓储与运输等服务业收入占总体比重高,金融服务与文化娱乐等收入占比相对较低。从政策方向来看,通过研发创新(研究、设计、应用)、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到仓储物流、改造工艺流程)、金融创新(融资方式、金融产品)等提高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服务业的附加值将成为未来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满足生活服务业的现代化需求。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未来生活服务业从基本的吃穿住用行上升到饮食调理、身体保健、器械检测、医疗医药、护理服务、娱乐健身、养老社区、健康保险等现代化服务。201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提出发展要求,重点在于通过市场化机制改革创新来增加供给。
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国产化。
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制造业企业。发达国家相继出台政策重振制造业,凸显制造业对于当前各国经济的重要性。我国当前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制造业发展政策,但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企业大多数为制造类,要向自主高端制造业方向发展。视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最多。
相比于视察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甘肃新疆等西部省份的企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4天视察近10个企业,是近来深入调研企业最多的一次。在视察中习总书记提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既定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出我国要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后习总书记视察的企业七成左右为制造类,既包括沈阳机床、鼓风机厂等传统制造业企业,大连船舶重工、中航通用飞机等装备制造业,又有威盛电子、东软集团等电子信息制造业。
在河南和上海视察期间,习总书记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推动自主创新国产化。习总书记关注信息智能、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发水平。由于视察的企业多为国有性质,习总书记非常强调加大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推动国有企业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尤其在上海视察时,习总书记重点考察了中国商飞、上海汽车和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关键。中国错过了前几次科技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的机会。每一轮技术革命都会引发产业变革,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没有参与到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几次科技革命,错过了机械时代(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电气化应用)、电子时代(20世纪40年代开始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普及与应用),而只是抓住了70年代开始的信息时代的尾巴。
当前,对比美国已建立的五大创新制造中心,我国“十二五”期间政策仅仅重点支持轻合金和碳纤维符合材料两个方向。
从政策上看,3D打印和数字化制造两大领域还未出台相关产业政策确定产业方向和重点技术,缺乏政策明确支持。
从时点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和《新材料“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对新型轻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重点支持,第三代半导体发展规划重点或在“十三五”期间。
从技术水平来看,数字化制造及设计与3D打印的核心技术仍未突破,轻合金技术相对成熟。
从应用领域来看,新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节能照明设备。美国剩下的十个创新制造中心也将会陆续建立,仍会有一些共同重点发展的技术和应用。
2013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共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7个行业、24个重点发展方向下的125个子方向,共3100余项细分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认为,由于我国科研技术整体水平较低,国家制定新兴产业规划覆盖大多数产品和服务,注重全面发展提升。但是,技术基础存在差异、研发和投入的进度不一、市场需求不同,未来我国新兴产业将会出现显著分化,某些关键性的技术和领域能够实现快速产业化,最有可能率先产业化的是与美国十五大创新制造中心共同的技术与应用领域。
(作者为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