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随着LED成本价格的不断降低, LED照明行业将在2014年步入为期2-3年的高速增长周期。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行业竞争的加剧,诸多国内LED企业也将步入生死存亡的考验期。
54年前,第一个商用二极管被发明时,它的发明者可能没有想到,这个重量只有几克的小小电子元器件会在半个世纪后创造出一个价值超过百亿美元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照明产业。
这个新兴的产业,涵盖了上游芯片、中游封装产业和下游光源和灯具企业,在整个产业链生存着全球上万家企业和无数产业人员。
据 LEDinside预测,2014年LED照明产值将达到178亿美元,LED照明产品出货数量将达到13.2亿只,同比增长68%。国内LED相关企业目前超过10000家。
但随着市场需求的放大,LED高端电子制造业的属性越来越显著,行业整合的态势也越来越明显。有业内专家预测,未来5-8年内,30%至40%甚至50%的企业将被淘汰出这个市场,行业集中度将越来越高。
行业进入甜蜜期
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价格是确定驱动购买的主要因素。
过去几年,虽然LED灯的节能效应比传统光源明显得多,但是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高昂的价格远未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受价格影响,LED照明产业的市场需求启动是从高层向底层逐步推动的。
从国内的需求来看,LED照明最早是被政府接受,应用在公共照明领域(主要是路灯)。从2013年初开始,LED照明进入商用领域,商用照明替换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新厂房安装LED灯,在商场装潢中选择LED照明。
2013年下半年后,LED照明价格大幅下降,民用市场才开始启动。
尤其是欧盟、日本、韩国、美国等国际陆续宣布从2012-2013年年底逐步淘汰普通照明灯具,2013年9月,我国政府也宣布为推广节能灯具进行财政补贴,加速节能灯具产业发展,更是为民用LED照明市场的启动加入了助力。
观察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全球主要品牌LED灯泡(以替代40W和60W为主)价格变动,总体价格下降23%和30%。2011年替代40W的品牌LED灯泡全球平均报价还在85美元左右,2013年则已经下降到14.9美元,到2014年4月该产品价格更是降到了14.7美元,其中中国地区价格下跌最为明显。
国内的一些二、三线或者非品牌的LED灯泡价格已经远远低于品牌灯泡,电商方面的报价甚至出现更低的水平。3.5W-5W的LED球泡灯的价格已经与十几W的节能灯非常接近。即使如飞利浦这样的一线品牌的3.5W 球泡灯,终端零售价也已经接近20 元人民币。
受绝对价格下降的驱动,LED光源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白炽灯和节能灯进入普通家庭。据LEDinside的统计,2013年全球LED市场规模为124亿美元,2014 年LED 照明产值将会达到178 亿美元,整体LED 照明产品出货数量达到13.2 亿只。飞利浦发布的另一项预测显示,至2016年,全球LED照明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700亿-800亿欧元,在全球通用照明中占比达到45%-50%之间。
我国作为全球LED的重要生产地和消费市场,产业规模增速也将保持较快水平。2012年我国LED产业整体规模为1920亿元,较2011年增长23%,其中,外延芯片、封装以及应用市场的规模分别为80亿元、320亿元以及1520亿元。
芯片完成初步整合
“LED产品的价格下降是和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步、产业整合分不开的。”研究机构LEDinside市场部总经理王飞如此总结。
以我国的LED芯片为例,其价格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在下降。尤其是2012年我国LED产能过剩比较明显的时候,某个供过于求明显时的价格波动期,LED芯片的价格下降可以高达50%。
而在这个价格下降的背后,则是残酷的产业整合。
在过去几年中,产能扩张导致供给过剩和需求弱于预期的双重作用,芯片行业的盈利情况整体较差,不断有厂商退出导致无效产能累计,芯片行业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整合进程。
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大陆地区MOCVD(生产LED芯片的主要设备)机台存量约在1000台左右,而最终被证明真正投入生产的只有700台左右,一些早期引进的机台和一些无效机台由于开机也难以实现盈利,故而已经成为废弃机台。
与此同时,行业的整合也在不断加剧。“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3年6-8月间,国内就有9家LED产业上市公司宣布在业内兼并重组。”王飞进一步表示。
在经历第一阶段的产业整合后, LED照明的整体成本降低,促进了市场需求的进一步爆发,而整合后的LED芯片厂商竞争核心也转变了,资本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芯片厂商竞争态势的主要因素。
以2013年为例,中国大陆LED芯片产值为62亿元左右(也有机构统计为80亿元),第一阶段产业整合完毕后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厂三安光电的份额已经超过1/3。
中国大陆LED芯片企业凭借着价格优势,以及在中功率芯片生产上的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大陆占据绝对优势,而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也开始超越我国台湾芯片企业。据LEDinside的预测显示,2014年国产LED芯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8成。而在2013年,国产LED芯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仅仅只有68.4%。
未来几年,中国芯片厂商将进入第二阶段的产业整合。在这一阶段中,落后产能的淘汰将不再是主题,规模扩张和技术扩展将作为主要主题。
中国LED芯片厂商的格局将形成金字塔结构,一线龙头厂商如三安光电等已经在规模上领先一步,并且具备进一步扩大产能的资本实力,德豪润达和华灿光电同样具备一线龙头的素质;二线位置则将由一些中等规模、在地区市场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厂商占据;三线则由一些在特殊产品如红外、紫外方面有优势的厂商占据。二、三线厂商面对来自一线厂商的压力会越来越大。endprint
一些原有的芯片厂商由于规模较小、机台型号陈旧导致效率低下,而且其资本实力也不允许这些中小规模厂商再进一步扩大投入,这些厂商将面临更大的威胁,芯片端的产业整合将持续进行。
观察未来新兴MOCVD投产厂商的订单情况,2013年底两大MOCVD(生产LED芯片的主要设备)厂商——VEECO和AIXTRON在手的订单量约40-60台之间。预计LED芯片产能在2014年的增长幅度将远小于过去几年。
这一情况至少维持到2014年第四季度,随着VEECO与AIXTRON的4英寸片新机型的上市,下一轮的芯片产能扩张应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释放产能。而2014-2015 年可能是芯片厂商在新技术换代潮中最后一次脱颖而出的机遇。
中下游整合加剧
与上游LED芯片厂商相比,LED照明产业链中游的封装厂商和下游的灯具厂商面临的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由于封装厂商比较分散,而且,技术变革和LED终端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冲击将更加巨大。而且,相较于芯片厂商,封装厂商的资本投入门槛及技术门槛都相对较低,向下游和上游的议价能力都比较弱。因此,虽然LED照明进入了爆发期,可更多的中游封装企业却将进入生死存亡的考验期。
以2013年的情况来看,中国大陆地区的封装从业厂商大概有上千家,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参差不齐,除木林森、长方照明等厂商规模较大,瑞丰光电和聚飞光电、鸿利光电等技术方面实现特色化外,大部分企业竞争实力不强,目前全球前10大封装厂商中仍然未见到中国大陆厂商的身影。加之倒装芯片、免封装器件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原有的封装技术受到巨大冲击。
“今明两年很关键,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如果不抢占市场、不跟客户形成战略合作就没机会。所以,亿光照明今年采取积极的扩张策略。” 台湾地区LED封装业龙头亿光照明(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业务处处长曹明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曹明达进一步说:“因为LED封装价格不断下跌,一些小厂支撑不住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很多原本处于LED中下游的封装企业、灯具企业已经开始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亿光也是如此。在上游芯片领域,亿光已经成为台湾地区晶电的第二大股东、泰谷的第一大股东。在下游品牌与渠道方面,亿光去年在德国收购了一家有50年历史的灯厂WOFI,以便开拓欧洲市场。
中游封装厂商积极寻找整合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对应危机的事例在中国大陆也比比皆是。如:瑞丰光电购买玲涛光电15%的股份,介入小尺寸背光源生产;聚飞光电则从小尺寸背光源进入大尺寸,并开发闪光灯及增亮膜;国星光电通过增发投入向上游外延芯片整合。
虽然相对于封装企业,技术冲击给下游LED灯具厂商的影响没有那么大,毕竟LED灯在本质上和传统照明灯具的销售变化不大,但越来越多的传统半导体厂商介入终端生产和销售,而且互联网电商等新兴的消费渠道也开始对传统照明灯具销售模式产生冲击。
作为传统的照明灯具批发企业的龙头之一,佛山照明市场总监薛清就向媒体感慨照明行业进入了非常难的增长期,难在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相比传统灯具两三年的寿命,采用LED灯替代后可以用至少七八年,这意味着,当LED灯普及之后,照明行业的更新周期将延长到七八年。
薛清表示,目前LED下游的灯具品牌太多,LED时代的来临给灯具行业带来了表面繁荣,但繁华背后,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冬天才刚刚开始”。缺乏技术和设计能力,没有市场渠道,资金实力较弱的LED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很难保住生命线。
(作者为中银国际证券公司分析师)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