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蓝莓产业发展及其展望

2014-08-16 14:13鲁周等
绿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深加工蓝莓

鲁周等

摘要:指出了贵州省黔东南州独特的自然资源具有发展蓝莓产业的优势,麻江县作为黔东南州发展蓝莓的先头军已掀起贵州省种植蓝莓的浪潮。黔东南州准确定位自我优势,结合政策优势,着眼蓝莓全局发展需求,有计划有策略地展开了蓝莓种植、加工及营销实施方案。

关键词:蓝莓;引种驯化;标准化种植;深加工

中图分类号:S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12202

[FL(2K2]

1 引言

据世界农粮组织最新蓝莓产量数据显示,美国生产蓝莓占全球50%以上,加拿大占30%左右,法国占3%左右,居世界前三位(FAO,2012)。蓝莓因其保健功能引起很多人关注,因此投入引种种植的人也越来越多。蓝莓果实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SOD、花青素、食用纤维素以及丰富的矿质元素(如K、Fe、Zn、Ca)等营养元素[1,2]。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等功能。因此蓝莓内含物被提取用来研制专性药物、抗癌药物、保健品等,鲜果用来制作果酱、果酒、饮料等可食用产品 [3]。

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大约超过3500种分布于全球各地,越橘属植物生长共同需求即为酸性土壤,大部分分布于贫瘠的山地。全世界分布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越橘属植物大约超过400种,分别是高丛、矮丛、兔眼蓝莓和小红莓。全球蓝莓种植从1995年的5万英亩发展到2010年的19万英亩,15年内增长了3.8倍,比其他任何一种农作物发展的速度都快[5]。2011年美国产蓝莓20.1万t,加拿大年产11.23万t,法国年产9379t,波兰年产8595t,墨西哥年产6704t,德国年产6608t,荷兰年产5722t,瑞典年产2600t,新西兰年产2526t,立陶宛年产2513t,俄罗斯联邦年产2500t(FAO,2011),以上为蓝莓主产国,2011年全球总产量约为40万t,2013年蓝莓总产量大约为45万t,2015年预计为67.5万t[4],以上数据显示蓝莓正走向高速发展之路。除了传统种植蓝莓地区的美国和加拿大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发展蓝莓,如中国、荷兰、德国、奥地利、丹麦、意大利、芬兰、波兰、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法国、西班牙、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日本等国[5]。

2 我国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蓝莓种植业起步较晚,目前全国蓝莓种植面积约1.33万hm,总产量达8700t[6]。我国主要栽培的蓝莓品种有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以及兔眼系列[7],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山东、黑龙江、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区[6,7]。由于蓝莓的附加值较高,引起国内热潮,土壤偏酸的地区均积极考虑引种或已开展大面积种植。随着蓝莓种植业的扩大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五大产区即长白山与大小兴安岭产区、辽东半岛产区与胶东半岛产区、长江中下游产区、华南产区及云贵高原产区。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地区存在大量蓝莓野生资源,大部分具有极抗寒特性,种子资源优势较强,该地区也是我国最早开始栽培蓝莓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就开始引种蓝莓,随后与日本韩国等国建立合作协议开始规模化种植,此区生产的鲜果主要销往日本和韩国等地[8]。长江流域因夏季高温全年多雨栽培蓝莓还需选择抗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目前主要种植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华南地区以广东、广西为代表,主要种植兔眼蓝莓,生产的鲜果主要供应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的市场。云南和贵州高原产区是新兴蓝莓产区,由于其丰富的气候资源和大部分土壤条件为酸性,非常适合发展多品种蓝莓,因此该产区蓝莓发展迅速。中国蓝莓产业已经度过生命周期的导入期,目前处于成长期初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9]。在此阶段产业仍然面临诸如关键技术粗糙、竞争无序、消费者需求盲目、各企业间协作关系松散、市场定位模糊等不确定因素,因此需要政府及相关组织的扶持和推动,以便缩短周期,早日进入成熟期。

3 贵州省蓝莓发展情况

贵州全省有着优越的种植蓝莓土壤条件,酸性土壤占总土地面积的55.34%[10]。贵州地区已引种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等4个大类30多个品种,其中筛选出适宜本地栽培的有10个品种,并且建立了种繁育苗基地,为蓝莓产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11]。贵阳、遵义、安顺、铜仁等地的种植示范都已开始,国内各地的企业和投资人云集黔东南建立种植基地和深加工产业。目前在省内蓝莓栽培最为广泛的地区为麻江县,2012年数据显示全县发展蓝莓1333.3hm2,投产面积500hm2,产量1000t[12]。以该县为龙头带动丹寨、凯里、雷山、台江、黄平、镇远、三穗和黎平等9个县建立蓝莓种植基地,预计到2015年新建蓝莓种植基地25.5万亩,年产蓝莓鲜果10万t[13]。

3.1 黔东南州发展蓝莓的优势

黔东南州年平均温度在14.4~18.4℃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雨量1000~1600mm,有利于林木生长。该地区海拔最高2178m,最低137m,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下,南部地区海拔较高,其次是东北部地区,西部地区海拔较低。该地区处在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植物区系的接触过渡地带,南亚热带动植物沿河谷北上,北亚热带顺山地南下,温凉性动植物沿云贵高原渗入,不同区系起源的动植物集中在该区,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生物群落组合。该地区总人口446.9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农村人口比例大且每年有逐渐增长之势,当地劳动力充足,适合劳动密集型的蓝莓产业发展。

3.1.1 气候资源丰富、土壤条件优越为基础

黔东南州大部分地区土壤pH值为4.5~5.5,该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拥有得天独厚的种植蓝莓的自然条件,不仅可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酸性土壤条件,而且丰富的降水量和冬季温暖的气候条件也可以为蓝莓的生长提供优越的条件。endprint

3.1.2 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为动力

1999年以麻江为代表的黔东南州率先引种美国蓝莓,自此麻江开始了蓝莓引种驯化栽培。该县采取引种驯化及对本地品种进行筛选改良等技术[11],先后完成了省农业攻关及国家林业基金项目攻关课题、示范项目等,自主成功地攻克了蓝莓种苗快繁技术和高效栽培技术,筛选出适宜麻江种植的蓝莓品种14个。2007年和2012年,该县连续两次被国家外国专家局命名为“中国南方蓝莓繁育及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基地”。2009年被中国果菜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授予“中国蓝莓产业科技创新十强县”称号。2009年7月麻江县与贵州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蓝莓产学研基地。

麻江县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蓝莓产业建设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麻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计划“十二五”期间发展20万亩产业基地。《黔东南州扶贫攻坚总体战三年行动计划》也将蓝莓产业作为扶贫重点项目,以发展此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2012年贵州科学院与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签订了《蓝莓产业发展科技合作协议》,目标是将科技直接作为产业生产的原动力,有效推进该地区蓝莓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4月黔南州人民政府主动牵头与省科技厅联合确立“黔东南州蓝莓产业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发动各界人士投入到蓝莓产业研究和生产中来,通过各种子项目完善本省的蓝莓产业建设研究。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针对蓝莓产业特征和发展阶段,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推动、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产业竞争和协调发展。

3.1.3 优越生态条件为生产有机蓝莓创造条件

贵州地区之所以吸引众多投资者来此地进行农业投资,因为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合有机农业的发展。黔东南州国土面积30337.1km2,其中耕地占8.3%;林地占49.1%;荒草坡地占28.27%,林地和荒草坡地均适合发展蓝莓,该地区具有广阔的山地资源。黔东南州大部分地区处于原始生态,无工矿业污染,水质优良,空气洁净,非常适合发展有机蓝莓,目前以麻江县为先头军,领衔打造有机蓝莓产业,提高了蓝莓的食品安全同时也提高了蓝莓的经济价值。

3.1.4 劳动力充足,可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黔东南州人口基数高,农村劳动力过剩,今后若干年内,每年劳动力资源还将继续增加,蓝莓生产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蓝莓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不但可以吸收农村劳动力,众多劳动力资源也为蓝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蓝莓作为鲜果生产时,每公斤蓝莓采收费用为1.2~1.8美元,劳动力成本较高,影响了蓝莓产业大面积生产[12]。基于劳动力丰富的基础,政府牵头,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蓝莓产业。具体实施过程通过龙头企业带头,专业合作社联盟,农户参与的形式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3.1.5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拉动内需可壮大蓝莓产业

在发达国家蓝莓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很普及的果品,但在我国蓝莓才开始推广栽培,很多偏远地区的人们甚至没有听说过蓝莓,更谈不上见过或吃过蓝莓,因此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蓝莓产业可带动当地脱贫致富,蓝莓定植到丰产一般需要3年时间,一般亩产1500~2000kg左右。如按国际市场4.0美元/kg,产值为6000~8000美元。即使按东北地区野生蓝莓收购价平均5~8元人民币/公斤计算,亩产值仍可达7500~16000元,极高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蓝莓产业的发展[15]。贵州省蓝莓发展定位为有机食品,主要以高端产品出口国外,高起点高定位着力打造贵州省优质蓝莓产业。

3.2 黔东南州发展蓝莓的限制因子

3.2.1 向全国各地乃至出口运输路线较远

黔东南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深处贵州腹地,地势崎岖,山路蜿蜒,交通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失较大。我国蓝莓主要出口沿海相邻国家,长距离运输造成蓝莓产品的损失较大,销往国内其他省份运输成本较高。一旦大量生产的蓝莓产品不能及时销售于市场,将对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创伤,蓝莓的发展势必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就地深加工要求迫切。贵州省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保障三通,为蓝莓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3.2.2 苗木市场混杂,种植条件低劣,监管力度不足

该地区因生态条件十分有利于发展蓝莓产业,于是全国各地投资者云集,准备或已经投产于蓝莓种植,因此苗木需求量极大。苗木企业为谋求利益最大化,将种苗以次充好,以小充大,导致该地区种苗市场混乱,给生产带了损失。劣质苗木或带检疫性病虫害苗木,将会对贵州省蓝莓产业和其他种植业带来不可预知的损失,因此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苗木市场,保障蓝莓产业永续发展[14]。目前蓝莓苗木优质化、标准化生产尤为重要,在政府引导下,科研单位参与有序发展健康苗木尤为重要。

该地区虽然土壤酸性条件符合蓝莓生长要求,但该地区大部分山地土壤贫瘠,片区情况各异,因此定植前需根据各个片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土壤改良。而很多片区盲目上项目,忽略土壤改良工作,导致蓝莓生长迟缓,推迟结果期或产果劣质。目前,蓝莓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还处于初期阶段,田间管理普遍粗放,树体生长不良,导致产量、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产品形象和销路。

3.2.3 初加工和深加工有待开发和深化

蓝莓加工发展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价值链,促进产业整体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外蓝莓加工数量和质量发展较快,初加工以鲜果全部商品化处理上市,深加工以加工果汁、果酱、果酒、果脯为主,以辅料成分添加在乳制品、糖果、烘焙食品内等多样式进行加工处理[15]。据市场调查以蓝莓为主或添加蓝莓的品种众多,且销量较好,但产品质量一起越来越多人关注,有些企业追求短期效益,将低劣产品混杂推入市场,长此以往将会影响蓝莓产业的整体形象,最终降低人们对蓝莓产品的信任度。因此规范加工市场,质量监督到位,建立大品牌口碑,树立蓝莓形象任重道远。endprint

采后贮藏保鲜技术落后,导致运销损失较大。蓝莓果实耐贮能力相对较差,在常温下仅能存放1周左右。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田间管理、不同的采收技术及不同的贮藏方法对蓝莓的品质都有影响。因此对选择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田间管理、合理采收技术、低温贮藏冷链运输技术的研究并进行配套是当前需关键解决的问题。

蓝莓产品种类多样,从目前国际和国内市场情况来看,鲜果可制成冷果冻、不同酒精含量的酒类制品、药品、保健品等,消费形式多样化。而对于黔东南州的蓝莓产业来说,市场构成形式单一,初加工和深加工的产品较少,开发程度较低,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因此引进国内外先进加工生产线和自主研发新产品是贵州省蓝莓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3.3 黔东南州发展蓝莓的策略

黔东南州发展蓝莓产业采用高定位,长远规划,合理布局的政策。黔东南州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石漠化问题突出,而蓝莓具有耐低温、土壤贫瘠与耐酸性土壤等优点,既可以作为黔东南州石漠化地区重要防护林,也可以成为当地农村创收的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因此选育优质、抗性强的蓝莓品种,对黔东南州石漠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日益恶化与经济持续落后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蓝莓与茶树套作可增加单位面积质量、产量和效益。蓝莓属小浆果,同株果实成熟采收期长,劳动力需要量大,因此,发展规模上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

黔东南州发展蓝莓产业需加强质量监管,加强科技支撑,提高产品品质,打造精品品牌,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首先,加强引种苗木的检疫工作,确保引入苗木健康。引种驯化做到深入透彻,谨防不成熟品种大面积推广,导致误时误地。产品种植过程严格执行无公害或有机农产品标准,生产过程加强监管,保障优质产品上市,打造绿色、有机鲜食蓝莓品牌。其次,引进和改良国内外先进的初深加工工艺,不断开发新产品,延长蓝莓深加工链,生产过程严格按照食品、药物、保健品安全生产标准进行,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创新自主品牌。再次,产品营销过程以市场为主导,加强政府引导,有序生产和销售,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辅助相应的冷链环节,使蓝莓产业走永续发展的道路。加快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是黔东南州发展蓝莓产业的基石。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或自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科研力度攻关黔东南州蓝莓生产课题,培育新型农民,使蓝莓产业在黔东南州生根、发芽、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4 展望

黔东南州占有发展蓝莓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加之蓝莓作为国内新兴水果、新农产品将有巨大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Hancock J, Retamales J. Blueberry field management and harvesting[J]. Blueberries 2012:143~192.

[2]李丽敏, 郝庆升, 李亚东.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0): 8546~8548.

[3] 郑文娟, 石 佳, 任广炼, 等. EMS诱变越橘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7 (2):102~108.

[4] Yarborough D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Cultivated Lowbush Blueberry (Vaccinium angustifoliu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12, 12(1-3):14~22

[5] 李丽敏.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1(2):6~9.

[6] 苏佳明, 顾 亮, 王建萍, 等. 胶东半岛区域蓝莓产业发展探讨[J]. 烟台果树, 2013,121(1):3~7.

[7] 刘军波, 赵 芸, 邹礼根, 等. 我国越橘属植物在食品领域中的综合利用[J]. 保鲜与加工, 2013,13(1):52~56.

[8] 李亚东, 姜惠铁, 张志东,等. 中国蓝莓产业化发展的前景[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39~42.

[9] 李丽敏, 吴 林, 郝庆升. 消费者对蓝莓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吉林省消费者调查[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423~431.

[10] 聂 飞, 房小晶, 周红英, 等. 我国蓝莓栽培现状及在贵州的产业化发展前景[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38(10):69~71.

[11] 聂 飞. 蓝莓经济价值与产业化发展对策及建议[J]. 经济林研究, 2007,25(1):81~84.

[12] 欧 利, 黄明祥. 麻江县着力培植蓝莓产业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J]. 贵州信息与未来, 2013(1):50~52.

[13] Bryla DR, Gartung JL, Strik BC. Evaluation of Irrigation Methods for Highbush Blueberry-I. Growth and Water Requirements of Young Plants[J]. HortScience, 2011,46(1):95~101.

[14] 李亚东,吴 林. 蓝莓浆果-东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果树产业[C]//吉林省林学会.首届吉林省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 长春:吉林省林学会, 2006:6.

[15] 李丽敏, 吴 林, 郝庆升, 等.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果树, 2011(3):10~11.endprint

采后贮藏保鲜技术落后,导致运销损失较大。蓝莓果实耐贮能力相对较差,在常温下仅能存放1周左右。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田间管理、不同的采收技术及不同的贮藏方法对蓝莓的品质都有影响。因此对选择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田间管理、合理采收技术、低温贮藏冷链运输技术的研究并进行配套是当前需关键解决的问题。

蓝莓产品种类多样,从目前国际和国内市场情况来看,鲜果可制成冷果冻、不同酒精含量的酒类制品、药品、保健品等,消费形式多样化。而对于黔东南州的蓝莓产业来说,市场构成形式单一,初加工和深加工的产品较少,开发程度较低,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因此引进国内外先进加工生产线和自主研发新产品是贵州省蓝莓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3.3 黔东南州发展蓝莓的策略

黔东南州发展蓝莓产业采用高定位,长远规划,合理布局的政策。黔东南州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石漠化问题突出,而蓝莓具有耐低温、土壤贫瘠与耐酸性土壤等优点,既可以作为黔东南州石漠化地区重要防护林,也可以成为当地农村创收的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因此选育优质、抗性强的蓝莓品种,对黔东南州石漠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日益恶化与经济持续落后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蓝莓与茶树套作可增加单位面积质量、产量和效益。蓝莓属小浆果,同株果实成熟采收期长,劳动力需要量大,因此,发展规模上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

黔东南州发展蓝莓产业需加强质量监管,加强科技支撑,提高产品品质,打造精品品牌,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首先,加强引种苗木的检疫工作,确保引入苗木健康。引种驯化做到深入透彻,谨防不成熟品种大面积推广,导致误时误地。产品种植过程严格执行无公害或有机农产品标准,生产过程加强监管,保障优质产品上市,打造绿色、有机鲜食蓝莓品牌。其次,引进和改良国内外先进的初深加工工艺,不断开发新产品,延长蓝莓深加工链,生产过程严格按照食品、药物、保健品安全生产标准进行,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创新自主品牌。再次,产品营销过程以市场为主导,加强政府引导,有序生产和销售,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辅助相应的冷链环节,使蓝莓产业走永续发展的道路。加快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是黔东南州发展蓝莓产业的基石。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或自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科研力度攻关黔东南州蓝莓生产课题,培育新型农民,使蓝莓产业在黔东南州生根、发芽、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4 展望

黔东南州占有发展蓝莓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加之蓝莓作为国内新兴水果、新农产品将有巨大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Hancock J, Retamales J. Blueberry field management and harvesting[J]. Blueberries 2012:143~192.

[2]李丽敏, 郝庆升, 李亚东.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0): 8546~8548.

[3] 郑文娟, 石 佳, 任广炼, 等. EMS诱变越橘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7 (2):102~108.

[4] Yarborough D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Cultivated Lowbush Blueberry (Vaccinium angustifoliu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12, 12(1-3):14~22

[5] 李丽敏.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1(2):6~9.

[6] 苏佳明, 顾 亮, 王建萍, 等. 胶东半岛区域蓝莓产业发展探讨[J]. 烟台果树, 2013,121(1):3~7.

[7] 刘军波, 赵 芸, 邹礼根, 等. 我国越橘属植物在食品领域中的综合利用[J]. 保鲜与加工, 2013,13(1):52~56.

[8] 李亚东, 姜惠铁, 张志东,等. 中国蓝莓产业化发展的前景[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39~42.

[9] 李丽敏, 吴 林, 郝庆升. 消费者对蓝莓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吉林省消费者调查[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423~431.

[10] 聂 飞, 房小晶, 周红英, 等. 我国蓝莓栽培现状及在贵州的产业化发展前景[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38(10):69~71.

[11] 聂 飞. 蓝莓经济价值与产业化发展对策及建议[J]. 经济林研究, 2007,25(1):81~84.

[12] 欧 利, 黄明祥. 麻江县着力培植蓝莓产业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J]. 贵州信息与未来, 2013(1):50~52.

[13] Bryla DR, Gartung JL, Strik BC. Evaluation of Irrigation Methods for Highbush Blueberry-I. Growth and Water Requirements of Young Plants[J]. HortScience, 2011,46(1):95~101.

[14] 李亚东,吴 林. 蓝莓浆果-东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果树产业[C]//吉林省林学会.首届吉林省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 长春:吉林省林学会, 2006:6.

[15] 李丽敏, 吴 林, 郝庆升, 等.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果树, 2011(3):10~11.endprint

采后贮藏保鲜技术落后,导致运销损失较大。蓝莓果实耐贮能力相对较差,在常温下仅能存放1周左右。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田间管理、不同的采收技术及不同的贮藏方法对蓝莓的品质都有影响。因此对选择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田间管理、合理采收技术、低温贮藏冷链运输技术的研究并进行配套是当前需关键解决的问题。

蓝莓产品种类多样,从目前国际和国内市场情况来看,鲜果可制成冷果冻、不同酒精含量的酒类制品、药品、保健品等,消费形式多样化。而对于黔东南州的蓝莓产业来说,市场构成形式单一,初加工和深加工的产品较少,开发程度较低,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因此引进国内外先进加工生产线和自主研发新产品是贵州省蓝莓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3.3 黔东南州发展蓝莓的策略

黔东南州发展蓝莓产业采用高定位,长远规划,合理布局的政策。黔东南州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石漠化问题突出,而蓝莓具有耐低温、土壤贫瘠与耐酸性土壤等优点,既可以作为黔东南州石漠化地区重要防护林,也可以成为当地农村创收的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因此选育优质、抗性强的蓝莓品种,对黔东南州石漠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日益恶化与经济持续落后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蓝莓与茶树套作可增加单位面积质量、产量和效益。蓝莓属小浆果,同株果实成熟采收期长,劳动力需要量大,因此,发展规模上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

黔东南州发展蓝莓产业需加强质量监管,加强科技支撑,提高产品品质,打造精品品牌,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首先,加强引种苗木的检疫工作,确保引入苗木健康。引种驯化做到深入透彻,谨防不成熟品种大面积推广,导致误时误地。产品种植过程严格执行无公害或有机农产品标准,生产过程加强监管,保障优质产品上市,打造绿色、有机鲜食蓝莓品牌。其次,引进和改良国内外先进的初深加工工艺,不断开发新产品,延长蓝莓深加工链,生产过程严格按照食品、药物、保健品安全生产标准进行,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创新自主品牌。再次,产品营销过程以市场为主导,加强政府引导,有序生产和销售,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辅助相应的冷链环节,使蓝莓产业走永续发展的道路。加快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是黔东南州发展蓝莓产业的基石。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或自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科研力度攻关黔东南州蓝莓生产课题,培育新型农民,使蓝莓产业在黔东南州生根、发芽、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4 展望

黔东南州占有发展蓝莓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加之蓝莓作为国内新兴水果、新农产品将有巨大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Hancock J, Retamales J. Blueberry field management and harvesting[J]. Blueberries 2012:143~192.

[2]李丽敏, 郝庆升, 李亚东.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0): 8546~8548.

[3] 郑文娟, 石 佳, 任广炼, 等. EMS诱变越橘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7 (2):102~108.

[4] Yarborough D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Cultivated Lowbush Blueberry (Vaccinium angustifoliu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12, 12(1-3):14~22

[5] 李丽敏.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1(2):6~9.

[6] 苏佳明, 顾 亮, 王建萍, 等. 胶东半岛区域蓝莓产业发展探讨[J]. 烟台果树, 2013,121(1):3~7.

[7] 刘军波, 赵 芸, 邹礼根, 等. 我国越橘属植物在食品领域中的综合利用[J]. 保鲜与加工, 2013,13(1):52~56.

[8] 李亚东, 姜惠铁, 张志东,等. 中国蓝莓产业化发展的前景[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39~42.

[9] 李丽敏, 吴 林, 郝庆升. 消费者对蓝莓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吉林省消费者调查[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2):423~431.

[10] 聂 飞, 房小晶, 周红英, 等. 我国蓝莓栽培现状及在贵州的产业化发展前景[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38(10):69~71.

[11] 聂 飞. 蓝莓经济价值与产业化发展对策及建议[J]. 经济林研究, 2007,25(1):81~84.

[12] 欧 利, 黄明祥. 麻江县着力培植蓝莓产业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J]. 贵州信息与未来, 2013(1):50~52.

[13] Bryla DR, Gartung JL, Strik BC. Evaluation of Irrigation Methods for Highbush Blueberry-I. Growth and Water Requirements of Young Plants[J]. HortScience, 2011,46(1):95~101.

[14] 李亚东,吴 林. 蓝莓浆果-东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果树产业[C]//吉林省林学会.首届吉林省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 长春:吉林省林学会, 2006:6.

[15] 李丽敏, 吴 林, 郝庆升, 等.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果树, 2011(3):1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深加工蓝莓
《蓝莓之夜》海报
蓝莓
深加工食品伤心脑
蓝莓味的优乐美(节选)
甜甜的蓝莓果
蓝莓的光泽
辽宁抚顺县榛子产业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
安徽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柿子深加工助农民增收
蓝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