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楠
摘 要: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成为重要课题之一。由于互联网本身具备高效、透明、低成本和用户需求个性化等特点,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都具备了打破地域性、打破行业领域、产品信息公开透明等进步元素。而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创新上,出现了跨界融合、支付技术快速发展和颠覆性的具体产品形式等特点。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创新;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59-02
1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狭义上讲,是指通过计算机连接终端和网络服务平台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所形成的虚拟金融市场。广义上讲,还包括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的实体金融机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互联网金融——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词汇之一。严格来讲,金融互联网不是简单的行业叠加,而是在金融领域实现了安全、移动等通信及网络技术水平上,衍生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新模式与新业务。金融互联网从传统的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信用评级审核等,逐渐向无线支付、掌上理财、O2O等新产品及服务模式上转变。
根据目前现有的业态形式和国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验来看,普遍将互联网金融划分为六个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门户。在对这些细分模式的案例对比的基础上,总结目前现有我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1 高效率和低成本
互联网金融的高效率主要体现在,由于行业本身不受到了地域和时间限制,则信息传递的效率高、业务达成的效率高。以P2P产品人人贷为例,有贷款需求和有闲置资金的用户,分别在网络上公布信息并完成信用评级及审核认证,随后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信贷行为的撮合,一般来说出借方获得的利息高于银行存款,借款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置借贷条款和金额。这种双赢局面(考虑到人人贷本身的抽成则应是三赢局面)在传统的金融领域中,考虑到信息和地域的限制却很难达成。安信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网络借贷行业的成交量达200亿元,而2013年成交规模预计达到600亿元,与6年前相比,P2P网贷的市场交易量增长了约10倍,该数据也间接证明了正是互联网金融的高效。
1.2 开放的服务形式和透明的服务内容
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且信息相对透明。互联网金融也秉承了这一特点,实际上随着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的信息传播也随着介质的进步而变的更加快捷和透明。
1.3 用户需求的个性化
在传统金融服务领域,无论是银行、还是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受制于产品形式的单一、渠道的单一和地域的限制等,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是具备一定限制条件的。而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实际上就是多元化的产品服务内容和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地域限制,所以互联网金融的整体发展具备长尾效应。
用户对金融服务本身具备不同的需求,包括资产规模门槛、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等,所以传统金融服务中,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大多愿意服务于高净值的用户群体。但阿里与天弘基金合作退出的余额宝项目证明,也由于其产品本身没有资金规模和投资期限的限制、产品购买不受地区限制、此外预期收益比无风险投资略高等特点,所以短期内该产品聚集了大量人气。上述案例反映出,互联网金融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1.4 相关技术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建立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的,随着物联网技术和云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些高新技术按照业务流程可以主要分为大数据运算、数据挖掘、云技术、可视化技术和LBS位置服务等。
建立在互联网金融产品或服务平台上的大数据运算功能作为收集用户信息、用户行为、用户偏好的整体数据入口,在经历后台数据加工与挖掘的基础上得出更为精准的用户分析和产品服务推送。此外在过程中通过云服务减少企业服务成本、加快服务响应速度,整体提高了互联网金融的产品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
1.5 竞争日趋白热化
目前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竞争领域的企业类型包括传统金融企业(包括银行、基金公司、券商、信托、借贷公司等)、电商企业(阿里巴巴、苏宁、京东、国美等)、和第三方金融公司。由于互联网金融本身具备外部性,建立相应的平台、获得规模用户成为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首要目标。传统金融企业的典型的案例包括建行善融商务、民生电商、E中信等,而阿里巴巴等电商公司由于拥有大量的用户基数,在原有业务体系上成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和个人金融服务,是电商企业迈进互联网金融的代表。这些跨国规模门槛的企业都在尝试建立自己的平台,且现有的市场格局的竞争环境也日趋白热化。
2013年底前期的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补贴价格战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百度、网易、数米基金等在新产品上市初期都做出了类似保收益的承诺,分别将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定到了8%-12%,远远超出了市场水平。以补贴提高产品收益,用来换回用户数量及销售规模的行为在业内非常普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该行业目前的竞争压力非常大。
2 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的特点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基础上,相应的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从业态和商务模式上相应有了发展和变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跨界融合
2013年8月15日,平安旗下平安金科与eBay签约合作,未来平安金科江为eBay卖家提供融资方案,为互联网商家与金融机构提供合作平台。实际上金融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联合在今年屡见不鲜,最具备示范效应的是2013年6月13日正式上线的“余额宝”,这是典型的基金与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的跨界产品。
近期电信行业也推出了货币基金的合作产品,中国联通与安信基金推出“话费宝”,该产品的运作原理是将客户的电信合约计划费用投资于基金公司管理的货币基金产品,而每月分红得到的基金份额则一部分支付于该月话费。此种类型的产品是金融领域内部的跨界合作,开始向不同行业的跨界创新的延伸。
2.2 产品形式具备颠覆性
互联网金融下的新产品,相较于传统的服务产品在形态和功能来说更具备颠覆性意义。比如拉卡拉退出的移动智能POS,在一定意义上已经颠覆了用户对于传统POS机和移动结算POS的认知,其小巧的设计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便捷特征,而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也部分取代了传统金融企业中生活支付的部分功能。
传统的银行ATM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出现了新的面孔——VTM(Video Teller Machine),国内简称为虚拟柜员机。这款产品已经在国内部分商业银行投放使用,该产品具备互联网时代鲜明特色,除了具备传统的ATM的查询、存钱、取钱和转账功能外,还能够进行发卡、销户、挂失、存款证明开具等银行柜面业务。此外还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用户线上直接与客服人员进行视频和操作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金融的柜台业务虚拟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个人业务的服务效率。
而最具备颠覆意义的则是比特币的出现。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这种“货币“根据特定算法而计算生成,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而金融机构发行,但是比特币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甚至可以兑换大多数国家的真实货币。虽然目前很多国家并不承认比特币,且该领域缺乏系统监管,但这种虚拟货币在个别领域中已具备了真实货币所拥有的的全部特性。
2.3 支付形式创新
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手段主流的方式目前包括:NFC、二维码、线上直接支付等,这相对于传统的货币支付来说,是在支付手段、支付渠道和支付方式上的创新。截止2013年3月底,国内已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223家,除了大量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外,其中NFC移动支付也就是通过近场通信实现移动支付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了信用卡支付领域。而另一种支付创新是作为支付的“货币”本身也有了变化,出了前文中提到的比特币外,部分互联网货币基金也拥有了支付功能,其中余额宝和华安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产品,目前均已实现了代替“货币”进行支付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手段上的不断推陈出新,从本质上讲是在逐渐削弱银行的支付中介作用,但由于规模目前不是很大,所以无法取代传统金融支付的支柱地位。
3 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简析
考虑到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企业规模和业务整体运作流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存在以下几个风险。
3.1 流动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是手段和渠道上面的变革,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金融企业的互联网化。金融机构存在的流动性风险是普遍问题,而互联网金融企业相应的也存在流动性风险问题。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用户数量规模大、且用户推广成本比例偏高、交易渠道畅通便捷等原因,互联网金融企业出现挤兑风险明显大于传统金融企业。
3.2 信用风险
在资历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运作时间短,后台对接项目运作时缺乏管理经验,这些企业或多或少面临信用风险。以P2P公司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初至今,由于运作不规范等问题造成的P2P公司资金链断裂,从而造成的跑路案例已接近50起,而去年在统计的P2P跑路平台共75家。信用风险,大多因为P2P企业大部分的业务流程是在线上完成的,而线上模式只能寻求到信用记录和其他零散信息来确认放贷,而传统的金融业务中,有担保抵押和完整的信用评分,这是大多数P2P企业目前无法做到的。当借贷方出现问题后,企业无法重新拆借或追回贷款,从而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引发信用风险。
3.3 运营风险
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广,是通过补贴、活动、精准营销等一系列高成本推广方式完成的,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公司获得个人用户的成本偏高。例如百度百发金融产品和网易金融分别推出的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百度和网易分别对其进行了现金补贴。推广成本再加上人员成本,平台搭建维护成本等,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高价品。在运营过程中要面临很多人员和系统等问题,这些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持续投入成为唯一可行办法。
3.4 技术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本身带有互联网企业的属性,其平台搭建和系统开发、后台数据整合、系统认证和防火墙等均需要一定投入。此外金融企业本身的属性是用户信息中有大量的个人真实身份信息和金融账户信息,这部分数据的安全性如果出现系统漏洞或安全漏洞,非常容易被盗用者使用并造成个人用户损失。如出现技术风险,则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乃至个人用户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随着互联网金融日趋快速发展,我国的监管层也给予了相当重视。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的细分领域中,仅互联网货币基金、第三方支付等发展较为成熟,这是由货币基金是基于传统基金公司作为销售和担保平台,而第三方支付发展时间较长,且有明确的担保规则决定的。而在众筹、P2P等领域中的风险问题则存在的较多。未来如需要解决上文中提到的风险,需要互联网金融企业分别在商务模式创新、信用审批和担保流程、后台数据管理等多方面加强建设。
参考文献
[1]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