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质量引起的衣领疵病及其补正方法

2014-08-16 09:36邓海娟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领口衣领缝制

邓海娟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缝制质量引起的衣领疵病及其补正方法

邓海娟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衣领的造型主要由领窝和领片两部分构成,在分析几种常见领型造型特点的基础上,对五种领型在裁片配置和缝制过程中常出现的外观疵病及其产生疵病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裁片丝绺方向运用不当和缝制技法不正确是导致衣领疵病的最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疵病产生的原因,从裁片配置和缝制技法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补正方法。

缝制质量;衣领疵病;补正方法

衣领位于人体脖颈部位,是视觉的焦点,也是影响服装美感和外观质量的关键部位。衣领品种繁多,造型多样,结构和缝制也相对复杂和繁琐,是服装在缝制过程中容易产生疵病的部件之一。本文涉及到的领型有领口领、平领、立领、翻领、翻驳领等五种。由于翻领涵盖连体翻领和分体翻领两种,相对其他领型而言,它在服装上的运用相对较多,因此文中详细讨论了翻领的疵病及补正方法。

1 领口领

领口领也称为无领,既无领面也无领座,是只有领窝部分的领型,其造型取决于领窝弧线的形态。

1.1 外观疵病

领口领在缝制时常会产生领口边缘宽松,存在不贴身、豁开等外观疵病。

1.2 产生原因

裁配原因:领口贴边使用的布料丝绺不正确。

缝制原因:在缝合贴边时,领口边缘被拉宽。

1.3 补正方法

裁片配置:贴边的布料应选择与领口布料相同的丝绺,这样可使贴边与领口布料伸缩性一致;布料稍厚时,为防止肩缝与贴边的拼缝重叠,可把拼缝位置与肩缝错开,或把前后领口的贴边连成一块。

缝制技法:缝制贴边时,贴边要稍拉紧,特别是在弧形的弯口处;贴边与领口缝好后,弧形的弯口处要将缝份剪开,以防止缝份牵紧,然后再向正面翻出。毛呢面料,可在领口处敷以牵带或者对领口进行熨烫归拢,使其收缩,防止出现豁口现象[1],如图1所示。

图1 领口领补正方法

2 平 领

平领是一种只有领片结构,且领片平贴于肩部的领型,广泛应用于衬衫、连衣裙、套装等女装中。

2.1 外观疵病

平领是一种下口弯度几乎与领口弧形一样的领型,其常见疵病主要是领口不圆顺,衣领表面不平服、不自然。

2.2 产生原因

裁片原因:领面与领里、领衬的丝绺不一致;贴边没有用斜料。

缝制原因:缝合时,贴边在领口弧度大的部位拉得太紧;贴边与衣领的装缝缝份在弧度大的部位没有剪开。

2.3 补正方法

裁片配置:领面与领里、领衬的布料丝绺要一致,在肩缝部位要求斜料,并注意领面要宽于领里,以便做出里外匀[1]。

缝制技法:领面与领里缝合后,将缝头修剪整齐后翻向正面,然后用衣领的样板插入熨烫,注意烫出里外匀;将衣领、贴边一起与领口缝合,在领口弧度较大的部位上贴边要宽松,然后将缝份剪开,以防牵紧;在正面将贴边包住缝份后手缝固定。

3 立 领

立领是一种只有领座,没有翻领的领型。在外观形态上,立领呈直立状,给人简洁、精干之感,常被用于旗袍、中山装等中式服装中。

3.1 外观疵病

立领在装缝时容易出现衣领上口不圆顺;衣领的领口周围衣料起涌,特别是肩缝附近部位和后领宽部位(图2)。

图2 立领外观疵病

3.2 产生原因

裁片原因:领口不圆顺,特别是后领宽部位太平,肩缝附近部位弧度太大,装领时,领口衣料被拉回。

3.3 补正方法

裁片配置:将前后衣身肩缝对齐,将领口用划粉修顺,后领口宽要稍画深0.1 cm,装领时按划粉线装缝。装缝衣领时,注意在肩缝附近部位只需宽松0.6 cm左右,而不要将领口拉宽,注意其他部位衣领都要稍放松,切忌衣领紧而领口松,特别是在斜料方向注意不要拉宽。

4 翻 领

翻领是一种由领座和翻领组成的领型。根据领座的结合方式,翻领可分为连体翻领和分体翻领。连体翻领是领座和翻领在同一裁片上的一片式衣领,分体翻领是指领座和翻领分开裁制的两片式衣领[2]。

4.1 领角上翘

4.1.1 外观疵病

衣领装缝于衣身后,两边的领角向上翘起,不窝服。

4.1.2 产生原因

裁片原因:领里和领面同等宽,没有按里外匀的要求裁配。

缝制原因:领里与领面缝合时,领里的领角处没有拉紧,没有做到领面宽、领里紧的里外匀状态,没有做好领里和领面的归拔、熨烫工作。

4.1.3 补正方法

裁片配置:将衣领拆开,使领角处领面比领里大0.6 cm左右,在宽度方向领面比领里大1 cm左右。粘衬时,应将领里拉平、拉紧,用熨斗将领里一侧烫成窝曲状[1]。

缝制技法:缝合领面与领里时,领面应放松,领里稍拉紧,做出里外匀,并注意缝制时领面的宽松度要保持一致,以免造成两边领角的里外匀形态不一致(图3)。

图3 翻领领角上翘补正方法

4.2 装领歪斜

4.2.1 外观疵病

对于衣领是左右对称的款式来说,装领歪斜是常见的疵病。以前中线为基准,出现左右衣领的大小、形状不一,影响美观。

4.2.2 产生原因

裁片原因:在配置裁片时,没有做装领对位记号。

缝制原因:缝制时,衣领左右两边松紧不一致。

4.2.3 补正方法

裁片配置:将衣领拆下,在衣领的后领中间及两边肩缝处作上对位标记,装领时领子中点应和后衣身中点对准,衣领两侧的标记应和两侧的肩缝点对准。

缝制技法:装领时,缝线加压两道线既要使左右两边保持一致,又要使领面、领里和领口的松紧一致,领面如果是斜料,缉线时可拉紧下层,推送上层。领面上的压线可从中间向两边缉线。底领的下口弧线应比领口弧线单边长0.4~0.7 cm。装领时,在肩缝附近底领应缝缩长出的量。如底领下口弧线比领口弧线稍小,则需将领口缝份改小或者加大肩缝的缝份,使领口弧线改小;如底领下口弧线比领口弧线稍大,则需要增加衣领的缝缩量(图4)。

4.3 领角不尖

4.3.1 外观疵病

尖角领缝制完成后,领角不呈锐角状,而形成小圆角或钝角形状,且领面不平服,特别是领衬硬、领角长的款式更易产生此疵病。

图4 翻领装领歪斜补正方法

4.3.2 产生原因

缝制原因:领角修剪得过多或翻领时没有翻足。

4.3.3 补正方法

缝制技法:翻领时,修剪领角要剪得准确,以领角两边缝份折叠后领面平服为好。翻领之前先将两边的缝份折转、烫平,然后用镊子紧夹领尖翻出。领角翻出后,领尖宜用锥子由里向外顶出,不宜在外面挑尖,以免将布料纱线挑断,领尖变毛(图5)。

图5 翻领领角不尖补正方法

4.4 领面起皱

4.4.1 疵病现象

领面在缉线止口附近产生起皱现象。

4.4.2 产生原因

缝制原因:缉衣领止口时,缝针太粗,或缉止口时压脚的压力过重;领面太大,衣领里外匀的量过大,或衣领里外匀分布不均匀。

4.4.3 补正方法

缝制技法:缉缝衣领止口明线时,可将机针换成11号缝针,将缝纫机压脚调至适当压力;缉缝衣领止口时,还要注意用手将衣领稍向前拉,使领面不要向下移动而引起皱褶。领面不要预放太大,领角的里外匀要做到均匀地分布在领角的两边,不要集中在一边。如果缝纫技术不熟练,可先用手缝方法将领角处的领面里外匀固定好,然后再机缝。

5 翻驳领

翻驳领是在西装领的基础上产生的领型。翻驳领的造型特点是:前部平服于人体胸部,并能较好地显露出内衬服装,有层次感,而后部领子带有领座,形成前低后高的倾斜式领型[3]。

5.1 驳口不平服

5.1.1 外观疵病

翻驳领一般是按先做好衣领,再将领里与衣身、领面与挂面分别缝合制作。按照这种方法缝制,常出现领口、领面和驳角之间的不平服,有起伏的皱褶以及驳口弧形不平等疵病。

5.1.2 产生原因

缝制原因:装领时,衣领和衣身的缝合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装领时,左右两边大小不一。

5.1.3 补正方法

缝制技法:装缝衣领时,前领口要放平,松紧一致,在肩缝与后领口之间部位衣身可拉紧一些;领面与挂面在串口缝处缝合时,要求放平,不能有松紧;所有的做缝都要求缝份一致,还要求领里与领面的缝份宽窄一致[1]。

5.2 串口处不平服

5.2.1 外观疵病

串口缝处领面不平服,驳角处挂面上出现酒窝状褶皱。

5.2.2 产生原因

缝制原因:缝串口缝时,领面太宽松,易产生串口缝处领面不平服;缝合串口缝时领面太紧,或者固定串口缝时只考虑领面里口要平服,而没有注意串口缝的平服。

5.2.3 补正方法

图6 翻驳领串口处不平服补正方法

缝制技法:在将领面与挂面的串口缝对准之前要认真裁配好领面,既要使领面里侧不宽松、外侧平服,又要使串口处领面与挂面的缝份一致。用手缝针将领面与挂面的串口缝固定,注意要使上下层松紧一致;车缝时,缝针距领角2 cm开始机缝,然后紧靠领角按领面与挂面预留的缝份缝合,缝合时要使上下层松紧一致;用手缝固定串口缝时要先考虑挂面与领面的平服,然后再注意领面的里侧平服(图6)。

[1]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与疵病补正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85-90

[2]孙兆全.成衣纸样与服装缝制工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32-42

[3]鲍卫君.服装制作工艺成衣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122-124

(责任编辑:汪材印)

2014-09-15

邓海娟(1985-),女,安徽宿州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工程。

10.3969/j.issn.1673-2006.2014.12.028

TS941

A

1673-2006(2014)12-0095-03

猜你喜欢
领口衣领缝制
基于响应曲面分析的连体泳装结构情绪测量
红领巾 你去哪儿?
女衬衫缝制作业标准动作的优化设计
常规之外
缝制参数与织物组织对缝制性能的影响
穿上了奶奶缝制的旗袍
风中的一棵树
蟾蜍的大帽子
爽约的说辞
领口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