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流分析

2014-08-16 03:12李刚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农业

李刚

摘要: 应用物质流分析方法,研究1991~2010年中国农业部门的物质消耗总量指标和物质消耗效率指标,得到一些新认识:第一,从总量上看,DMI和TMR呈波动变换态势,而反应物质利用效率的IMC和MP指标则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第二,从结构上看,在农业环境经济系统中,国内物质提取及其隐藏流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进口及其隐藏流所占比重较小;第三,从国际贸 易上看,中国农业部门并没有因为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而增大国内生态环境的压力。

关键词:农业;物质流分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3;F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055-06

在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定量研究方法中,物质流分析(MFA)与有绿色GDP之称的生态国内产值(EDP)同被并列为基于“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系统” (SEEA)[1]的两种重要研究体系。物质流核算(material flow accounts,MFA)是SEEA体系中一种核算方法,如果将其应用到产业部门中,分析部门的物质循环与流动,则被称为物质流分析。它思想源于社会代谢理论[2],最初是由Ayres于1978年提出[3]。1992年,Steurer对奥地利和日本环境署(EAJ)对日本的研究开启了MFA在国家范围内的应用[4,5]。在Matthews的带领下,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WRI)对5个主要工业国家进行了全面的物质流分析[6],至此MFA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日益成熟。欧盟统计局(EuroStat)2001年公布了MFA指标的指导性文件“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ccounts and derived indicators: A methodological guide”,这个文件也成为了物质流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参考手册[7]。2005年,WRI又从产业部门的角度来研究美国的物质流账户,将经济系统分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能源部门,这一尝试有效地解决了产业部门可持续发展难以度量的问题[8]。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约束严重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一方面,它承载着为巨大人口提供粮食供给的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却是无法回避的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环境压力。系统地考察中国农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全面反映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迫的。以下本文将采用MFA方法,研究中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并与美国进行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

〖BT4〗一、研究方法

(一) 系统边界

MFA是针对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分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的物质输入量等于输出量加上物质存量的增量。也就是说,在系统边界明确的情况下,物质在系统内部的运动是守恒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它包〖HJ57x〗括农林牧副渔,但是不等同于农村,也就是说乡镇企业不包括在内。农业和农村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生产方式,而后者是相对于城市的一种人居环境,因此农村家庭购买的家用电器,由于不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将不在农业物质流核算体系之内。为了保证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能持续运行,需要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在系统存量增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物质的输入量决定输出量,因此,只需考察系统的物质输入量就能够反映出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即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

(二) 可用物质和不可用物质

经济系统的生产活动是以消耗大量物质为基础的,能够为人类经济活动所直接使用的物质被称为可用物质。例如,木材、煤炭等。但是,人们为了获得可用物质,在生产中也必然产生了大量的不可用物质。例如,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粮食,必然产生了大量的秸秆,如果这些秸秆没有被人们所利用,而是废弃在田野里,就形成了不可用物质。不可用物质没有进入经济系统,被遗弃在环境系统中,是相对于经济系统中物质流的隐藏流。也就是说,无论是可用物质还是不可用物质,均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压力。以下以农作物为例,说明不可用物质的计算方法。

农作物的秸秆一部分被人们所利用,属于可用物质,其余部分被遗弃,属于不可用物质。只要计算出可用部分,再将总秸秆量减去可用部分,就可以得到不可用部分。计算方法如下:

1.农作物秸秆量=初始农作物收获量×收获因子

摘要: 应用物质流分析方法,研究1991~2010年中国农业部门的物质消耗总量指标和物质消耗效率指标,得到一些新认识:第一,从总量上看,DMI和TMR呈波动变换态势,而反应物质利用效率的IMC和MP指标则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第二,从结构上看,在农业环境经济系统中,国内物质提取及其隐藏流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进口及其隐藏流所占比重较小;第三,从国际贸 易上看,中国农业部门并没有因为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而增大国内生态环境的压力。

关键词:农业;物质流分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3;F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055-06

在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定量研究方法中,物质流分析(MFA)与有绿色GDP之称的生态国内产值(EDP)同被并列为基于“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系统” (SEEA)[1]的两种重要研究体系。物质流核算(material flow accounts,MFA)是SEEA体系中一种核算方法,如果将其应用到产业部门中,分析部门的物质循环与流动,则被称为物质流分析。它思想源于社会代谢理论[2],最初是由Ayres于1978年提出[3]。1992年,Steurer对奥地利和日本环境署(EAJ)对日本的研究开启了MFA在国家范围内的应用[4,5]。在Matthews的带领下,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WRI)对5个主要工业国家进行了全面的物质流分析[6],至此MFA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日益成熟。欧盟统计局(EuroStat)2001年公布了MFA指标的指导性文件“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ccounts and derived indicators: A methodological guide”,这个文件也成为了物质流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参考手册[7]。2005年,WRI又从产业部门的角度来研究美国的物质流账户,将经济系统分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能源部门,这一尝试有效地解决了产业部门可持续发展难以度量的问题[8]。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约束严重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一方面,它承载着为巨大人口提供粮食供给的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却是无法回避的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环境压力。系统地考察中国农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全面反映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迫的。以下本文将采用MFA方法,研究中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并与美国进行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

〖BT4〗一、研究方法

(一) 系统边界

MFA是针对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分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的物质输入量等于输出量加上物质存量的增量。也就是说,在系统边界明确的情况下,物质在系统内部的运动是守恒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它包〖HJ57x〗括农林牧副渔,但是不等同于农村,也就是说乡镇企业不包括在内。农业和农村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生产方式,而后者是相对于城市的一种人居环境,因此农村家庭购买的家用电器,由于不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将不在农业物质流核算体系之内。为了保证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能持续运行,需要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在系统存量增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物质的输入量决定输出量,因此,只需考察系统的物质输入量就能够反映出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即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

(二) 可用物质和不可用物质

经济系统的生产活动是以消耗大量物质为基础的,能够为人类经济活动所直接使用的物质被称为可用物质。例如,木材、煤炭等。但是,人们为了获得可用物质,在生产中也必然产生了大量的不可用物质。例如,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粮食,必然产生了大量的秸秆,如果这些秸秆没有被人们所利用,而是废弃在田野里,就形成了不可用物质。不可用物质没有进入经济系统,被遗弃在环境系统中,是相对于经济系统中物质流的隐藏流。也就是说,无论是可用物质还是不可用物质,均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压力。以下以农作物为例,说明不可用物质的计算方法。

农作物的秸秆一部分被人们所利用,属于可用物质,其余部分被遗弃,属于不可用物质。只要计算出可用部分,再将总秸秆量减去可用部分,就可以得到不可用部分。计算方法如下:

1.农作物秸秆量=初始农作物收获量×收获因子

摘要: 应用物质流分析方法,研究1991~2010年中国农业部门的物质消耗总量指标和物质消耗效率指标,得到一些新认识:第一,从总量上看,DMI和TMR呈波动变换态势,而反应物质利用效率的IMC和MP指标则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第二,从结构上看,在农业环境经济系统中,国内物质提取及其隐藏流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进口及其隐藏流所占比重较小;第三,从国际贸 易上看,中国农业部门并没有因为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而增大国内生态环境的压力。

关键词:农业;物质流分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3;F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055-06

在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定量研究方法中,物质流分析(MFA)与有绿色GDP之称的生态国内产值(EDP)同被并列为基于“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系统” (SEEA)[1]的两种重要研究体系。物质流核算(material flow accounts,MFA)是SEEA体系中一种核算方法,如果将其应用到产业部门中,分析部门的物质循环与流动,则被称为物质流分析。它思想源于社会代谢理论[2],最初是由Ayres于1978年提出[3]。1992年,Steurer对奥地利和日本环境署(EAJ)对日本的研究开启了MFA在国家范围内的应用[4,5]。在Matthews的带领下,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WRI)对5个主要工业国家进行了全面的物质流分析[6],至此MFA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日益成熟。欧盟统计局(EuroStat)2001年公布了MFA指标的指导性文件“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ccounts and derived indicators: A methodological guide”,这个文件也成为了物质流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参考手册[7]。2005年,WRI又从产业部门的角度来研究美国的物质流账户,将经济系统分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能源部门,这一尝试有效地解决了产业部门可持续发展难以度量的问题[8]。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约束严重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一方面,它承载着为巨大人口提供粮食供给的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却是无法回避的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环境压力。系统地考察中国农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全面反映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迫的。以下本文将采用MFA方法,研究中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并与美国进行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

〖BT4〗一、研究方法

(一) 系统边界

MFA是针对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分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的物质输入量等于输出量加上物质存量的增量。也就是说,在系统边界明确的情况下,物质在系统内部的运动是守恒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它包〖HJ57x〗括农林牧副渔,但是不等同于农村,也就是说乡镇企业不包括在内。农业和农村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生产方式,而后者是相对于城市的一种人居环境,因此农村家庭购买的家用电器,由于不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将不在农业物质流核算体系之内。为了保证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能持续运行,需要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在系统存量增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物质的输入量决定输出量,因此,只需考察系统的物质输入量就能够反映出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即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

(二) 可用物质和不可用物质

经济系统的生产活动是以消耗大量物质为基础的,能够为人类经济活动所直接使用的物质被称为可用物质。例如,木材、煤炭等。但是,人们为了获得可用物质,在生产中也必然产生了大量的不可用物质。例如,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粮食,必然产生了大量的秸秆,如果这些秸秆没有被人们所利用,而是废弃在田野里,就形成了不可用物质。不可用物质没有进入经济系统,被遗弃在环境系统中,是相对于经济系统中物质流的隐藏流。也就是说,无论是可用物质还是不可用物质,均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压力。以下以农作物为例,说明不可用物质的计算方法。

农作物的秸秆一部分被人们所利用,属于可用物质,其余部分被遗弃,属于不可用物质。只要计算出可用部分,再将总秸秆量减去可用部分,就可以得到不可用部分。计算方法如下:

1.农作物秸秆量=初始农作物收获量×收获因子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张北“未来农业”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