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云
中职专业学生就业不但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而且要有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会读和能读懂显得尤为重要,而阅读是教会他们会读和能读的重要手段之一。
阅读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老师肢解性地讲析作品,学生只是掌握一些知识点,导致学生阅读数量少,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差,阅读中浪费时间。这种“少、慢、差、费”的现象导致学生阅读品位低、阅读能力低,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制约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导致阅读教学丧失活力与魅力。
如何改变中职专业学生的这一现状就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浓厚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最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最后是入迷。在中职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提出相关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阐明观点,使他们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在教学中,可适当鼓励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在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与满足感。当阅读的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时,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会从内心产生学好语文的自我要求,并自觉提高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多搞一些课内外阅读竞赛,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竞赛中要注意发现、培养阅读能力强的苗子,让他们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水平的阅读,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逐步产生阅读效应。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叶圣陶先生所提倡与追求的“不待老师教”的境界便自然而然地达到。兴趣是促使学生阅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二、注重学生积累性阅读
语文学科不像自然学科那样严密,它始终离不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书读得多了,学生在各个方面就更能得到提高,尤其是文章的情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学生才能获得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认认真真地读,本身就是一种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靠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纯熟度,主要靠熟读。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古典诗词、现代新诗自不必说,必须将大部分时间用来诵读品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变多余的分析讲解为扎实认真的阅读训练。因为语言文字往往包含很大的文章,离开了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读,单凭老师在讲台上的讲解,学生能学到的只是皮毛。有些学生在日常写作交流过程中经常前后逻辑不通,正是因为缺少阅读训练。如果阅读得多了,语言的内在逻辑能力就会强化,又怎会出现逻辑混乱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多读与多背的积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三、重视阅读方法的掌握
阅读方法的培养是中职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在阅读中必须注重增强学生阅读的整体性与创造性。每教一篇课文都不应急于进行分析,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主要是材料内容)和形式(文体和语言),要求学生确定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让课文中的“人”有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问题”有整体思考。那种盲目照抄教参资料,一开始就肢解课文,让学生一开始在头脑中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和不少疑问的做法,是错误的。美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书人分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比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变。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漏了留下的只有豆渣。第四类,像是石床的矿工,把渣甩一旁,只拣些纯净的宝石。这第四类读书人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了“矿石”到“宝石”的升华过程,便带有一定创造性阅读的特色。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职学生学业压力相比普通高考生小一些,他们在创新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由此,培养阅读能力就成为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学习,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它由许多具体的习惯组成。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从一个个具体的阅读习惯做起。
1.明确阅读目的。
2.精选读物。
3.合理利用时间。
4.读写、读思结合。
5.灵活运用不同阅读方法。
6.善于使用工具书。
7.温故而知新。
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和不断付出的过程。在阅读中注意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支柱,只有加强阅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语文教学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