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兵
半个世纪前,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前苏联专家为了支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路远迢迢,来到太钢。他们与太钢人朝夕相处、并肩工作,谱写了两国人民友谊的赞歌。
太钢电炉炼钢部是生产特殊钢的车间,后更名为第三炼钢厂,现为不锈炼钢厂。建厂伊始,以冶炼硅钢为主。硅钢片是制造电动机和变压器的重要电磁材料,我国过去全靠国外进口。1952年,重工业部请前苏联专家吉米道夫到太钢指导电炉试炼硅钢。吉米道夫与电炉炼钢部同志一起,根据前苏联技术标准和太钢电炉的条件,制定出技术操作规程。经过领导动员、专家交底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终于在当年11月试炼成功合格的硅钢,填补了我国的空白,使太钢成为我国硅钢生产的发源地。为了进一步提高硅钢片的电磁性能,1956年,前苏联专家卡洛布柯等在太钢提出采用炉外精炼真空处理新技术的建议。太钢领导高度重视,工程技术人员精心设计了一套用机械泵抽真空的装置。当电炉出钢后把钢包放进密封的真空室内,进行真空倒包的试验。真空度能达到10—15托。由炉盖窥视孔可看到钢液在包内二次沸腾的现象,可显著降低钢液中的气体含量,使硅钢片铁锌损失p10由1.0瓦特/公斤降到0.75瓦特/公斤,受到前苏联专家的称赞和上级的表扬。1956年7月《山西日报》曾在头版发表《太钢电炉炼钢部首创采用真空处理新技术成功》的报道。
我的父亲刘丕绩生前曾任太原钢铁公司不锈炼钢厂(原名电炉炼钢部、第三炼钢厂)技术员、太钢科技处副处长、山西省经委科技处处长、山西省冶金工业厅党组成员。他为中国冶金事业奋战了半个世纪,当时他同前苏联专家一起攻坚克难,为我国的冶金事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与前苏联专家结下了深厚情谊。家中珍存的这几幅照片真实记录了半个世纪前的历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