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摘 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美术实践能力,提高艺术设计水平,启发小学生快乐学习。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师根据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本质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科学确定每一次具体教学活动的主题内容,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艺术设计 能力培养
一、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促进美术教学发展
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收集、优质课件设计,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所需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力求计算机信息资源在本活动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并且想办法突破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培养民族文化情趣和创新精神,使知识积累趋向趣味化。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有利于把图、文、色按照奇特的设想构建出理想的美术载体,创作更好的美术作品,提高艺术设计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对新媒体技术进行高效率、多角度的开发利用,更有利于突破传统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难点,立足民族文化精神,大胆创新。对于传统教学实验中无法实现的美术教学理想,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让美术教学得心应手。
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优秀的美术作品首先得益于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和高尚情感,艺术家不是工匠,艺术设计能力离不开情感因素的支持。教师要利用中国美术史实施教学指导,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从漫長的旧石器时代开始,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就开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曾有两位印度教师来我校表演剪纸艺术,博得学生的阵阵喝彩声。学生很着迷剪纸,但并不了解剪纸的历史。教师结合民族文化历史背景知识及时上好剪纸课,先让学生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并介绍剪纸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唐代以前就存在,然后当场进行了剪纸示范。
利用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建设祖国的热情。美术欣赏主要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的各种优秀作品、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介绍、赏析,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的愉悦,受到教益和启迪,属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三项基本内容之一。如教学美术欣赏教材时,引导学生在欣赏中理解这些作品的深刻含义,看到党的光辉革命历程,体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道理,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激发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雄心壮志。教师要恰当利用国画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我国历史上人物、山水、花鸟画家人才辈出:唐代被尊为“画圣”的吴道子,宋朝出色的花鸟画家徽宗皇帝,清代以竹“高风亮节”为写照的郑板桥,近代的张大千、潘天寿、刘海粟、齐白石等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缅怀他们光辉业绩,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民族气节。如徐悲鸿的作品《风雨鸡鸣》,一只昂首站立的公鸡,不惧风雨,面向东方鸣叫,暗示当时中国的黑暗,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行,表达画家对光明的强烈向往之情。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徐悲鸿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民族危难之时激发人们奋起救国的光辉形象。
利用创作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创造性思维来自生活,祖国辽阔的草野、壮丽的山河、澎湃的大海、繁华的都市、勤劳的人们等,都是创作的好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社会,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使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得到陶冶、升华。如家乡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因此,每个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有强烈感情的,画美丽的家园,可以增强学生眷恋故乡之情及对生活的热爱。
三、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很重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场所,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只有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才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思维才得以充分开发。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时心情的激动、愉快等。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上课前,教师可以先借助直观艺术形象——与美术教学有关的故事、诗歌、游戏等,通过让学生眼看、耳听、思考及亲自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或歌词创作。恰当运用音乐艺术,把音乐引进课堂,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如教学《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我选放了一段欢快的《找朋友》的音乐,再让学生边唱儿歌,边做动作。这样学生一下子被吸引,身临其境。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如教学《泡泡乐》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找伴组合,利用课外时间在家里、教室或校园的任何地方,选择喜欢的方式游戏,尽情享受快乐,上课时组织部分学生表演,利用撕纸、粘贴、绘画等形式再现有趣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小组里、小组间互帮互助,创造性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创设激发创新思维的情境,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教学中,教师可在与学生的谈话中设境,在美术、音乐或文学作品欣赏中设境,激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标新立异。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夯实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在加强美术基础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应用意识,在与实践应用结合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可利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美术知识应用方面的技能,通过趣味性美术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探索精神,通过不同方式的引导与支持,充分挖掘艺术潜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崔艳青.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5).
[2]倪万祥.小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