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疗环境下急诊医学教学方法探讨*

2014-08-15 00:52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蚌埠33004蚌埠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通讯作者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医学临床患者

郭 晋,李 成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蚌埠 33004;蚌埠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通讯作者)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医患关系愈发紧张,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急诊医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多专业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急诊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诊断和治疗的时间性极为关键,要求急诊医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在临床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与患者沟通,妥善处理好新环境下的医患关系,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培养出适应当前医疗环境的实用型高级急救人才。

1 急诊医学教学的特点

理论教学中,我院急诊医学课程安排在学生临床实习之前,同一学期内学生要修完多门临床课程,而大多数学生都有重大课、轻小课的思想,急诊医学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同时急诊医学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数少,内容与内科学、外科学相联系又有不同,教师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往往要为学生复习内科学、外科学知识,教学压力大,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技能训练中,急诊医生面临的患者大多具有急危重性和突发性,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发展要有准确地判断,抢救操作必须熟练而快捷,否则可能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实习学生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在危及生命的危重症抢救中,往往没有动手的机会。而急诊医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呼吸机的应用、深静脉穿刺、血液灌流等技术,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完成对实习内容的掌握。加上我校的不断扩招,一个医生常常要同时带教10个左右的学生,而急诊医生工作压力大,不可能对每个操作步骤都做详细的讲解。因此,改变目前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达到为临床输送合格医学人才的目的。

2 理论教学模式的改变

2.1 引入案例式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灌输式”或“填鸭式”的被动教育,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这样不但容易遗忘,也不能激发学习兴趣,更不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由于在学习急诊医学时学生积累了部分临床知识,因此在急诊医学理论教学中可尝试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1]。以急诊常见的眩晕教学为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熟悉眩晕病因、发病机制,掌握眩晕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我们可以选取一例典型眩晕病例,告诉学生患者的主诉、年龄、发病时间,实验室检查情况及既往病史等信息,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诊断,制定治疗策略,评估预后发展。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引导,授课结束前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概括,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2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已经广泛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根据急诊医学的教学特点,可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急诊医学教学中。医学视听教育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给学生全面、直观的视听感受,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制作气管插管的Flash动画,可直观反映气管插管的过程、易发生误插的原因及避免措施,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将临床操作的网络视频链接到幻灯片中,在讲到相关内容时可直接点击链接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建立急诊医学网络课程,将课件、视频、练习题等放入网络中,并设有留言信箱,学生可随时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定期给予解答。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不仅丰富了临床课程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枯燥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3 改革教学模式,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急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理论学习学生掌握了部分急诊医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仍然处于感性阶段。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促使他们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2]。急诊医生应以自身成长经历引导学生,不仅使其掌握熟练的临床实践技能,还要能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1 实践教学的规范管理 实习生由专门老师管理,包括实习生接纳、分组、出勤检查、出科考核等,督促实习生严格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按时查房、规范书写病历、参与病例讨论、参加教学和科研讲座等。带教老师轮流定期为实习生开展临床知识讲座,介绍规范的操作过程,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呼吸机的应用等,学生产生的疑问可通过老师的解答和实际操作过程的观察得到解决。结合临床给学生介绍急诊医学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科研热点、新技术、新方法等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资料,从中获取知识和灵感,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开拓视野,为今后成为一名集科研、医疗技术于一身的综合型高素质急诊医生打下基础。

3.2 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急诊患者多发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抢救时病人家属情绪激动,若让实习生操作,因操作不够熟练,可能耽误病情,也易引起医疗矛盾。因此,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引入模拟教学和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模拟教学中,利用模拟人组织学生参加急救演练、熟悉各种急救流程和模拟训练急救技能。掌握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电击除颤及建立中心静脉通路等急诊操作技术,并有教师逐一进行考核。在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洗胃、心肺复苏术、电击除颤等急救技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实际临床症状的正常人或病人[3]。带教老师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熟知应考核学生哪方面的知识,因此带教老师是最好的SP的扮演者。教师课前收集病历资料及准备模拟内容,实践活动中学生扮演值班医生,教师扮演病人。学生通过语言交流获得病人的主诉、病史等资料,提出体格检查的重点及意义,并推论可能的阳性体征,并依据检查结果得出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在模拟过程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在病史采集、诊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3 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急诊工作是风险性较大的工作,极易引发各种医疗纠纷,甚至引起法律诉讼,因此应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向学生普及法律及相关医疗法规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学生在实习中要学会倾听患者对病史的叙述,尊重患者隐私,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以取得信任;加强纪律观念,明确实习生的法律身份与责任,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加强证据意识,让学生参与实际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分析活动中,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生动、形象、具体地认识到证据对于自我保护的强大作用。同时,加强对学生医疗文书的书写管理,使学生认识到病历书写的法律性和重要性,增强规范意识。带教老师应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贯穿临床实习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

总之,急诊医学的教学方法还在不断探索中,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急救医学人才。

[1]马素慧,窦娜,陈长香,等.临床运动疗法学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5):454 -456.

[2]李力卓,包以君,赵敏.七年制医学生急诊医学临床实习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6):900 -902.

[3]冯睿,黄轩,魏小龙.外科临床考核标准化病人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8):820-822.

猜你喜欢
医学临床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医学的进步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学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医学、生命科学类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