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圆,耿慧慧,隋东莉 (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蚌埠 233004)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解剖学是学习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的基石,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强调解剖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却淡化和忽略了其与临床的有机链接,长期的授课过程中,只做到授之以鱼,而不能授之以渔。解剖学本身内容繁杂,描述抽象,记忆难度较大,而我们的学生一般都是在大一刚入校就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刚刚接触医学还没有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他们,多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长此下去,不仅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阻碍其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至于进入临床以后总是依赖书本,生搬硬套,缺乏系统全面的医学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很好地开展临床诊治工作。这两种负面状况的叠加使得解剖与临床严重脱节,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临床实践却知之甚少,只会学不会用。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界已达成共识[1,2],即在医学基础教育中应更多地联系临床问题,使医学教育过程更连贯、更科学,努力建设一支既有坚实理论知识,又有临床思维能力的新型医疗队伍。为了使解剖学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本教研室引入了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病例研究教学法属于案例教学范畴[3],老师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设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和讨论,从而使临床病例与解剖学理论相链接。在病例分析中穿插理论教学知识点,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帮助学生消化、掌握解剖学知识,注重学生病例研究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1 前期准备工作 病例研究教学法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为巩固所学知识、联系临床实践所展开的交流和沟通,为保证交流通畅高效,教师须提前准备兼具代表性、准确性、实用性的临床病例,这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查找,可以咨询临床医生,也可以在吃透知识要点的前提下自行设计。本教研室采取的是各个老师分别准备相关病例,集体备课时大家分享讨论,根据所教专业不同各有侧重,最终选择一些与上课内容联系较为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病例。课前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进行分组,选定各组组长,这样有利于同学有秩序地分组学习和讨论,并增加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实施环节 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专业不同,所学章节和侧重点不同随机应变[4]。对于相对较容易的内容,可以在课前把病例讨论题目交给大家,同学课下自己预习课本就能解决。比如,学习中轴骨连结中椎间盘的位置、毗邻和构造时可设计病例:某人因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伴下肢放射痛就医,经MRI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脱出,请结合解剖知识加以解释。又如,涉及男性生殖系统中有关前列腺的知识,可设计病例:患者,男,65岁,因排尿不畅4 h入院,下腹胀痛有尿意,排尿费时费力,尿路变细,肛门指诊发现前列腺增大,表面光滑,前列腺沟消失,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结合解剖学知识说明其原因。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见过或体会过的病例,教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提问,让学生思考片刻后加以回答,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讲到前臂骨间膜时,可设问:某人前臂骨折,由于固定不当,骨折愈合后患侧前臂无法完全旋前,请问为什么?同学很容易就能联系前臂骨间膜在半旋前位时最紧张这个知识点。又如,讲述髋关节时举例:某人车祸追尾后右侧下肢屈曲缩短伴髋部疼痛,诊断为髋关节脱位,请从解剖角度解释,并判断应向何方复位。此例可加深同学对髋关节易脱位方向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再如,学习神经传导这一章节时举例: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被利器划破手部皮肤的经历,可引起疼痛,请叙述其神经传导途径。这个案例能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整个痛觉传导通路,而且不易忘记。一般在一个章节全部讲完之后,对于重点、难点内容也可以设计一些知识点覆盖面比较广的病例,留给同学们课下总结、分组讨论,并要求下节课上每组推荐一人以幻灯片报告的形式加以总结,最后老师根据汇报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并将各组表现打分计入平时成绩。消化系统中肝外胆道的组成是重点内容,可引入病例:某人上腹剧痛半天,腹部平片显示胆囊内有蛔虫影,请解释蛔虫是如何到达胆囊的。心血管系统中肝门静脉系为难点,为帮助同学记忆理解,可联系病例:患者,男,49岁,有乙肝家族史,可见肝掌、蜘蛛痣,B超显示肝硬化、腹水、脾大,胃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请解释该病的解剖学机制。对于一些和临床操作关系密切的解剖知识点,可以在实验课上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导入临床案例,比如,头颈部解剖实验课上,可组织同学分组进行气管切开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胸部解剖实验课上可模拟乳腺癌切除术。这种病例教学的形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为其将来走上临床工作增加了一份使命感。
自2013年开始,教研室和附院各临床科室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周邀请临床大夫参与集体备课,要求他们承担部分理论及实验课教学任务,安排时间开展讲座,听取临床医生关于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新进展的报告,并开展临床案例讨论会,教师可申请参加和观摩内外科手术。通过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新模式,拉近了解剖学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距离,教师最大程度地获取第一手临床资料,开阔了临床视野。临床医生走进课堂,在加固自身基础知识构架的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最真实的临床资料,为教研室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1.3 考核方法 自从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以来,学生考核方式已由原来的单纯试卷测试,改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试卷成绩三合一的方式,平时成绩占30%,实验成绩占30%,试卷成绩占40%,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又各有一半的分值是来自于学生在理论和实验课中病例研究学习成绩的考查。另外,在实验报告的编写、考试试卷的设计中,也逐步加大了病例分析部分的比例,逐步把学生的学习向临床方向引导,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首先,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的开展增强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使其不再拘泥于教材,对授课的侧重点有了更好的把握,讲课不再是满堂灌,引入病例后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不再死气沉沉,这极大地调动了教学积极性;其次,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通过课下查找资料,翻阅图谱,浏览网络,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多方面获取学习资源。早期了解临床知识,早期接触临床案例,培养临床诊治思路,为以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的优越性还体现在学生总体及格率的变化上,笔者收集了旧的教学模式下,连续5年中我校医学本科班的平均不及格率为36%,采用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的3年里,医本的平均不及格率下降为11%。
作为一项新的教学探索,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之处,这也是新事物出现、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短时间内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转而参与病例研究式教学,这对许多老师尤其是老教师来说还存在困难。另外,病例研究教学对课时数要求较高,需要有宽裕的时间来开展,但我校解剖课学时数偏少,本学期甚至压缩到90学时,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每个章节都组织病例学习,这就要求老师有所偏重,合理配布教学时间,不能盲目开展病例研究教学。期末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考核标准都是因校而异,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考核系统。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学习侧重点不同,课程设置不同,使用的教材也有差别,在全校范围内同步开展病例研究式教学还不现实,这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总之,病例研究教学模式的开展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广大的解剖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实践、总结规律,为培养高素质的全能型医学毕业生而努力。
[1]张金萍.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与临床医学合理链接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4):365-367.
[2]杨春,刘丽,杨琳.案例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3):264-265.
[3]宋利萍,王传生,邢淑兰.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26(22):28 -29.
[4]杨梅松竹,王小莉,龚兴牡.临床病例导入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13,3:23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