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探讨*

2014-08-15 00:52:04胡晓梅饶贤才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重庆400038通讯作者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病原试剂

杨 杰,胡晓梅,饶贤才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 重庆 400038; 通讯作者)

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及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的一门科学。在医科类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科学研究工作,已成为顺应时代需求、推进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医学微生物学学科本身特性,决定了实验人员常常接触到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了多起实验室人员感染事件,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令人担忧[1]。如何科学管理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杜绝生物安全等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因此,认真分析各实验室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于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特点、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所以实验人员在日常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素。实验室中的危险源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操作不规范引起的病原微生物传播、污染,二是管理不规范引起的有毒有害试剂的外泄及交叉污染,往往通过口腔、呼吸道及皮肤粘膜等途径感染或损害实验人员,造成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1,2]。

1.2 目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1.2.1 实验室管理体制跟不上实际科研需求 随着各高校对科研工作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实验室的使用率不断增加,人员流动增加,往往造成试剂、仪器等在使用上的混乱,这些都增加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校科研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室管理制度改革,制定高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实验室正常、高效地运行极为重要。

1.2.2 实验室专业安全技术人员缺乏,忽略安全培训 目前,各高校虽然加大了实验室的投资建设力度,对实验室的硬件进行了换代升级,但往往会出现所购买的先进仪器没有人会操作或操作不熟练的问题,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十分欠缺。同时,在有些实验室,实验人员初次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往往缺乏基本的实验室仪器操作指导和生物安全培训,对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重视不足、对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淡漠,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专业安全技术人员的培养及安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1.2.3 实验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管理热情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 在管理中我们发现,如果一个仪器是专人专用的往往维护的较好,而许多共用的仪器在管理过程中易出现推卸责任,无人维护的现象。特别是在公共实验室,登记制度执行不彻底,实验人员自身操作仪器的能力参差不齐,缺乏良好的操作规范,导致仪器违规操作,试剂乱拿乱放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公共实验室难于管理的现状。

2 如何加强医学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

根据医学微生物学学科特点及实验室当前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室管理制度改革,以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水平,是当前实验室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于本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学校、每个学科实验室的情况和实验人员组成都不尽相同。在实验室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各学科实验室情况的不同,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础。每个高校及各学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要有利于各项科研教学工作开展,要有利于实验管理成本的控制和资源共享。可根据不同的实验方向,建立多个实验室管理组,对各管理组的权责进行明确的界定,将责任体系落实到每一个负责人身上,避免多头管理,互相推诿等现象出现[2,3]。

2.2 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建立生物安全防护体系 实验操作人员是实验室的核心,只有加强了对人的管理才能使实验室平稳快速的发展,更具创造力。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感染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人为失误造成,如实验操作不当和仪器使用不当等,加强实验人员对实验仪器操作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是工作的重点,促使实验人员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尽可能地杜绝实验室污染,保证实验安全。应对初次进入实验室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使得人人具有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知道在出现生物安全危险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毒有害物质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如需使用必须登记[4,5]。

2.3 完善标准制度,实施标准化管理 医学微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实验操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会经常接触到一些有致病力的病原微生物,例如高致病力多重耐药菌株和能引起人类感染的病毒等,所以,实验室一定要有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尽可能避免污染源,所有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①外室工作人员禁止进入,非本实验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②在进入实验室后,所有进入实验室人员需换上实验用衣,在试验结束后,将实验用衣挂在指定的位置。③所有实验人员应在所分配的工作台面上工作,用品摆放整齐,试剂、标本妥善保存,严格控制污染。④所有材料和物品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理由转出。⑤爱护仪器设备,按操作说明使用;首次使用者,须有专业人员在场指导。⑥仪器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贵重仪器使用后要求进行登记。⑦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仪器损坏者,视情节处以批评教育、书面检查、罚款等处分。⑧严禁将仪器设备带出实验室,若确因实验需要,须经教研室领导同意后方可带出,并负责带回。⑨防火防盗防事故,每日最后一位离开实验室者应关好水、电、门、窗。完善的管理标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保障。

2.4 明确人员职责,仪器设备专人专管 随着学科发展的需要,实验室的仪器数量越来越多,并且仪器科技含量越来越来高,操作也更加复杂。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仪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而损坏的,所以正确使用和维护仪器,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措施,实行责任管理,建立以人为基础的仪器责任制度,各仪器均由专人负责保养维护,并负责对初次使用者的操作带教,以杜绝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仪器设备损坏。仪器旁边都应放置该仪器设备的简要使用说明、操作流程及重要注意事项,实验人员在使用该仪器前必须做好登记工作,注意仪器状态,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分管仪器的管理人员,及时排除问题,确保仪器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状态,提高仪器使用率,保障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6,7]。

2.5 实施公用试剂和菌种统一管理,杜绝交叉污染和浪费 在实验室正常运行中,需要消耗多种实验试剂和耗材,其中有很多试剂是可以共用的,没必要反复购买降低试剂使用率;再次由于人员流动变化等因素,这些试剂等若不能很好的交接,容易造成试剂过期浪费。因此,对共用试剂可采取专人负责收集,统一使用的方式,以杜绝重复购买该试剂而造成浪费。对经常使用、保质期长的试剂可大批采购,专人保管统一标识,在保存柜内贴出试剂目录,方便实验人员查找,整洁有序的管理实验室物品,账目清楚,去向明了,有助于实验人员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实验室菌种的管理,可设置专门的冰柜保存菌种,专人负责对进入实验室的所有菌种建立来源档案及菌种使用记录,防止菌种丢失。在使用菌种时要采用严格的防范措施,严格操作规程,防止菌种传播[5,8]。

2.6 科学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做好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工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废弃物中含有大量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及人员感染。实验室产生的废物主要由可丢弃的材料(废液、一次性器材、实验动物尸体等)、可处理后再使用的材料(玻璃器皿等)和被污染的设备(恒温摇床及被含致癌剂成分的染料污染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仪等)三类组成。对不同类型的材料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①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②实验过程产生的污染性液体和废弃的液体标本,经煮沸或者消毒液浸泡后方可处理;③对废弃实验动物尸体,如果动物有传染源的,应经高压蒸汽灭菌后,统一交与相关实验部门进行焚化处理。实验室的清洁工作也很重要,整洁卫生的环境是开展实验的先决条件。实验室每隔一定时间就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遵循及时、彻底、有效的原则,如细胞间要每隔一个星期用84消毒液擦拭一遍并开紫外线灯进行消毒灭菌。实验结束后,实验用器械必须摆放整齐,消毒液清洁桌面及仪器表面,倾倒废物缸和垃圾桶[2,6]。

综上所述,如何管理好实验室是一门学问,使实验室资源更充分、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是搞好科学研究的基础。

[1]曾玉梅.浅谈微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J].当代医学,2012,18(18):29.

[2]梁婵娟.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及对策[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2:168 -170.

[3]周慧杰.高校微生物学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19.

[4]梁馨云,林鸿程,张薇,等.浅谈医学院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268 -1269.

[5]王卫国.实验室规范管理之我见[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3,2(23):42 -43.

[6]康健,王丽梅,王平,等.医学院校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35 -36.

[7]丁宁,丁国义,孙洪涛,等.实验室管理与实验室管理体系[J].中国动物检疫,2013,30(5):24 -26.

[8]金志刚,张厚智,毛源.医学实验室试剂和仪器管理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3):1772,封 3.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病原试剂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1:54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分析
河南科技(2014年14期)2014-02-27 1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