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竹,崔向清,胡秀华,黄春芳,赵俊云,郭 健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教研室, 北京 100029;通讯作者)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是研究生学位教育永恒的主题[1]。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过程管理是通过对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的设计、控制和调控等活动,使组织机构的长期目标建立在众多短期目标的实现上并以适当的结合方式对长期目标的实现起作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是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专业特点,对研究生培养的每个环节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和实施措施以指导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本文阐述了从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环节入手,变目标管理为过程管理,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在研究生入学初期,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其树立以下三个观念,使今后的培养过程更加顺利。
1.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校是医学院校,许多研究生的论文都是通过实验性研究完成的。而现在刚进入硕士阶段的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相当匮乏,甚至连如何清洗烧杯、万分之一天平的使用等常识都没有,实验记录更是各具特色。因此必须培养新生的实验基本技能,规范、科学、准确的记录实验[2]。学校在这方面应该设置相应的实验基本技能课程,要求攻读理学学位研究生必修,使研究生的培养更加规范,也使学生意识到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1.2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研究生的培养自始至终贯穿着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试验、独立思考和自主发挥。因此,研究生的自主性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导师,可以通过研究小组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先给予简单的小课题研究,逐步使研究生具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志当存高远 医学领域中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生命现象中未知的问题,推动生命科学不断进步,以便更好地解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问题。医学研究的新方法、新理念不断涌现,紧跟学科前沿的步伐才可能有科学的前进与发展。要求研究生科学研究的课题应该围绕当前生命科学中的前沿问题。
选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需要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了解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分析前人工作,对比各种研究方法和结果,通过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后才能确定一个比较合适的研究对象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是当前的弱点。选题因人而异,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导师应更加注重对其观察,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协,大胆地进行相同基础不同方向的探索的同时,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培养条件、研究方向、个人特点和知识背景等不同对研究生制订一个较详细的培养计划、进而选定研究题目。在开题前,导师要将具体的培养方案上交到研究生培养办。
开题报告是做好学位论文的基础,加强开题报告的评审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并非培养过程的形式。在开题环节上,可采纳一定的末尾复议制,专家将对末尾1-2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实行重新审核、讨论,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开题。这种机制有利于开题环节的严肃性,给予研究生一定的压力是非常必要的。
加强学术交流,为研究生营造创新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学术报告,不仅能使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阔研究生的眼界、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学术活动的作用是单纯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所不能替代的。
在学期间,硕士生、博士生参加不同级别的学术论坛或报告应给予一定的学分,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这一举措能切实实施。
另外,定期召开研究组内学术讨论会。不仅使导师了解、把握学生的科研工作进展,使学生有紧迫感,启发、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而且使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例如每星期的例会,每次有2-3名研究生做工作报告,讨论自己的研究进展、遇到的问题,报告下一周期的工作计划等等。具体的做法是,每学期初导师要将本学期的例会安排,每个学生的个人月工作计划张贴公布,这样可以鞭策导师和学生按计划举行例会。学院可按照计划进行抽查。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要注意选拔重点培养的人才,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利于涌现拔尖人才。
中期考核应该设立在研究生入学的第四学期初,由研究生对入学以来思想品德、遵纪守法、课程学习、科研安排、论文开题情况等进行自我总结。由学院考核小组召开中期考核汇报交流会,研究生院(处)要派管理人员参加考核,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自我总结和导师的汇报,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评议,表现好的典型进行奖励,对有明显缺点或问题的研究生安排专人谈话,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提高。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通过考核总结前段的培养经验和不足,使后段的培养确立更为明确的目标。中期考核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答辩前半年,学院通过导师应向拟答辩研究生明确学校的各项考核要求,防范于未然。为了进一步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我校已经实行了学位论文双盲评阅(导师和研究生均不知道评阅人)。所有的博士生论文,由学校统一进行送审。评阅不合格的论文,必须进行修改后再次由学校选择专家进行评阅、送审,通过才能进行答辩。这项举措有利于促进导师和研究生更加认真地对待论文的撰写,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研究生的开题和答辩是研究生院(处)管理的重点,但大多学校对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其他环节并没有重视,或者只是有要求而缺乏具体实施的措施与考核指标,使入学教育、中期考核、学术活动、工作例会等过程有名无实。这是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造成的。
管理工作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多规格的系统过程,必须从预期的培养目的出发,划分不同阶段,提出层次要求,制定实施培养计划的具体标准或细则,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贯彻执行。这是科学管理培养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一个标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高等学校内部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3]因此高校内部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过程管理质量控制体系,保障过程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具体措施有效落实。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从入学到答辩各个环节的教育及管理,层层把关,转变管理模式,变目标管理为过程管理,对于保障并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切实有效的措施。
[1]鲁满新.制定完善的个人培养计划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2-84.
[2]孙汭,魏海明,田志刚.研究生实验记录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26 -29.
[3]薛振田,周小军,胡鹏,等.关于建构研究生培养质量控制体系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22):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