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双赢课堂——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写作教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4-08-15 00:55:33余轩宇董小军朱景燕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特色

余轩宇 董小军 朱景燕

(景德镇学院人文系,江西景德镇 333000)

“写作是高等院校汉语言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其他学科特别是文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当代写作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又有较强的写作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写作人才。”①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在教学中贯彻执行这一理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地方经济的腾飞,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一个新的课题出现在我们面前。

一、缘起:现状不容乐观,空白有待填补

景德镇是历史悠久的陶瓷产区,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厚的陶瓷文化,涉及到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关的传媒报道、影视创作都在相继跟进,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但是一直以来,有关陶瓷文化的理论研究、新闻报道以及文学创作,却不尽人意,要么是言不及意,要么是隔靴搔痒。究其原因,这和陶瓷从业人员重实践轻理论以及文字功底偏低有关,而新闻、文学系统的人员虽有足够的文字功底,却往往又缺乏相应的陶瓷知识储备。

笔者作为高校人文系的教师以及写作爱好者,经常受到来自于这一方面的撰写请求或者推荐相关撰写人员的请求。基于此,我们深刻感受到: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与现有的基础写作教程相结合,培养和输送一批兼具陶瓷专业知识与写作专业素养的陶瓷文化特色写作人才迫在眉睫。

然而,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写作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基本上属于空白。那么,景德镇学院人文系作为景德镇唯一一个从事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部门,承担起陶瓷文化特色写作教程的研究与实践,责无旁贷,也力所能及。

同时,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角度而言,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陶瓷文化特色写作人才,将社会需求与教学紧密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也正是学校“泽土惠民”校训精神的体现。

总之,我们如若将陶瓷文化特色写作引入到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更好地打造地方特色,大力地弘扬陶瓷文化,也能够更好地打造课堂特色,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惠土利生,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伟业。

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写作教程的研究与实践”小组,并于2011年获得省教改课题立项。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骨干,其中四人为副教授,团队整体实力较强。此外,课题组成员除教师身份以外,还有作家、记者、瓷评人等多重身份和多种经历,对所研究内容颇为熟悉。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本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果。

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点和《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也就是说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

景德镇学院,201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在建设本科专业的同时又保留了部分高职高专专业,由人文系承担的本课题可谓恰逢其时,恰好地实现了工作要点及指导意见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直接融入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这一目标。

二、举措:多角度多层面,推进教学改革

如前所述,景德镇丰厚的陶瓷文化涉及到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这将是一个浩瀚的巨大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推进和完成。鉴于此,课题组首先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了分析、梳理和整合。

人文系语教专业是景德镇学院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为省级示范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写作》课程为此专业的主干课程,研究基础和环境非常好。新闻、旅管与文秘专业自开设以来,也一直开设有新闻写作、旅游写作、秘书写作等课程,研究基础较好。

课题组最后确定:以人文系四个专业的学生为实施对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致力于培养和输送一批兼具陶瓷专业知识与写作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一)拓展教学内容

经过认真思考,课题组将教学内容确定为:陶瓷文学的写作与教学、陶瓷新闻的写作与教学、陶瓷旅游词的写作与教学和陶瓷评论的写作与教学。

1、陶瓷文学的创作与教学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陶瓷文化小说、陶瓷文化散文、陶瓷文化诗歌、陶瓷文化戏剧、陶瓷文化影视剧等,主要针对语教专业的学生授课。

语教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写作》之后,对文学写作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以此为基础,重点推介一批有关陶瓷的文学作品。景德镇有本土的文学刊物《景德镇文艺》,此处刊登的作品非常好地成为了范例。学生们在感受陶瓷之魅力的同时,也懂得了陶瓷文学的创作,陶瓷既可以成为创作的主体,也可以成为创作的背景。

2、陶瓷新闻的写作与教学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重大陶瓷事件报道、陶瓷新秀人物通讯以及陶瓷界各种动态消息等,主要针对新闻专业的学生授课。

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新闻写作》之后,已能够进行最基本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对于此专业,我们主要是加强陶瓷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了解制瓷工艺的特殊程序,避免犯最基本的常识性错误。作为陶瓷的重要产区,景德镇的晚报、日报、官网以及各种瓷网上,随处都可见相关的新闻报道,通过对文章的点评,学生们直接地就获取了正反面的教材。

3、陶瓷旅游词的写作与教学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陶瓷景点介绍、陶瓷风物介绍、陶瓷民俗介绍、陶瓷历史介绍等,主要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授课。

千年古镇,世界瓷都,景德镇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已成为日益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此前,旅游专业的学生通常是被要求为背导游词,所以经常会看到表情僵硬的陈述或是听到答非所问的解释。在开设此课程后,我们强化了陶瓷历史和景德镇历史,并且要求学生自己一字一句地撰写导游词,这种自我创作的导游词是极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也常常让游客眼前一亮。

4、陶瓷评论的写作与教学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陶瓷名家介绍、陶瓷名作欣赏、陶瓷艺术风格探讨等,四个专业的学生均开设,但不作为授课的重点。

陶瓷评论这一部分内容,不管是名家介绍,还是名作欣赏,以及艺术风格的探讨,学术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需要一定的功底,所以只能先作普及性的介绍,然后由有兴趣的同学选择作进一步的提高。之所以在各个专业都开设,不仅仅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因为各个专业的思维方式、知识储备各不相同,这样一来,写作的时候观察点和切入点都会有所不同,也更容易形成多样的文字风格,这样的艺术评论才更具有价值。

(二)改进教学手段

如上所述,课题组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及经济发展趋势确定了有特色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我们对教学手段也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的信息技术具有更多的优势。比如,现场教学法无疑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会受到诸如天气及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课堂里将教学图片和教学视频展现给学生,学生依然可以较为直观地接触到真实过程,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再现现场”教学法。

2、建设网络平台

这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我们以建设精品课程的方式,将本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图书、教学课件等挂网,这就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相关网页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利用网络加强课外交流。我们以QQ群、微信群等方式组建兴趣小组。这样一来,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即使是不在场,也可以通过察看聊天记录来了解情况以及作补充发言。

3、邀请民间艺人专题授课

按照惯常说法,此处应作“专家讲学”,我们之所以使用“民间艺人专题授课”,一则是以示区别,二则更符合事实。景德镇有众多的专家大师,但更多的还是身怀一技之长的民间艺人。我们邀请他们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内作专题授课,哪怕不成体系,也未必非常精彩,却往往能让学生感受到更鲜活的陶瓷气息,继而自然而然地也就爱上了陶瓷文化。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即便不作更多的传授,学生也能自我成长。

(三)突出实践教学

课题组的教师在授课之时,通常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条件而作出不同的选择,例如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前面提及的再现现场教学法等。当然,对于这些已成为常规的教学方法,笔者不再赘述,重点谈一谈课题组强调的实践教学法。

1、加大课堂实践的力度

课堂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理论讲述以外,均以实践操作为主。这种操作实践包括学生独立写作文、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学生小组讨论作文、学生公开点评作文等。这时的教师已改变角色成为主持,学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以求完成共同的任务。这种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2、加大课外实践的力度

除了课堂作文以外,我们还辅之以每周一篇的课外作文。这类作文,不命题,不限体裁,不限字数,只是让学生坚持练笔,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利用网络优势建立的QQ群、微信群等,经常会有主题活动,比如征集作文题、微作文、限时作文、同题作文等。

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我们则向各级媒体大力推荐,并因此而形成了多元多层次的学生考核办法,即将学生的业余创作情况、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参加比赛的人次与获奖情况等均纳入考核之中。

3、加大校外实践的力度

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有短期的采风活动、暑期的实习活动以及不定期的体验学习。这些活动,将学生置身于基层乡镇、陶瓷作坊、景区名胜以及山山水水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我们以各种方式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努力打造一个立体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在渐进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

三、成效: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双赢课堂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几年时间的探索,研究已初见成效,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将其简略概括为:

1、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景德镇有着深厚的陶瓷文化,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资源,写身边熟悉的风景风物,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一来,不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得也非常快。如此,不仅促进了教学工作,更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2012级语教刘先凤同学撰写的《陶瓷,那是灾难后的重生》一文,以陶瓷喻人生,新颖独特,生动形象,在2014年江西省大学生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写作本身就是语文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加大写作课程的教学力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得到了来自于陶瓷和写作两方面的专业训练,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熟练的技能,更受用人单位的喜爱,也就更好地实现了就业。据跟踪了解,已毕业学生颇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例如2010级语教伊国栋同学凭借自己扎实的功底就业于中国艺术品专业门户雅昌艺术网江西站,成为陶瓷版块采访报道的骨干力量。

3、打造了独特的精品课程

人文系现有的语教专业、新闻专业、文秘专业和旅管专业中,都有相关的写作教程,充分整合了教学资源。并且,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写作教程,融陶瓷文学创作、陶瓷新闻、陶瓷旅游词、陶瓷评论于一炉,正在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课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授课对象,例如将此课程作为陶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亦可将此课程作为地方特色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选课。

4、服务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通过对此课题的探讨、研究、教学以及实践,我们已完成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写作教程》教学大纲,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培养模式。现在,我们的学生正以各种形式在诸多行业展示着有特色的陶瓷文化写作,他们的努力必将为“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2011级中本班的刘雨晨同学曾多次在景德镇瓷博会上向参观者介绍瓷器的特点和景德镇的风情,2013年的“blingbling校花纪”复赛中,她以介绍陶瓷文化作为才艺表演,让人眼前一亮,顺利晋级。

总而言之,“景德镇陶瓷文化特色写作教程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的研究,综合训练学生的特色写作能力,不仅适应发展景德镇经济建设、宏扬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需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职高专人才的就业问题,勿庸置疑,这就是一场双赢的教学改革。

注 释:

①邬乾湖.当代写作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景德镇陶瓷特色
因为有你
——省景德镇老年大学校歌
不忘你,景德镇
心声歌刊(2023年5期)2023-10-10 13:31:34
景德镇颂歌
心声歌刊(2023年5期)2023-10-10 13:31:34
问一声,景德镇
心声歌刊(2023年4期)2023-08-18 12:49:38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医的特色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4
完美的特色党建
陶瓷艺术作品
景德镇陶瓷(2017年2期)2017-05-26 17:23:31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