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顺兴,陈薇薇 ■.四川百草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 金阳 6650;.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006
百草坡自然保护区地处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的交接处,属中国西南山区,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保护区环境多样而独特,利于珍稀动植物的生存和分化,同时,作为古老生物区系和变异生物区系的交融地带,保护区生物特有性较强且独特。
四川百草坡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边缘的金阳县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3°04'30″~103°26'06″,北纬 27°48'28″~27°57'36″之间,总面积为25597.4hm2。保护区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台地西昌凉山隆褶区凉山小江断裂带,处于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的交接处,在康滇南北向构造体系中段的凉山褶皱断裂带上。属川西南横断山地纵谷南段红壤、褐红土区,基带土壤为中亚热带红壤及山地红壤。保护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干湿季分明,夏季高温多湿,冬季空气干燥,云雨稀少。最高海拔4076.5m,最低海拔仅1350m,相对高差较大,垂直气候差异显著。
2007年8月、2008年5月2次进入百草坡自然保护区内,采用样线调查和群落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植物种类资源的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沿途进行GPS定位,记录沿途出现的植物,对现场可识别的植物直接记录种名,对重要和不确定的植物采集带繁殖器官的植物标本并编号,编号采取“样线序号-物种编号”的记录形式,同时记录采集地点、海拔、采集时间、主要形态特征及生境条件,标本鉴定参照文献。
根据野外采集的标本鉴定结果,并查阅相关资料,确认保护区内的种子植物资源情况,裸子植物采用郑万钧(1978),被子植物采用恩格勒(1964)系统编排。莎菲尔曾经指出:对于植物区系统计的目的来说,最好利用植物的属,因为属这一较高级的分类单位能较好地彼此划清界限。
根据野外考察,采集标本鉴定及相关资料整理,初步统计百草坡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共计107科389属742种(含种下分类群)。其中,裸子植物3科8属12种,被子植物104科381属730种。
保护区种子植物总科数占四川省种子植物科数的56.02%,占中国种子植物科数的35.55%;总属数占四川省种子植物属数的22.1%,占中国种子植物属数的13.11%;总种数占四川省种子植物种数的8.68%,占中国种子植物种数的3.02%。
根据吴征镒关于世界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系统,将百草坡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389属划分为15个类型17个变型。保护区种子植物389属中,包括39个世界分布属,103个热带分布属(2~7型),236个温带分布属(8~14型)和11个中国特有分布属。
由于保护区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势高耸,受第四纪冰川时期严寒气候的影响较小,成为许多古老种属的避难所,因此第三纪残遗植物属较多。
如在发生系统中完全孤立的麻黄属(Ephdra),松科(Pinaceae)中最原始的油杉属(Keteleeria)和冷杉属(Abies),以及被作为东亚植物区特征科以及通向葇荑花序类之桥梁的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在本区都有较多种类。另外在单子叶树木中被认为最原始的禾本科的竹亚科(Bambusoideae)也有较多分布,比较典型的为箭竹属(Fargesia)和玉山竹属(Yushania),它们显然是西南山地急剧抬升后的产物。
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包括15个类型及17个变型,反映出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复杂性。
保护区中温带区系成分占绝对的优势,包括北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各类温带植物共计179属,占总属数的51.14%。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杨属(Populus)、柳属(Salix)、栎属(Quercus)、杜鹃花属(Rhododendron)、荚蒾属(Viburnum)、冷杉属、槭属(Acer)和柃木属(Eurya)等,这些属多为木本植物,是保护区内森林和灌丛的建群种和优势种。
特有属丰富是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如杜鹃花属、栎属、杨属、柳属、连香树属(Cercidiphyllum)、槭属、水青树属、箭竹属、玉山竹属、藤山柳属(Clematoclethra)、羌活属(Notopterygium)等,均为四川邻近地区的共同特有种。
保护区地理位置特殊,区内河流南北走向以及大小凉山天然分野—黄茅埂在南部的楔入,使得地貌、气候和土壤等方面跨越较大,在植物地理中处于中亚热带常年湿润的东部与干湿季分明的西部分界线上,其森林植物表现为东西南北种类成分的汇聚和过渡,具体反映为东西方向: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的交错过渡,南北方向:热带和温带成分交错过渡。种间替代明显,如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代替了高山松(Pinus densata),云南铁杉(Tsuga dumosa)代替了铁杉(Tsuga chinensis),高山锥(Castanopsis delavayi)代替了扁刺锥(Castanopsis platyacantha)等。同时,地盘松(Pinus yunnanensis var.pygmaea)作为云南松灌木型生态变种的出现也反映了生态变种替代现象。
在南部区域因处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向凉山山原植被区过渡地带,森林植物互有变错,水青树、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在该区分布即为例证。究其原因,可能缘于该区森林基带植被同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故,其在演化过程中表现出了演替的种系发展。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1-80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2004.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 -1976.
[3]傅立国,陈潭清,郎楷永,等.中国高等植物:2-13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