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琬婷 ■杭州联纵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层出不穷的施工安全和质量问题,促使公众对建筑浅基础工程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施工组织设计,严格遵守施工规范,以此充分发挥刚性和柔性浅基础施工技术优势和效用,进而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打造高质量、高品质工程。
建筑基础工程的地基有天然和人工之分,前者是指可直接进行基础施工的天然土层,后者则需要必要的人工处理和加固。若以埋置深度为划分依据,还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其中基础埋深在5m以下或小于基础宽度的建筑基础被称为浅基础,而且其平面尺寸与竖向尺寸大体一致,可以忽略侧面摩擦力对其承载力的实际影响[1];与此同时,建筑浅基础工程的结构形式、计算方法、施工技术也会因基础埋置深度差异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有柱下条形基础、扩展基础、筏形基础、联合基础、箱体基础等等,且各具特色和一定的适用条件,如柱下独立基础形式最为经济,也最为常用,其中壳体基础形式利于节约材料和造价;阀体基础形式可有效调整柱子沉降,增强抗震性能等,故在建筑浅基础施工时,必须紧贴实际,认真分析,科学选择,规范使用,唯有如此,方能发挥技术优势,提高浅基础施工质量。
(1)砖基础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多见于温暖区域或干燥区域,主要涉及砖块选择-浇水湿润-基础放线-确定砌筑工艺-部署皮数杆-砖块砌筑以及后期清理等工艺流程,故有着施工简便、造价经济、可就地取材等优势。通常砖基础以上为基础墙、下为大放脚为特点,其中大放脚包括间隔式和等高式两种形式,且在砌筑时确保每个皮丁转与皮顺砖处于相间状态,同时相互错开竖向灰缝60mm,并在交界处或者转角处,根据实际需要加砌1/3砖、半砖或3/4砖,若无法同时砌筑,则应预留斜槎[2];若砖基础有着不同的底面标高,建议砌筑时从低处着手,结合由高向低逐步搭砌,并尽量将搭砌长度控制在大放脚高度以上;同时选用饱满度大于80%的砂浆填充厚度小于10mm的水平灰缝,而在处理防潮层时,往往选用1∶2的水泥砂浆。
(2)毛石基础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虽然常与砖基础共同用于浅基础工程,但其强度良好、耐水抗冻、经济合理,主要包括验槽、选材、放线、组砌以及清理等施工环节。由于其多是以砖基础底层形式出现的,所以需要选用饱满砂浆进行铺浆砌筑,并保持80%以上的沾灰面积;必须对首个皮石块进行座浆处理,并使其大面一侧朝下,结合大的平毛石用于砌筑交界处和转角处;毛石砌筑期间,尽量保证内外搭砌,上下错缝,结构紧密,禁止先砌筑外侧后进行中间填心,选用过桥石、斧刃石或铲12I石,以及出现石块相互接触等现象;针对较大的石块空隙建议依次进行填充砂浆和嵌实碎石,严禁工序颠倒;而在部署拉结石时,应根据基础宽度大小确定搭接形式和长度,如基于400mm以上的基础宽度,尽量使用内外搭接,并将其拉结石长度和搭接长度分别控制在2/3基础宽度和150mm以上。
(3)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混凝土基础多见于易受低温影响或较高地下水位的建筑浅基础工程,而这与其耐水、耐久、坚固、刚性角大、形式可变等特点有直接关系,但在施工中往往选用阶梯型或梯形基础断面,并将其台阶宽高比控制在1∶1-1∶1.5范围内;有时为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的混凝土用量,则会选择毛石混凝土这一混合基础,其中毛石体积应小于整个基础体积的20-30%,粒径小于300mm,基础高度大于300mm,并在完成浇捣以及水泥终凝后,对外露混凝土进行覆盖保温、洒水湿润等养护操作。
(1)柱下独立浅基础施工技术。矩形、阶梯形、锥形三种形式均属于柱下独立浅基础形式,而且其施工要点极为相似,即首先是在完成验槽后,及时清理基础表层上的扰动土、浮土、积水等,随后经振捣密实得到表面平整的混凝土垫层;其次是进行钢筋绑扎,此时需要在确定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的前提下进行表面弹线,以便规范绑扎,避免漏扣,其中柱插筋弯钩绑扎需与底板保持45°,并分别在距离底板和基础顶50mm处分别绑扎第一道和最后一道箍筋;为防止柱插筋发生走样和变形,还需在浇筑定位筋后设置塑料垫块;再者是模板支设,具体可以使用木模或小钢模结合木方或架子管进行加固,若基础坡度小于30°,可分别借助井字木架和300mm间距的钢丝网控制钢筋和混凝土移动;若大于30°,建议支护斜模板,结合底板钢筋和螺栓防止其上浮,并在模板上部设置合适的振捣孔和透气孔;最后是混凝土浇捣,完成杂物清理、模板润湿后,则要予以分层浇筑,为确保钢筋定位准确,可先浇筑一层厚度为50-100mm的混凝土加以固定,并在浇筑完一层台阶0.5h后浇筑下一层,同时加以科学、均匀振捣,防止出现漏振、过振或振捣不实;待初凝后进行7d以上的常温养护以免引发裂缝,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后规范拆除模板,防止破坏其棱角。
(2)墙下条形浅基础施工技术。具体而言,该类基础虽然有锥形板、矩形梁板以及锥形梁板等几种形式,但施工流程基本一致,如杂物清理、设置垫层、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混凝土拌制和浇捣、后期养护以及拆除模板等,考虑到其与柱下独立基础施工特点十分近似,在此不再赘述,但除此之外,还有几点事项值得注意:当基础实际高度超过900mm,应将柱子四角位置的插筋延伸至基础底部,至于伸出长度可通过计算柱子受力、分析钢筋规格决定,而其他的钢筋无特殊要求,只需达到锚固长度即可;若基础高度小于900mm,则应将插筋延伸至基础底部中的钢筋网上,并使用直弯钩端部,以增强基础牢固性;同时还应密切注意钢筋模板、螺栓、管道、支架等移位、变形、走位等情况,以便予以及时加固和修整,为高效浇筑提供保障。
总之,浅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与整个建筑效益的关系密切,而建筑工程质量目标和预期效益的顺利实现又离不开浅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工艺的选择和使用,故为不断改善建筑浅基础施工现状,我们必须选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并予以规范操作,安全施工,加强管理,以此推动建筑浅基础工程安全、有序、高效开展。
[1]刘霜菊,李彩英.浅谈房屋建筑常见柔性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华章,2011(15):17-18.
[2]王凤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0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