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观及其实现策略

2014-08-15 00:43张立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教师

张立新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市 132000)

高校思想品德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灌输的主阵地。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大多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对思想品德课的价值认识存在很多误区,对思想品德课的价值期待只限于考试过关就行,久而久之,大大远离了思想品德课设课的思想意图和教学目标。长期以来,这是困扰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难题,也是许多学生学业生涯的一份尴尬记忆。毋庸置疑,学生对课程的喜好、学生的课程观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及其实现效果。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图从教师的教学观及其实现策略入手,为破解上述难题和尴尬做一份努力。

一、大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误区

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大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概括起来存在以下四个误区:

1、“重复观”:尤其是新生,认为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思想品德课始终是必修课,基本的知识框架都差不多,没什么意思了。

2、“知识观”:认为思想品德课讲授的无外乎是社会、道德、人生等基本知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不学思想品德课也都会耳濡目染知道许多。

3、“课程观”:认为思想品德课不过是一门用途不大的一般课程,平时学不学都行,期末考试一背就行。

4、“无用观”:认为思想品德课对就业、对生活没有直接用途,不如学些外语、计算机、键盘、美术等来得实惠,能满足自己显性的现实和物质需要。

对于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对思想品德课的上述认识误区,乃至由此而产生的厌学行为,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我们没有理由抱怨,更不该责怪。在我看来,怪不得社会“时不器我”,怪不得这门学科“变换太快”,要怪只能怪教师自己:没能讲好这门课!那么,什么是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怎样才能讲好思想品德课?我认为对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和教学取向进行再认识,提升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境界是好的思想品德课的立意视角和讲好思想品德课的思想前提。

二、高校思想品德课应有的教学观

针对上述学生的认识误区,我觉得高校思想品德课应有的价值和教学取向应包括和确立以下四个维度:

1、“学术探究”观。大学的思想品德课不是高中时期思想品德课的简单重复,也不是简单扩展,应该是政治理论的更系统、更深刻的展开,应该具有理论性、逻辑性和思辨性,注重学术的探究和学生学术观念的养成。

2、“方法”传导观。思想品德课不仅是政治理论知识的讲授,即“授人以鱼”,更应该是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向学生传导思想品德课所独具的且普遍适用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即“授人以渔”。

(1)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和书目中蕴含和贯穿着独特的思想方法:如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辨证的思维方法;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大气恢宏的思维视角、缜密的逻辑推演、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知路径等。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应该有意识、有能力感知并提取出来,在教授理论的同时传导给学生,让学生明白的感知并灵活的运用。

(2)特别要指出的是,师范院校的思想品德课本身也应该是教法示范和训练课,并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显性存在的重要内容。事实上,教师的每一次课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示范,但大多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发挥出应有的示范价值。

不同学科的课有不同的教法,但不同之中存在着共性的规律。不论学生学什么专业,当教师的基本的教法理念和教学规程是一致的,是相通的。如备课的基本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流程的展开以及说课的基本框架等,这是思想品德课可以对学生进行教法展示和训练的内在根据。

同时,在师范院校的教学中,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通过专门的教法课来完成,因为无论从教学时间还是训练时间来看都是极为有限的,教法课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是需要多角度、长时间培养的。为什么很多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进课堂,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训练的少,平时的课堂学习中主动感知和主动汲取的少。在思想品德课中让教法示范显性化,是弥补这一不足的有效方式,也是立足于学生应聘、工作的现实需要而必须做出的教学观念上和教学实践上的合理定位。

3、“能量”传递观。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人生能量的传递和培养的过程,即人的软实力的培养。比如:人的思维力、表达力、写作力、教学力、人格力、做人处事力等等,这些软实力的培养已大大超过了其它学科所培养的“能力和技艺”的范畴,我称之为“人生能量”,它是人的基本技能和人格力量的总称。而这个过程和目标的实现,首先取决于教师自我人生能量的释放和示范。

4、“灵魂塑造”观。思想品德课不是无用,而是大有用途。何谓大用?《易经》中曾把学问分为两类,一类是“形而下学谓之器”,一类是“形而上学谓之道”,思想品德课当仁不让属于后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我这样理解和概括思想品德课的本质:

(1)从实质上看,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的过程,是教与学双方共同的精神生命的觉悟和生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是教师通过自我生命能量的传递和灵魂的反观自醒来自塑和塑他的精神生命。

(2)从功能上看,思想品德课的全部意义在于给人以人的灵魂,即教化人“怎样活、怎样活的更好”。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达到让学生活的“有理、有智、有节、有劲”,即活的明明白白、深深刻刻、规规矩矩、蓬蓬勃勃,这才是思想品德课的现实和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是直指人的生命本体的课程,是给予和塑造人的精神和灵魂的课,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完成和替代的。然而,要完成思想品德课的上述价值目标,对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如教师要有渊博的学术储备,要有深邃而独特的思维力和感悟力,要有丰厚的人生体验,更要有追求完美人格的精神和修为等等。

俗话说“取法其上得而其中,取法其中得而其下”,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应该有的价值取向,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去努力追求。

三、教学实践中的操作策略和点滴做法

1、注重教师自身的“能量”积累。中国有句古话“以己浑浑何以使人昭昭”,思想品德课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学养的涵括,与时偕行,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增加社会生活的现实体验,“世事练达皆文章”,从体验中感悟生命,提升思想境界。

2、注重设计“教学序曲”,为教学奠基。所谓“教学序曲”就是把学生开学的第一课作为思想动员课,给学生“打底儿”:打上教师的个人风格和色彩;让学生了解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概况、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构想。对于新生内容上可以包括教师的自我介绍、如何认识思想品德课、如何学习思想品德课等。“教学序曲”不是可有可无,是思想品德课全部教学活动的思想和情感基石。成功的“教学序曲”会把学生带入思想品德课的精神境界,从而使学生站在教师的思想框架内和情感高度上去认知、评判和学习思想品德课。

3、注重设计每次课的“亮点”。所谓“亮点”是教学的着力点,更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点和回味点。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有些课以理论阐述为亮点,有些课以方法传导和能力培养为亮点,有些课以思想和精神教化为亮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立足教材,同时更要以教材为点做合理的超越。总之,每次课都要力争让学生有所满足、有所收获。

4、注重强化“自主学习”的心理情境。在我的教学中,在课前组织教学时,设计和实行了一个“心理暗示”仪式:学生站起来,用右手捂住心口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声说出两句话:我是学生,我是准教师;我愿意接受一切美好的理论,我愿意提升自我的生命境界。教师也同样用手捂住心口回答:老师明白了。然后请坐,开始授课。这种仪式和这两句话很好地强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也很好地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意识。双方的思想境界和行为取向在不经意间得到提升和规范。

5、注重对学生的“精神回应”。思想品德课是心灵的相互融通,是精神的相互滋养,是思想的相互提升。教师要自觉地感知和捕捉学生表露出的好的思想和情感,不失时机地用各种方式如自创诗歌、散文、QQ交流以及作业评语等予以肯定和张扬。如在给学生上完第一次课后,我就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今又走进课堂》并印发给学生,来表达对学生的喜爱之情和对自我的鞭策;在给学生批改完作业后,在适当的时机,我会写一篇《作业批改随想》也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教师的感悟的同时,去感知教师的内心和人格的魅力。总之,高尚的精神和品德,需要用心去播种,更需要用心灵去引领、去呵护、去诚恳的褒奖。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教师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最美教师
思想与“剑”
教师如何说课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