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焦作大学杨家卿教授的新作 《群众路线纵横谈》一书送我审阅,我认真阅读书稿,颇有腋下习习生风之感。
一本书,特别是一本理论著作,让人读完不易;让人津津有味的读完,难上加难。细品家卿同志新作的理论魅力,想用几句话来概括。
文章合为时而著。理论研究既是逻辑严密、思想厚重的学术探索,又是人民群众伟大和火热生活的真实反映。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目前,全党正在开展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整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理论工作者不仅要积极参加这一活动,还要以扎实的研究,回应干部群众的理论关注。家卿同志凭借多年积淀,从多个方面,研究了“四风”产生的根源、特征以及根治积弊之策,梳理了党章对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上的各项要求,总结了党员干部提升执政能力的途径等,显示了理论工作者的理论担当,体现了理论工作者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责任意识。
由表及里探真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有理想信念、思想方法、精神状态等精神层面的丰富内容,也有切实提高执政水平的现实问题。在书中,家卿同志既以较多篇幅论析了群众路线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又阐释了党员干部须具有“邑有流民愧俸钱”的民本意识和“不带江南一线归”的自律意识;即提出了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要高出一筹,又疾呼干部在激进性创新、颠覆性创新中要大有作为;既探讨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宏观要求,又突出了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这一关键环节;等等。家卿同志并未将作风建设等问题作为孤立的问题来研究,而是从执政基础、执政地位以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等角度,立体地予以解读,站位较高,因而他的研究让人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脚踏实地得秀文。家卿同志长期从事党校教学与管理工作,具有学院式学者的谨严与周密,但又经常深入基层,对干部群众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有切实的体验与准确的把握。他常说,他有一批农民朋友、基层干部朋友,他们的朴实言语,点燃了思想火花,提出了研究题目。“顶天立地”是对理论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所谓“顶天”就是胸怀大局,所谓“立地”就是要从实际工作中寻找研究题目,这样才能感受干部群众的思想脉动,体味其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与他们产生思想共鸣。孤芳自赏、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对实际工作,家卿同志真诚倾听、细致观察,基层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创新与积弊、态势与方向,为其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澎湃的激情和跃动的灵感。书中关于焦作精神的思想、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探讨等,显然是接地气之作。因而,与其说这些文字是在书斋中完成的,倒不如说是在地头、车间、基层干部办公室写就的。
凌云健笔意纵横。家卿同志理论著作,多为大家所熟知,他在散文、书法上的造诣也颇为深厚。读罢全书,深深为其朴实而生动的文风所感染。理论作品往往给人留下枯燥高深的印象,其实真正有深度、有新意的理论著作耐读耐品。家卿同志创新的散文隽永雅致,在理论著作中同样让人感受了其文字功力,既有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雄劲,又有行云流水、议论风生的韵致,这无疑使其理论观点传达得更生动、更准确。理论工作者常读这些“无用”的亲书,也许可得千眼千手之力,为理论研究开启新思路,造就新气象。
我和家卿同志相识相交多年,多次看到他的文章、著作见诸报刊,并向《人民日报》等党报作过推介,觉得用专业、专注、专一来评价他的理论研究,是较为恰切的。古人将作画分为三个层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以此厘定家卿同志的理论研究,可谓达到了较高的层次与水准。他的治学精神值得学习,他的治学之道值得借鉴,祝愿他再出新作、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