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2014-08-15 00:49黄爱军陈雪菲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李汉俊马林李达

黄爱军,陈雪菲

(安徽财经大学 历史文化研究所,安徽 蚌埠 233030)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除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外,张国焘也是一位不容忽视的角色。当然,张国焘后来不仅犯有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而且公开叛党投敌。张国焘作为共产党的叛徒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既有毛泽东、董必武这样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有张国焘这样的叛徒,还有周佛海、陈公博这样的大汉奸,这才是历史的真实。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不能因张国焘后来的叛党而否定其在党的创建进程中曾起的作用,正如陈独秀被开除党籍后毛泽东仍能客观评价他“创建了党,有功劳”一样,我们也应客观地评价张国焘在党的创建进程中的作用。

一、张国焘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为广大青年学子所追随。张国焘乃思想活跃的进步青年,素有“追求科学知识”和“热心于国事”的情怀而成为《新青年》的热心读者和追随者,如他自己所言,“一九一七年春我看到了《新青年》,一眼就觉得它的命名合乎我的口味,看了它的内容,觉得的确适合当时一般青年的需要;登时喜出望外,热烈拥护,并常与反对者展开争论。”[1]P37受《新青年》的影响,张国焘和邓中夏、黄日葵、高尚德、许德衍等人成立国民杂志社,创办《国民杂志》,接着又组织平民教育讲演团。国民杂志社很得陈独秀、李大钊赏识,他们时常给这些热血青年以帮助和指导。“民国杂志社的社员们都是狂热爱国的人物,后来成为五四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1]P43,张国焘“是国民杂志社的一个要角,很起劲地为它服务”[1]P44,因之成为当时北大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和北大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分子。五四运动期间,张国焘是北大学生干事会干事,负责讲演部。6月2日,张国焘一行经东安市场、王府井大街到天安门广场,他们一路高扬旗帜、呼喊口号。途中遭到军警的制止,他们依然无所畏惧,继续讲演。当日下午6时,张国焘等6位同学被军警逮捕。但学生们并未屈服,从6月3日起重新走上街头演讲。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当日有170多名学生被拘,第二天又有700多名学生被捕。北洋政府对学生的大逮捕激怒了全国各阶层群众,以上海工人罢工为标志,全国各地出现了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高潮。6月5日,北洋政府不得不下令释放学生。张国焘出狱后,便积极参与营救陈独秀的活动。后为躲避北洋政府的追捕张国焘离开北京前往上海,直到1920年5月才返回北京。

二、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人和负责人

在中国,最早酝酿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上海。在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李大钊和他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第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步骤,就是李大钊和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研究会不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为建党作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而且培养了第一批共产党员,为建党作了组织上的准备。张国焘是北京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的早期会员之一,由此逐渐成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积极分子。“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除秘密通信外,主要靠张国焘从中进行联络,介绍南北建党情况,从而推进建党进程。张国焘回忆,1920年7月,他打算去上海,“李大钊先生赞成我到上海去,对于他的不能同行有些怅惘。他提到陈独秀先生最近的来信更急进了,主张采取实际行动,大干一场,但没有明白说出如何干法,也许是信上不便多说。他认为我去一趟,正可和他当面商讨。他要我向陈先生表达他的意向,大意是他虽主张从研究马克思主义入手,但陈先生如有进一步的计划,他也很赞成。”[1]P82张国焘在上海与陈独秀商谈建党之事的谈话“继续了两个多星期,获得了全部同意”[1]P95,“陈先生又希望李大钊先生和我从速在北方发动,先组织北京小组,再向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和天津、唐山等城市发展,如有可能,东北、蒙古和西北等广大地区的组织发展也应注意。”[1]P948月下旬,张国焘离开上海回北京,向李大钊汇报了陈独秀在上海着手筹建共产党的情况,以及他同陈独秀讨论的情况,李大钊“略经考虑,即无保留的表示赞成”[1]P100。不难看出,张国焘在“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曾扮演着联络员的重要角色。

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张国焘与李大钊、张申府同为发起人。不久李大钊发展了黄凌霜等无政府主义者入党,张国焘则发展了刘仁静、罗章龙等人。11月改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被推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据刘仁静回忆,在北京小组里,李大钊是公认的领导人。但因各种原因,他并不经常参加小组的活动,张国焘则是日常工作的实际组织者、会议的主持人。“在我的心目中,他也是小组的负责人。”[2]P32-33

北京党组织成立后,张国焘积极投身到工人运动、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等活动。他和邓中夏等人到长辛店筹办劳动补习学习。1921年1月1日,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正式成立,张国焘与邓中夏等人轮流前往当教员。为了扩大宣传和组织工人的范围,张国焘和邓中夏等人还多次到唐山,与铁路工人中的先进分子邓培等研究发动工人、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张国焘还积极参与组织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1921年3月,张国焘任北京青年团书记,为推动团的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因为张国焘在北京党组织中负实际工作责任并表现突出,所以北京小组在推举出席一大的代表时,大家首先一致推选张国焘为代表。在选第二个代表时,邓中夏、罗章龙都曾是侯选人。但他们两个都另有工作,所以最后确定了刘仁静。[2]P34这说明张国焘作为北京共产党组织负责人出席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三、参与一大的筹备工作并担任大会主席

1921年6月初,根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上海党组织的李达、李汉俊致函各地小组,各派两名代表来沪,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为北京小组的代表,张国焘先于其他代表到达上海,与李达、李汉俊等人一起,负责一大的筹备工作。在这期间,张国焘较好地协调了马林与上海党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为党的一大的顺利召开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据当事人回忆,马林来华后,在与上海党组织负责人李汉俊、李达的最初接触中,即在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他与李汉俊及李达第一次见面就谈得不大投机”[1]P124。马林提出中国共产党应该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并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工作计划和预算情况,表示共产国际将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对此,李汉俊及李达提出异议,表示党的组织还处于萌芽时期,没有什么可报告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是否加入共产国际还没有决定,它与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如何,还得研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应由中国共产党自己负责。在当时,人们一般认为,中国革命没有国际的援助是不能成功的。张国焘回忆说:“陈先生向我说到我们与共产国际的关系的重要性。他慨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基础薄弱,至今连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没有中文译本。他认为我们要做的工作十分繁重,如果能与共产国际建立关系,无论在马克思的理论上和这一运动的实际经验上都可以得到莫大的帮助。他又提到,如果共产国际能派一位得力代表来做我们的顾问,我们也将获益不少。”[1]P96-97又说:“李达很注重我们与共产国际间的关系,自己则不愿和他们打交道,故希望我能与马林谈得来。”[1]P124-125张国焘与马林的第一次会面,二人谈得比较投缘。他们轻松地谈到一些北方的情形,还谈到大会的筹备问题,“彼此意见也相当融洽”[1]P126。从此,张国焘“被视为达成了与马林改善关系的任务,也被推为与马林继续接触的代表。”[1]P126正是由于张国焘使马林与上海党组织负责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和改善,从而保证了一大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李达、李汉俊均能积极投入一大筹备工作,负责解决代表们衣食住行以及会议的地点等具体事务。李汉俊将自己及其兄的住所提供作为开会场所,李达则委托他的夫人王会悟安排各地代表的住宿并负责大会的安保工作,南湖最后一天的会议也是由王会悟负责安排的。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南陈北李”因事未能出席,经众人推举,张国焘担任会议主席。大会期间,张国焘代表北京党小组作了发言,汇报了北京党小组的工作,并与李达、董必武等人为大会起草党纲和决议草案。在张国焘主持下,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在党的创建时期,在建党原则问题上,党内存在较大的分歧。1921年2月,陈独秀曾起草了一个党章,寄回上海。李汉俊看到草案上主张党的组织采取中央集权制,便对陈独秀甚为不满,说他要党员拥护他个人独裁。因此,李汉俊也起草了一个党章寄给陈独秀,主张地方分权,而中央不过是个有职无权的机关。陈独秀看了李汉俊的这个草案,大发雷霆。李汉俊坚持自己看法,并连书记也不做了,将《新青年》停了刊,又把上海的党员名册和一些文件移交给李达,要李达来担任书记。张国焘曾回忆说:“在开会以前有两个意见:汉俊与守常等是一个意见,国焘与独秀等是一个意见。”“与无政府党争斗,守常也有些动摇。但独秀对这些问题当能坚决,对我的意见表同情。曾写信给我说:如守常动摇,就不客气的开除他。”[3]在党的一大,李汉俊等人曾表示,“不赞成组织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而主张团结先进知识分子,公开建立广泛的和平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党”[4]P287,意即把党建成一个松散的争论不休的自由结合的学术研究性团体。大会通过的党纲否定了李汉俊的意见,明确提出党的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党的组织原则是,采取苏维埃的形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承认社会革命为我党的首要政策;坚决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断绝一切关系;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当保守秘密。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作为一大会议主席的张国焘,依据陈独秀向大会所提四点意见①陈独秀让陈公博带来他致会议的信件,向会议提出四点意见:“一、党员的发展和教育;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运用;三、党的纪律;四、群众路线。”供大会参考采纳。,对大会取得成功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代表性人物,既不是陈独秀,也不是李大钊,只能是一大主席张国焘。

四、张国焘是党的创建时期仅次于陈独秀的第二号领导人

党的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成为中共组织系统中仅次于陈独秀的第二号人物。党的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党成立后从事的实际工作主要是组织和教育工人。为了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张国焘是这个书记部的主任,成为中共成立初期领导工人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了当时党的主要骨干力量,下设北方、武汉、湖南、广州4个分部,分别由罗章龙、包惠僧、毛泽东、谭平山等人负责。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和推动下,各地工会组织蓬勃发展,罢工斗争风起云涌,中国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个高潮。1921年10月,张国焘代表中共去苏联参加远东各国人民和革命团体代表大会,这是一大后我党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会议,会议期间还受到了列宁的接见——张国焘由此成为中共历史上唯一受到列宁接见的领导人。在党的二大,张国焘与陈独秀、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五人被推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兼组织部主任。1922年年底,陈独秀代表中国共产党出席共产国际四大,张国焘代他主持党的全面工作。在此期间,积极同邓中夏组织领导掀起工人运动高潮。

张国焘在建党初期仅次于陈独秀的二号领导人的位置,既是张国焘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进程中作用的体现,又为其在中共创建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条件,仅此一点,张国焘作为党的一位重要创始人,应是不争的事实。张国焘不仅是建党初期党的一位重要负责人,而且是从党的创建直至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核心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等要职。张国焘的早期革命活动,特别是其参与创建党的活动,已构成中共早期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客观地评价张国焘在中共创建中的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所应有的态度。

[1]张国焘.我的回忆(上)[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4.

[2]李颖.从一大到十六大(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3]张国焘.关于中共成立前后情况的讲稿[J].百年潮,2002(2).

[4]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李汉俊马林李达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李汉俊与中共“一大”
李达:为武大建设殚精竭虑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From cashier to world
马林《道德·礼乐》隶书
Two-phase SPH simulation of vertical water entry of a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
李汉俊的革命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