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丁丁
从1983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开始算起,中国的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已经有30年的历史。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点已达到20个左右,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以及民办学校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在信息更新飞速的信息时代,体育新闻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推动体育新闻教育的发展,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国体育新闻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能力等方面。
体育新闻学专业成立至今已有30年历史,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体育新闻人。但体育新闻人才培养依旧存在课程设置不完善和教材建设滞后两大问题。目前开设体育新闻专业的绝大部分院校基本还是“体育+新闻=体育新闻”的拼凑模式,停留在把一般新闻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相加的层面上,缺乏学科和专业个性特征。这样的体育新闻学难以提供专业的教学计划设置,无法从培养计划方面形成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保障。
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教材编写也存在教材编写种类不齐全、教材特色不突出等问题。目前国内仅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教材包括郝勤的《体育新闻学》、上海体育学院编写出版的《体育传播学》、成都体育学院的《体育新闻学》、毕雪梅等的《体育新闻学概论》等,虽然填补了体育新闻专业教材的空白,但无法满足学科专业教学的需要,很多课程的教材使用的是综合性院校新闻传播学的教材,大多数是阐述新闻传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没有体现出“体育”的特点。
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且体育新闻的飞速发展使得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因此,绝大部分体育新闻教师仅由普通新闻或体育专业教师担任,以体育新闻学为研究领域的教师不多。为了扩充教师队伍,很多院校的体育新闻专业由中文甚至外语老师担任,这类教师缺乏对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必要了解,在教学中无法将体育与新闻很好地融合,无法体现出体育新闻专业“体”的特色。师资队伍不合理,更加重了体育新闻专业“两张皮”的现象,体育与新闻严重脱节,“体育+新闻=体育新闻”的现象更为严重,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体育新闻人才。
此外,体育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够胜任当今媒体的实际工作。但我国师资团队还缺少这一类人才,大多数老师缺乏媒体实践与从业经历,教授课程纸上谈兵,很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存在办学规模盲目扩张与办学条件失调等问题。由于新闻专业的实践性,开设新闻专业除了需要具备一般图书资料、计算机设施外,还需要可供给学生演习的大量照相机、摄像机、编辑机以及照片冲洗暗房、模拟演播室等新闻实验室。这些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比如一套电视采编设备,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上千万元,一般高校很难有此财力支持如此高投入。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无法满足课程所需的实践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做到熟悉使用新闻设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师资结构存在问题,学生能接触到的有实际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使得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纸上谈兵”的情况较为普遍。有学者曾指出,体育新闻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是新闻从业经验,而不是博士学位。但根据现有的人才管理机制,媒体从业人员要进入高校从事新闻教学工作,实现业务精英向高校的人才流动,并非易事。这些造成了实践经验无法反映到教学中,教学逐渐脱离实践的现状。
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最有效的实习环节,大多也流于形式。一部分院校甚至根本没有设置实习环节,有一些院校虽然设置了,但也存在问题。首先,实习时间安排难以掌握:过早实习,学生尚未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未掌握基础新闻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易产生盲目性;实习开始太晚,学生精力受考研、就业等干扰,难以静下心来提高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达不到实习的最终目的。再有,体育新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尚未落到实处。目前关于学生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做得较好的只有广州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几所高校,其他多家院系的体育新闻专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实践教育方面感到尴尬和无能为力,实践教学效果甚微,实习基地建设难以落实。这也成为各体育新闻专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师资力量紧缺。要充实师资力量必须要“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是指引进具有丰富媒体实践经验的人士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记者、编辑等,给学生举办讲座学术交流,给他们提供了解社会媒体实际运行的机会,并着重加强体育新闻院系和媒体之间的互动合作。“走出去”则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专业教师去进修、学习、深造,创造条件让教师到重点高校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或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前往新闻媒体、体育科学组织甚至是体育俱乐部、体育竞技公司锻炼,从源头上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保障。
1.理论教学环节建设
由于我国体育新闻专业理论研究相对落后,较早的一批研究成果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对体育新闻传播特点进行介绍,或是对体育传播内容分析、传播效果分析,迄今为止,还未出现类似以揭示体育新闻传播特殊规律为主题的较深层次的体育新闻理论研究论文或专著。在教材方面,各院校体育新闻专业所用教材也多为普通新闻专业教材,全国专门针对本专业的教材只有少数几本。这些原因造成了体育新闻专业理论教学环节的薄弱。
要解决这一问题,体育新闻专业必须加强本专业核心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很多高校的体育新闻理论课程安排和一般新闻专业类似,并没有突出专业本身的“体育”特色,这使得本专业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竞争力。体育优势是体育新闻专业的突出特点,本专业理论教学应以培养“懂体育的新闻人和懂新闻的体育人”为核心,突出本专业与其他新闻专业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2.实践教学环节与实习基地建设
体育新闻专业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相关知识,更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在选修课中,可以尽量加大实践课程和体育类课程比例,让学生有更多亲身体会和实践动手机会。与此同时,加大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也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一环。完善的实习基地建设,能让学生拥有充足的锻炼平台和实践机会,是办好专业的必备条件。
但如何将实习基地建设落到实处,解决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单靠学校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各院系可以选择与当地媒体合作,共同建立实习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实践的平台,同时还可以邀请媒体人走进校园举办讲座,拓宽在校师生的视野。
体育新闻专业院校可以和师资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大学新闻院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体育新闻院系的体育氛围,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体育环境,对本专业“体育”特色的教育非常有利。但体育新闻教育毕竟是新闻教育的分支,其专业本身对文化底蕴有较高的要求,而这正是体育院校所缺少的。与专业院校合作,有利于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文科学习氛围和环境,有利于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且综合性院校资金力量强大,大多可以承担开设新闻院系的设备费用。与这类院校合作,可以弥补部分院校开设体育新闻专业过程中面临的新闻教育设备不足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体育新闻教育的发展与体育事业发展息息相关,体育新闻人才将成为体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体育新闻院校要遵循体育新闻教育规律,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中国体育新闻事业培养高层次体育新闻人才,为体育和媒体发展注入活力。
1.陈鑫:《对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为例》[J],《新闻知识》,2008(6)。
2.王大中,王鸣捷,张雯:《探索我国体育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新路径》[J],《现代传播》,2011(6)。
3.肖焕禹,方立:《我国体育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