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靖雯
情景音乐剧作为一种整合型的艺术形式,日益显现出它的优势。如果能提高对情景音乐剧的重视程度,发展多元化的节目形态,也许将会打开一个中国式的百老汇局面。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
音乐剧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以及《歌剧魅影》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很快以其视听兼备、雅俗共赏的特质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并且正在不断扩大的受众人群。
中国在音乐剧的领域尚处于初级阶段。首先,音乐剧对于演员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有话剧功底,更要兼具唱歌、舞蹈等多种才艺,中国尚没有如此完备的音乐剧演员。而情景音乐剧,多数为电视剧演员、小品演员兼职担任。其次,音乐剧对于剧本的要求非常高,因为这要求剧作家既要懂得话剧创作技巧,更要通晓各种艺术表演形式,有很高的审美水准,和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意。情景音乐剧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做电视这行的人都知道,越是短,越是考功力。
中国第一个电视情景音乐剧,是2005年4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新视听》栏目播出的《心灵俱乐部》。该剧讲述的是四个饱受失恋之苦、决心自救、救人的热心人明姐(蔡明饰)、潘经理(潘长江饰)、孙大圣(孙浩饰)、管小妹(管彤饰)共同开办了一家“心灵俱乐部”,目的就是为了救助那些情感受挫的男男女女。而首次被拯救的对象就是于文华和尹相杰……据演员蔡明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参与这样的节目,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在摸索中前进。
现在,该档电视情境音乐剧节目已经停播。停播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电视制作者对电视情景音乐剧的重视度不够,导致节目形式及表现内容单一;二是,中国缺少全面的、著名的、权威的情景音乐剧演员,电视情景音乐剧的演员多半是小品演员、影视剧演员客串;三是,观众对电视情景音乐剧缺少一个认识过程,如果想要得到中国观众对电视情景音乐剧的认可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情景音乐剧表达内容往往是事先确定好的。因为情景音乐剧的长度较短,所以不能表现太过复杂、冗长的故事情节。情景音乐剧通常采用情景故事的叙事结构、音乐、舞蹈等多种手段的表现形式,去展现一个社会现象、一段动人故事、一个深刻哲理等,往往起到呼吁观众、引起共鸣的传播作用。
以本人在佛山电视台实习过程中创作的一部情景音乐剧——《月是爱时圆》为例。首先,是台里需要在元宵节直播晚会上设计一个符合晚会主题“花好月圆”的情景音乐剧,并且要求将“本地真人真事”融入剧本。这个剧本首先是要服务晚会,满足晚会对节目的整体包装诉求。整部作品通过讲述三段动人的爱情故事,使观众产生共鸣与关注,营造一种温馨团圆的佳节气氛。
情景音乐剧是由音乐剧演化而来,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艺术形式方面,情景音乐剧的特色之一,也是音乐剧所独有的,就是用歌曲和舞蹈来表现故事情节、抒发人物情感。情景音乐剧包容性极强,基本上一切常见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在情节允许的情况下,融入表演当中。除了歌曲和舞蹈之外,乐器演奏、书法绘画也无所不包。情景音乐剧不仅包容性强,而且在风格上也可以求新求变。无论是美国经典的百老汇风格,还是时下流行的HIPPOP说唱风格,都可以与情景音乐剧有机融合。因此笔者说情景音乐剧是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整合体。
以笔者创作的情景音乐剧《月是爱时圆》为例,它包含了朗诵、通俗歌曲、民族舞蹈、情景舞蹈、艺术体操等多种艺术形式。避免了普通歌舞类节目形式单一、花样重复的缺点,情景音乐剧的整合模式更能适应观众日益提高的观赏水平。
音乐剧的文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音乐的部分称为乐谱(score)、歌唱的字句称为句诗(lyrics)、对白的字句称为剧本(book/script)。有时音乐剧也会沿用歌剧里面的称谓,将歌词和剧本统称为曲本(libretto)。
音乐剧的长度并没有固定标准,但大多数音乐剧的长度都介乎两小时至三小时之间。通常分为两幕,间以中场休息。如果将歌曲的重复和背景音乐计算在内,一出完整的音乐剧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支曲。而情景音乐剧的文本与音乐剧基本一样,但时间却短得多。
中国现在的文艺晚会经常面临非议,就连中央电视台的年末重头戏“春晚”也备受诟病。其实,未必是现代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提高到了多么高的地步,只是在媒体充斥眼球的时代,观众看到歌舞杂技小品相声实在是太频繁了,审美疲劳和司空见惯之后,接下来就是挑剔的目光了。这也是好事,毕竟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何来进步呢?可是作为一名电视文艺工作者,还是应该抱着一日三省的态度,从本质上思考电视文艺晚会的症结所在。
笔者认为,其实也并不是单纯歌舞或其他艺术形式本身有何问题,而是,太缺乏创新与亮点。美国爵士乐风起云涌的时候,中国的舞台上就出现了无数女扮男装的高帽女孩;韩风日风刮来的时候,就有无数的中国舞者和青少年,加入了街舞和HIPPOP的行列。纵观当下,既有欧美模式又有韩日模式,我们的特色与创意在哪里?
中国电视发展不到六十年,虽然不能过分苛责,毕竟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笔者认为在文艺晚会中加入情景音乐剧的成分是非常好的想法。因为它能够将各种艺术形式整合到一起,大大提高文艺节目的观赏性和含金量,另外,还能直观地营造文艺晚会所需要的气氛。
除了文艺晚会之外,电视中对情景音乐剧的应用应该更广泛。虽然,制作起来相对复杂,但是收到的获益也许是更高的收视率。对于情景音乐剧的实践探索,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1.在电视中设置情景音乐剧专题栏目
固定的音乐情景剧栏目,可采用周播形式,每周一个热点话题作为故事点。初期可以邀请明星参加,增加观众的参与度。既通俗易懂,又新颖丰富。另外可以整合演艺资源,在周播栏目的训练中,磨练舞台经验。要想让中国观众广泛认识和接收这一艺术形式,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和铺垫。
2.与电视文艺晚会嫁接
一台晚会最重要的就是它的主题和氛围,而在这两方面的表现力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够比得上情景音乐剧,因为它本身就是各种艺术形式的整合体。
例如笔者在佛山电视台实习期间创作播出的电视情景音乐剧《月是爱时圆》,就应用了流行音乐、校园音乐、现代舞蹈、剧情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且结合了佛山当地的爱情故事。在舞台效果和观众气氛方面明显显露出优势。
3.给大型电视音乐剧定期播出时段
半年为一周期,定期制作精品的大型电视音乐剧,给音乐剧以更高的传播地位,培养优秀全面的导演、编剧和演员队伍。将各个中央、地方的话剧团、艺术团紧密联系在一起,互通有无,团结合作。尽管情景音乐剧的拍摄技术还不完善,情节、艺术性、表演也还不成熟,但它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说到底,情景音乐剧就是一个15分钟的表演,演员们在人们熟悉的情境中娱乐观众。在整个电视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剧种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也许这正是情景音乐剧的生命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