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肖玮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设计艺术系 安徽阜阳 236041)
为了确保文化遗产的薪火相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为,“无论是有形文化遗产还是无形文化遗产,都应该在确保文化遗产不被破坏的前途下,尽可能进入市场,并通过确实可行的市场运作,完成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潜能的开发,并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开发的良性循环互动。”而我国虽然文化遗产丰富,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却相对落后。故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就成了我们民族当下首当其冲的任务。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本生态和衍生态,前者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后者则是其变异与发展的内容。衍生态既是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和创造的结果,又是文化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它也是非遗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活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对于界首彩陶而言,衍生品的开发迫在眉睫。笔者在对界首彩陶现状的调查中发现,界首彩陶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不管是在制作技艺还是装饰手法上都很好的保留了其原生态的特征,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界首彩陶从整体风貌上来讲跟多年以前的作品并无大的区别。同样它的受众和深入人们生活的范围都处于原有的状态。业内的专家和学者本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习惯对其进行持续关注,而广大民众对它的理解仍然停留在那个遥远和神秘的状态。在对传承人工作室进行参观时发觉周边的群众完全把它当做一个孤立的门类,觉得那是传承人养家糊口的工作,跟其他人的生活毫无关联。而这种局面完全与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让更多的可以亲近人们生活的艺术品、产品创作出来,真正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界首彩陶作为一种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它的原料特性密不可分,正式由于这种特性造就了它特定的装饰模式和烧成模式。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界首彩陶,即产品设计的角度。对于产品来讲,材质是实现它的主要载体。材质的应用是广泛没有限制的,他可以生产所有在其能力范围内的产品并应用到众多的领域。每一种材质都有其优点,界首彩陶的材质也是如此,他不仅包含陶本身具有的特点,还在于它蕴含的文化魅力和地域特色。以这种材质做出的产品不仅仅是彩陶文化的展现,也是皖北文化的展现。据调查,由于窑炉的改进,界首彩陶现在的烧制最高温度可达1100-1200度之间,几乎相当于中温瓷的温度,较高的温度使材质更加致密,坚实,可应用于更多的场所。如大到城市雕塑,壁画,小到装修材料,卫浴产品家居用品等,都可以打上界首彩陶的影子。用本土文化打造特色居室,展示区域化小城市魅力是有效传承文化的一种捷径。
二
随着人们认知力的提升,他们对事物的接受已不仅仅停留在使用的层面。从近年来产品界风靡的情趣化设计,懒人设计等,便很好的表达了现代人对生活的追求。在全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在尽情享受生活对我们的恩赐。这正是这些紧抓人们心理需求的产品能获得更好的市场效益。界首彩陶的工艺特殊,要想打“心理战术”必须靠其独特优势。景德镇有名的环球企业创作了一项文化创意项目“哈哈尼”,在2004年研制成功并拥有了多项专利技术。“哈哈尼”的问世,让人们体验到自己动手做陶瓷的快感和乐趣。“您体验过亲手做陶瓷吗?你还记得儿时玩泥巴的童趣吗?”哈哈尼以亲切的问候语贴近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人们寻找生活乐趣,缅怀记忆,缓解工作压力的消遣方式。界首彩陶作为同类行业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在学校等公共场所设立DIY创意手工制作试点,安排业内人士指导,并适时进行非遗文化知识的宣传。学生是接受能力较强的团体,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他们的参与定能为界首彩陶注入新的设计理念。这是一项老少皆宜的项目,人们在玩泥巴的过程中还可以缓解压力,促进情感交流。制作的作品统一烧制进行留存,或当做馈赠的礼物,起到宣传的作用。
三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案例很多,并且大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说明这是一个良性发展路径。不仅宣传了非遗文化,还带来较高的市场效应。甚至连实景舞台剧都被发展成了旅游产品的一种形式,本来就以产品形态呈现的界首彩陶自然有更大的优势。基于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的RMTP理论框架指出,从旅游产品开发的原理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型为旅游产品的路径有:博物馆、展示园、旅游纪念品等几种。博物馆陈列式展示的形式较为陈旧单调,如果辅以现代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进行宣传,会有更好的效果。而博物馆和展览会展示一直是界首彩陶产品主要的展示方式。界首市彩陶博物馆里的彩陶品种多样,陈列整齐,却很难让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得到共鸣。借鉴皖南旅游产品的成功模式,宏村、西递等地的徽州民居、扎染布艺、竹艺等都被开发成各种各样的旅游产品,产品带动了旅游,旅游促进了产品的销售,这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皖北虽然没有皖南的秀丽风光,却有独到的风土人情,据省文化厅有关数据记载,阜阳市现拥有24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预产项目154个,主要包括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曲艺,民间手工技艺,民间信仰等共15类,其中除界首彩陶外,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北地区在近几年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也逐渐增强,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由于界首彩陶的制作地点较为偏僻,且以传承人私人制作为主,因此很难打造成一个具有文化氛围的整体环境。建议摆脱孤军奋战的局面,与其它非遗文化联手,比如阜阳剪纸,花鼓灯等,依托彼此的特色,动静结合,聚少成多,以集体的力量带动单个的发展。比如建立一个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旅游基地,内含制作场所,表演场地,展示厅和商品一条街等,使制作与销售一体化,文化宣传与市场检验一体化,并定期开展类似文化艺术节的活动,让平民百姓充分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广大群众保护非遗的自觉意识,让他们把对本土非遗文化的宣扬作为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界首彩陶作为产品类的表现形态,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轻而易举。南方的灵巧,北方的古拙,大江南北的神韵俱聚其中,经典的彩陶造型是必不可少的一类。配以高档的包装和宣传,是收藏人士的首选。经典的三色陶。可以制作各种形式的纪念章,相框,首饰挂件等小型工艺品。可与洛阳唐三彩的旅游产品模式相比较。日历,记事本等实用性宣传册的制作,可抓住民众的消费心理,促进文化的宣传。以民俗旅游活动为契机,举办各种关于非遗文化的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本土文化,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投资我们的非遗文化,并把我们的产品带到全国各地。使走进安徽的旅游者不再直奔皖南,而是驻足皖北,被我们的深厚文化所吸引。非遗文化不仅是历史沿袭的符号传达方式,还是一种构建行为。它只有在进入社会公共系统获得某种价值体系的认可,为消费者所接收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产品。近年来的旅游发展表明旅游者的精神需求是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呈增长趋势。非遗文化所包含的手工艺等可以充分展示一个地区民众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因此非遗文化的开发应从文化体验入手,深挖其本质属性,打造具有明确文化符号的旅游产品。
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它历经沧桑岁月传承至今,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记载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信息演变。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生产生活水平,社会的框架架构,生产环境的整体风貌甚至道德习俗和民俗礼仪。他代表着鲜活的文化,生动的历史,是原生态传承的文化基因。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了当地最为浓缩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精髓。反应了他们生活生产方式的文化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或群体身份的原生态。保留原生态的基础,对其进行最大限度的衍生开发是我们对待非遗文化遗产应持的态度。
[1]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康保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李欣.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季龙.当代中国的工艺美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