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从古至今,小麦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丰产与否事关国本。随着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打破,农民进城更加便捷畅通,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农作物种植愈加趋利化,新时期小麦生产正面临诸多挑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绛县小麦面积每年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农民认为种麦不划算,随着生产资料的提高、成本投入高,产量提高不明显,致使小麦的经济效益下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减弱。因此我们要认识和掌握小麦生长发育规律,科学管理,低成本的投入也能使小麦高产、稳产、优质,逐步提高种粮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绛县的小麦的产量普遍不高,很多农户从思想上就认为小麦是低产作物,最高产量也就是5 250~6 000kg/hm2,对科学种植小麦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因此其不能积极地学习新的种植技术,选择更优的品种,导致小麦单产难以有大的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每年都有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不断推出,农民们也不断的更换新品种。认为种植新品种的产量、质量都比老品种更高、更优质,因此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产量不理想、抗逆性差等。几年来没有突出的新品种,而相对一些老品种则更优秀。部分推广的优质小麦的优质基因稳定性差,对环境过于敏感,即使在优质小麦适宜地区种植,气候和栽培管理条件稍有改变,其硬质率和稳定时间就达不到优质小麦标准,影响小麦的品质。
由于种粮经济效益偏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更在意的是外出打工挣钱,管理上存在重种轻管现象,在家留守的都是些孩子、妇女、老人,加之土地零散,很多都是按照习惯种田,缺乏科学意识,采取粗放种植,表现为一种一收,科技含量低,生产后劲明显不足。目前小麦生产中大多用旋耕,耕层过浅,加上不能精细整地,整地不良,土壤不实,透风透气,尤其是进行秸秆还田的麦田,影响着小麦根系下扎和吸收水肥的能力,造成抗旱能力下降,再加上近几年秋季干旱影响,出苗后不久就因缺水缺肥死亡。
此外,小麦生产一方面是病虫害防控不及时,存在农时把握不准,且成本过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又有滥用农药、过量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农药残留的负面影响不可轻估。
下乡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农民虽然种了一辈子地,但对如何种好地完全没有概念,变得不会种地,这在肥料的选用上最为明显。比如,选择复合肥时不顾氮、磷、钾配比,只考虑养分总含量,这就容易造成部分养分不足或剩余。其次,一些地方的农民图省事,所有肥料一次性底施,此后再不追肥,结果往往是土壤板结了,肥料也流失了。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不停追肥,造成小麦贪青晚熟或倒伏而影响产量。
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农田路况较差,使得机械化推广难以实现。而且,水利灌溉只能漫灌,田间灌溉率低、成本高。绛县近年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化建设增加了不少机井,一部分地块灌溉问题有所缓解,但长远来看,农田交通、排水等没有根本解决,灾害年份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小农生产”的现状直接制约了规模化生产的实现,农民太过浓重的惜地意识限制了土地集约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链条没有进一步拉伸,合作社只参合、不合作等等,致使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小麦规模难度大。
目前小麦地平均每667m2投资达到了500~700元(不包括人工投资),包括种子100元,无机化肥200元,机收机种机耕作业110元,浇水作业50~70元,除草剂投入10元,有机肥投入200元如每667m2产小麦最高按500kg,1kg小麦按2.3元计算,每667m2总收入1 150元,除去投资每667m2净收入为500~600元;而种植玉米平均面积投资低,约200~250元,如每667m2产550kg玉米,1kg按1.8元计算,每667m2收入990元,除去投资每667m2净收入为750元左右,而小麦除物质投资大外,每667m2投工比玉米要多5个左右,每工按20元计算,又增加成本100多元,产投比玉米更低。
调研发现,绛县麦农中单产超7 500kg/hm2的都是有知识,会管理,会投资的科技能人。因此,彻底扭转粮农的消极观念、落后技术,是破解小麦生产的首要问题。
绛县小麦生产受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干旱、晚霜冻,所以,必须选择冬性抗旱的品种,才不至于晚霜冻而欠收。当地农业部门应积极引导,根据地力、水肥遴选品种,选择那些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等的品种。
当前,绛县小麦生产基本都是按几千年传下来的套路管理,没有充分重视小麦生长发育规律。下一步,应该革新种粮套路,科学管田,应按自然年型管理,重在冬前实现带绿越冬,进而实现高产目标。
科学施肥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根据地力和目标产量合理选用复合肥,增施有机肥和锌硼含量的微肥,秸秆还田的地块应适当增加氮肥用量。②对于土质瘠薄地块底肥按常规用量使用,追肥用量分作2次使用,第1次在小麦拔节初期每667m2使用尿素7.5 kg左右并增施3~5 kg钾肥,第2次应在孕穗期补追尿素5 kg左右。
积极争取项目,不断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土肥沃、水畅流、旱能灌、涝能排”。同时大力开展“百、千、万”优质小麦实施工程,建立不同层次的示范田,推动规模化发展。
尽快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种粮能手和农业主体去发展规模化经营。大规模实施优质小麦订单工程。按照市场需求组织优质小麦生产,把订单生产作为优质小麦产业化的突破口,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通过订单和中介组织,将龙头企业与农户连接起来。粮食部门要充分发挥粮食经营的主渠道作用,做好订单购销工作。按照国家收购政策,优质优价优先收购订单优质小麦。加强外销工作,提高订单农业的比较效益,提高农户的积极性。
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工程,因时因需提高农民种粮技能,培育与扶持并重,充实基层农技站力量,调动工作热情和活力,多管齐下,切实提升农民素养和水平。
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绛县小麦的高产之路,面临一系列难题,诸如农田科学管护、农民种粮技能、病虫害防治,以及种粮热情、科技服务支撑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农民自身恐难以实现,仅靠农业部门也力有所限,只有靠地方一级政府的综合协调,各部门通力配合,才能有所改善。
[1]林作楫,等.中国小麦品质育种的回顾与展望[M].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1,527-531.
[2]王绍中,等.河南省小麦品质生态区划[J].河南农业科学,2001(9)4-5.
[3]季书勤,等.专用优质小麦与栽培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