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付民
经济学家指出,各个产业的发展过程都是一致的,蔬菜行业也会经历兴起、扩张、减速和收缩的过程。最初,我国的蔬菜生产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发展缓慢,而后逐渐摆脱计划的束缚,加快脚步,进入平稳的发展阶段,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将蔬菜列为重点对象,于是,短期之内蔬菜生产迅速膨胀,充分地满足了市场需求,甚至开始出现了过剩的局面。若使蔬菜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必须适当减小规模,调整和优化蔬菜种植结构。
蔬菜生产过剩包括数量过剩、结构性过剩、季节性过剩和区域性过剩。经调查显示,我国由于蔬菜种植的盲目性而导致生产数量过剩;传统品种的发展远远高出新、奇、特品种的发展而导致结构性过剩;对于蔬菜的上市安排集中在春、秋两个季节,而夏、冬淡季的蔬菜供应却稍有欠缺,导致季节性过剩;另外,局部区域蔬菜生产规模的超常发展也是导致我国蔬菜产销困难的重要原因。我国蔬菜的商品质量目前还面临着农药残留过重、硝酸盐含量超标和商品货架期短等问题,真正的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供应需求方面还明显不足。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蔬菜总产量达到近4亿t,蔬菜行业产值2600亿元,而出口蔬菜总量却不足139万t,占蔬菜总产量的0.35%,创汇额仅有13亿美元,所占比例为4%。同比其它国家,荷兰的蔬菜出口创汇额高达251亿美元,亦是我们所无法超越的。蔬菜出口不仅可以解决我国蔬菜生产总量过剩的问题,而且能够给蔬菜生产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我国在进行蔬菜出口创汇的发展道路上,蔬菜出口加工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为迎合世界的发展趋势,必须重点培育蔬菜出口加工企业,完成速冻菜和脱水菜的生产发展,达到产品附加值增收、海外市场拓展的目的。
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构成了现代都市型农业,也是现代都市人向往大自然、返朴归真愿望的真实体现。通过建设现代化蔬菜温室基地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以此作为旅游观光地带,将先进的蔬菜生产设施及种植技术展示给世界各地的游客,使蔬菜生产与旅游、观光、休闲结合为一体,拓展了蔬菜生产的功能。然而,如此领先潮流的蔬菜生产基地毕竟少之甚少,绝大部分绿色基地的基础设施都非常普通。但只要紧跟时代观念,合理规划,就可以把园艺场建设成田园风光浓郁、环境优美的具有自己特色的集观光、购物和休闲于一体的公园式园艺场。
野生蔬菜因味道独特、营养价值丰富及特殊的保健功效,逐渐引起城市消费者的注意,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大。我国的野生蔬菜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随着南京市野生蔬菜规模化生产奚径的率先开辟,马兰头、香椿、枸杞、菊花脑(头)、茭儿菜和芦蒿等成为引领野生蔬菜发展的重点,并在逐年产值增高的情况下开始向全国推广,取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蔬菜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具有观赏价值。蔬菜种植前可以针对颜色、形状进行定向选育,育成可观赏蔬菜,紫甘蓝就是园艺观赏蔬菜的成功案例之一。观赏型蔬菜包括阳台蔬菜、盆景蔬菜和庭院蔬菜等三种,将某些观赏型蔬菜在花盆里进行培育,置于窗台和阳台上,既具观赏价值,又美化了家庭小环境。国外某些种子公司也开始出售观赏蔬菜种子,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环境绿化美化的需要,对于观赏蔬菜的需求也会日渐增大,因此,发展观赏蔬菜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蔬菜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我国生产的蔬菜绝大部分存在农药含量过高、硝酸盐超标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影响了蔬菜质量。为此,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开始了绿色蔬菜生产的发展。在蔬菜种植基地禁止使用剧毒农药,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农药及有机肥,并随时进行质量监测。同时建立健全有关绿色蔬菜生产、销售和管理办法,促进绿色蔬菜的生产和发展,提高蔬菜的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为蔬菜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
各地政府部门应注意科学引导生产,控制蔬菜过度发展,避免我国蔬菜种植面积规模过大而面临产销困难。
蔬菜种植基地应因地制宜,开拓思路,探求与本地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相符合的路径,避免跟风模仿、照本宣科而导致蔬菜产销危机。
加大技术力量的投入,注重新产品的研发,提高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产品优势占领以市场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