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运用策略——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

2014-08-15 00:45李红波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生物课导学学案

■文/李红波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一种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的“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初中生物教师接受,并且正如火如荼地在教学中移植实验。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运用,教学有效性提高不明显。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正确运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组建“合理”的生物课学习小组

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合理的生物课学习小组的组建必须要与学生的生物课学习实际相结合。1.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角色分工及小组长的选择,要以学校、班级分配的学习小组为基础,同时根据学生生物课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2.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要求、基本技能与评价激励的培训是保证学习小组有序、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生物教师要在班级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体现生物学科特色(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项目培训。3.建立以学习成绩测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个人表现、小组表现)为依据的多元评价机制。这样建立起的生物课学习小组,既兼顾班级统一管理的方便性,又能更加契合生物学科教学的实际,更合理、更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和有序进行。

二、精心设计“科学”的学案

要保证学案设计的“科学性”,在设计导学案时可采取“三步走”:

第一步:在经过对学情、教学资源条件、教材、课标要求、学法深入研究及对知识脉络、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的提炼之后,在导学案基本框架结构上,将“学习目标、重难点”部分明确、完整呈现出来。

第二步:搜集、分析相关的优秀教案资源,在自己基本框架确定的基础上完善。

第三步:整合、改进优秀资源,完成基本框架中核心内容“学习过程”部分的具体细节设计。“学习过程”各环节的设计要明确时间分配,内容“方法化、问题化、层次化”。

经过“三步走”设计的学案,从形式、内容和问题的设计都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是具有校本特色的、科学的学案,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正确使用导学案导学

1.导学案当堂发放,当堂完成。大部分教师选择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目的是加强学生课前对知识的预习,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调研发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课前发放导学案的做法是不明智、不切实际的。导学案当堂发放,当堂完成,则有效避免了上述不足,而且便于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的督导,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案使用的有效性。

2.重视发挥教师参与、组织、协调、评价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袖手旁观,而应该深入到各小组中去,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并及时、有效地进行组织、协调,实现对教学的督、导及教学环节的灵活调整,使课堂教学有序、高效进行。如了解学生学习的进程、疑难问题,引导质疑、探究、释疑;对不认真、不愿参与的学生,问清原委、帮助督促他们及时融入到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精讲、补充;引导学生在感性学习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形成重要概念、原理、规律,强化知识、技能等的拓展应用与升华。

四、“有模“而“不唯模”

追求教学有效性,模式是一种必要的措施。但任何教学模式都只是一个框架、基本遵循的范式,机械、僵化地使用,必然会束缚教学。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使用中,教师应在基本模式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情灵活运用,形成多元“变式”的个性课堂。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从课堂结构和组织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的保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完善,熟练、正确地运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促进初中生物课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生物课导学学案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高中生物课教学生活化探寻
生物课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