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地区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以宝应县为例

2014-08-15 00:55盛培宏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宝应县苏中农民

盛培宏,张 勇

(苏州大学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泰州、扬州3个地级市,经济发展较好,皆是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上海都市圈的最直接辐射城市。苏中地区工业经济起步较早,纺织、机电、医药、汽车、建筑等传统产业具有明显优势,是支撑苏中经济增长的特色产业,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土地、耕地面积数量充足,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巨大,对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苏中正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期,这为苏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一、苏中地区农业发展背景、现状

1.改革开放使得苏中地区成为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腹地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长三角经济圈的惊人发展举世瞩目,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的相继落成使得长三角经济发展踏上一列高速列车,2012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超过11亿元,占全国GDP21%。在长三角一线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核心城市的引力作用和辐射作用,经济腹地的农业人口加速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尤其是苏中、苏北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进入苏南以及沿海一带地区,形成90年代以来我国特有的“民工潮”。外来务工者参与了城市的建设,使得城市经济不断发展,而与此同时,经济腹地的农村地区,则由于缺少主要劳动力,甚至仅仅只能维持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加之留守儿童、老人,农民工在城市中无归属感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又开始出现农民工返乡创业、返乡再就业的趋势。如何引导那部分原本属于农业的劳动力再回到农业生产中,参与农业发展成为了相当一部分学者研究的课题。

2.城镇化的政策导向使得农民土地紧张,农业发展滞缓

城镇化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而万事要依据发展规律、自然规律也是必须遵守的铁的法则。在大多数学者眼中中国的城镇化是一种粗放的城镇化[1],由于政绩考核等内在机制的有待完善出现了城镇化的“大跃进”和空间失控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又好又快”的发展政策的提出,城镇化冒进现象有所缓解,但是根本性的机制设计问题不去完善,快于现实要求的城镇化的存在也是必然。随着苏中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业用地不断被征用,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越来越紧张,单纯地将农民变为市民显然不切实际,而农业发展基本的土地又越来越少又何谈发展?好在中央政府18亿亩耕地最低保障线的规定以及土地平整规划办法的实施,尚且为农业发展争取的一定的空间。

3.传统的分散式农户经营模式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来,苏中的地区的农业经营模式一直为分散式农户经营。靠近乡镇的村庄人均种地只能维持农户自身的粮食需求,远离乡镇的村庄人均占有相对较多的土地。农村中常年居住的人口多为老人儿童,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统计数据显示的农村人均纯收入逐年上升,而其中真正来源于农业的收入比重是逐年减少,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大多从事建筑装潢等工作,乘着城市建设的大浪潮这些农村人也相继发迹,有的甚至成为百万家产的“富农”,这种致富的道路毕竟存在很大的机遇性与不可持续性,而该地区真正农业部分的发展更需要倾注更大的努力。传统的分散式农户经营模式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即是始终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隐患,不能让农民较好地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比如面对市场农产品的价格变动,单个农民的议价能力相当有限,农民利益并不能得到较好的维护。

二、国外农业模式

1.美国大农业模式

美国地域辽阔,人均占地相当之大,加之美国最早形成世界最大的专业化农业带和较早建立并完善了农产品市场体系,以及美国巨大的经济实力对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形成了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现代物资投人量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化程度高、以劳动生产率为主和土地生产率为辅的农业发展路子,表现为资源优势型的美国大农业发展模式。[2]

2.日本高效农业模式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其在资源的利用效率上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日本农民通过租借土地的方法扩大耕地面积,通过农业合作组织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并且通过农协的政治影响力维护农民的利益。二战后日本农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在农业自然资源极为短缺、农业规模较小的基础下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可以说日本农业的现代化完全得益于其对农业资源的高效率运用。

3.以色列节约型的农业发展模式

以色列地处荒漠,水资源匮乏,农业用水问题长期阻碍了以色列的农业发展,依靠节水新技术采用喷灌、滴灌等等方法,把水和植物营养液直接导向植物根部,用计算机系统科学调配用量,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85%的农田采用了节水滴灌新技术,由于滴灌的水中含有植物营养液,使农作物的产量提高了3倍以上,终于在荒原上建立起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高效农业。

4.法国的可持续农业模式

20世纪60年代,法国农业已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70年代法国已成为全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法国之所以能够将受到二战很大摧残的农业在短短50年间实现农业现代化,主要依靠其“理性农业”思想指导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直以来法国坚持科技兴农、注重农业教育,使农业教育、科研、生产紧密结合,在地区农业一体化中起主导作用。此外,法国政府还加强引导生态农产品的消费,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与加工,确保了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优质,而且还绿化、净化、美化了环境。

三、以宝应县为例的农业发展模式

宝应县隶属于长三角经济圈的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夹于江淮之间,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宝应县辖13个镇,17个乡和一个农场,总人口90.61万,农业呈多元化发展格局,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一年两熟,农产品主打荷藕、水生蔬菜、河蟹、有机食品等。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密集性地强调了 “三农”问题,可见“三农”问题在我国新世纪发展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政策导向为地方建设发展指明了道路,近几年来,宝应县一直尝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模式。

第一,在特色农产方面,探索以“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带动的荷藕产业化集群。宝应是“中国荷藕之乡”,境内外种植荷藕面积达20万亩。江苏荷仙食品集团是全国唯一一家从事荷藕加工出口创汇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和江苏省农业产业化“出口创汇十强”企业,现拥有30多家加工企业,年加工产值达6.65亿元,集团8万亩生产基地分布在6个镇,连接近万户农民,植藕农户人均年增收2200元。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加大对荷藕产业化的扶持力度,荷藕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必将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

第二,在传统农业发展方面,以“外地客商引导规模高效种植”模式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一稻一麦,富不了农民,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广大百姓,关键要因地制宜,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引进社会资本,加快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规模化、工厂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实施高效农业才是农民增收的可取之路。在宝应没有以特色荷藕为农产主业的乡镇都陆续搞起规模化的蔬菜大棚种植,例如小官庄镇的杨将村、石先村放眼望去都有千亩的白色大棚现代农场。其主要的运作机理是,政府组织土地平整改造,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农民获得土地流转补贴以及参与大棚种植获取劳动报酬,大棚主人进行农产品渠道整合。这就好比将几年前来征地兴办工厂的模式换成征地规模化种植农产品的模式,显然在农民“对口”、环境保护、资源整合上更加优化了一步。

四、宝应县农业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

以宝应县为例的苏中农业发展模式较之数年前片面强调工业发展、扩张性地进行土地征用、工厂建设不得不说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一个发展模式能够成为好的发展模式最最基本的必须能发展,即符合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原本属于农业发展的土地强制变为工业生产,其眼前利益的背后直接和间接的问题难以估量,工业发展的前期是有资本的扩张和对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资料的迫切需求,但其扩张性发展的强烈“磁场”万万不能吞噬保障性农业的基础需要,也就是经常提到的“18亿亩耕地坚决不能动摇”,一方面处于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保障,另一方面任何国家的发展确实需要基础农业作为保障性支撑。工业到底发展到怎样的程度才是最适合的?这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的挑战,也是一个发展规律做出回应指明方向的机遇。经历了之前过度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回头认识到“过度”的后果再进行反思寻求农业发展的新出路,是历史的必然。关键是如何使之交接的成本最小化。笔者认为这也就是法国农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 “理性农业”的精髓所在[3],过度的强调发展工业建设或者生态发展,均不是真正的发展。

五、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再思考

苏中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出发点必须是农民。至于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资金、技术、渠道、市场可以认为是外部的支撑性必备条件,这些可以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实现,而主体就只有农民。对于主体的经营,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这一点可以借鉴法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民高学历”计划的宝贵经验[4];在利益分配方面,可以采用龙头企业农民入股参与分配的模式,这些龙头企业理应得到政府的补贴并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或者返乡创业者接受指导组织开办农业合作组织形式,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广东某些村户大家族性质的农业公司;在指导与维权方面,可以借鉴日本农协组织,以半政府机构的姿态维护农民的利益。

当然,农业现代化必须强调农村金融、农业科技等因素的重要性,这些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证实为对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5]苏中地区结合其特殊的背景,在农业发展模式方面因地制宜,无论是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农业产业化只要适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均鼓励发展,在农业现代化中最最根本的是一定以提升现代农民各项素质为出发点,为农民谋求利益为归属点。

[1]郭剑雄.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农业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杨明秀.祝海波.国外典型农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调研世界.2009

[3]周汉桥.农业庄园——农业经营模式的新探索[J].改革与战略.2002

[4]李铜山.国外节约型农业发展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8

[5]李壮壮,彭国富.我国各地区农业综合发展的评价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1

猜你喜欢
宝应县苏中农民
宝应县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法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宝应县 持之以恒抓提升 能力建设铸铁军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江苏宝应县2019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0km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