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新艳
2013年,湖南卫视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发了全国上下的“亲子热”,好评不断。2014年6月,《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首播当期全国网收视率2.43,收视份额14.24,毫无悬念在同类节目中拔得头筹,同时第二季首期节目比第一季第一期收视率上涨了100%,成功打响湖南卫视“越成长越青春”暑期档的第一炮。关于《爸爸去哪儿》的新浪微博话题讨论量也突破11亿,超过世界杯的9亿,霸气登顶话题榜第一位。①一个真人秀节目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考察,《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得益于真实、深刻、丰富、有吸引力的体验营造。
1970年,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最早提出了体验经济的概念。他指出,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更高层次,它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1999年,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出版《体验经济》一书,正式提出体验经济是以商品作为道具、以服务作为舞台、以体验作为经济产出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
如今的商业世界到处都是毫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创造价值的最大机会就在于营造体验。②所谓的体验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于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在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③体验在个人内心生成,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可回忆的。并不是每一次体验都需要强烈回忆,但如果它制造的(正面)回忆越多,持续时间越久,那它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④
当下,在国内外电视屏幕上,真人秀都是广受欢迎的一种节目形态。真人秀节目之所以能够吸引不同的受众,在于它“反映了真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的各种喜怒哀乐式的体验”。⑤对于真人秀节目而言,体验性才是其核心与灵魂,是节目所要呈现出的核心特征与主要功能。⑥
在真人秀节目中,不同的主题带给受众不同的体验:表演选秀型真人秀向受众提供了登上舞台、实现梦想、成为明星的体验,如《超级女声》;益智闯关型真人秀满足了受众“知识改变命运”的体验,如《开心辞典》;体育竞技型真人秀帮助受众体验挑战身体极限的感觉,如《快乐向前冲》;身份置换型真人秀更是直接实现了受众换一种新身份、过一种新生活的体验,如《变形记》;《爸爸去哪儿》则属于生存挑战型真人秀,带给受众的是在户外非常条件下的求生、求成体验。
具有强烈体验色彩的真人秀节目,很容易让受众沉浸其中,并感受新的乐趣,体会新的生活。在丰富的体验营造下,真人秀已不仅仅是体验经济背景下的一种电视节目,甚至成为了社会性的体验活动。《爸爸去哪儿》从四个方面着手,营造出值得受众回忆的深刻体验,得到了受众的热烈反响。
在营造体验时,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是中心环节。每一种体验都应当有一个主题,并会在体验中慢慢浮现出来。⑦对于真人秀节目而言,如果主题的表现力不足,受众就难以建立联想,产生的体验也就难以形成深刻的回忆。
2013年,《爸爸去哪儿》前后推出多档亲子节目:浙江卫视《我不是明星》重在展示明星子女的成长蜕变,虽然有明星亲子,但节目中的“星二代”都已成年,不及《爸爸去哪儿》中的小孩子那么天真无邪,富有童趣;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由3-5岁的普通小孩在户外完成不同的任务,演播室内再邀请明星嘉宾探讨育儿话题,形式不如《爸爸去哪儿》全程户外生活那么新鲜;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中,父亲带青春期的孩子去农村或郊外生活几天,可只有两对父子,且没有明星的光环,对受众的吸引力有限。《爸爸去哪儿》能够在同时段的亲子节目中脱颖而出,其新颖的主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爸爸去哪儿》的主题可以概括为“明星亲子+户外生存”。主题必须以一个统一的故事来推动所有设计元素和体验营造活动,⑧《爸爸去哪儿》就为受众呈现出明星爸爸带着孩子在户外艰苦条件下生活三天两晚的真实故事。明星效应的号召力加上恶劣生存的未知性,这样的体验主题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表现空间,在差异性竞争中能够迅速吸引受众,并使受众在体验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留下鲜明印象。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但体验的描述还需要难以磨灭的印象。⑨真人秀节目需要借助各种信号来确认受众所需体验的本质。信号可以触发印象,而印象能够实现真人秀节目希望传递给受众的主题。这些信号广泛存在于体验环境或营造者的行为中,共同创造出一套完整的印象。每一个信号都必须支持主题目标,不能和主题有任何冲突。⑩
信号可以分为积极信号和消极信号。为了营造出符合主题的印象,《爸爸去哪儿》动用多种渠道,合力释放积极信号,及时回应消极信号,在受众中赢得了较高的美誉度。从电视媒体本身到新媒体,《爸爸去哪儿》改善自身印象、赢得受众心理认同的具体途径不一而足。
其一,《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首播便获得收视第一,湖南卫视趁热打铁将该期节目重播了8次,以加深受众的印象。其二,当几对明星父子又出现在《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综艺节目中时,《爸爸去哪儿》不仅将节目的高人气延伸到了湖南卫视其他节目,也有效地在综艺节目的年轻观众心目中刻下印象,有利于扩大节目的受众群。其三,对于《爸爸去哪儿》这样的录播节目,在播出时滚动出现受众发来的手机短信,发表对某个人物、某个情节甚至整个节目的看法,其实都是在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一种印象。即便是消极信号,也很有可能引来持不同意见者的反驳,反而有利于促成一种积极信号。其四,《爸爸去哪儿》的高收视率带来了网络视频的高播放率,这是口碑效应的跨媒体呈现。截至2014年3月,《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仅在优酷的总播放数就超过8亿次,其中播放量最高的第一期节目有8400余万次。而《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首期节目播出三天内,在爱奇艺的视频播放量便接近8000万次。其五,《爸爸去哪儿》开通了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发布最新的拍摄花絮、预告片等,透露最新的节目内容,专门制作了“摇头娃娃”系列和主题漫画,还有微直播,这些都在尽可能地传播关于节目的积极信号,并吸引受众的评论、转发、点赞。参加节目的明星父子也在微博上踊跃转发《爸爸去哪儿》的官方微博,或发表与节目有关的信息,甚至回应一些有失偏颇的言论。随着节目官方微博和明星个人微博信息数量、粉丝数量的爆破式增长,裂变效应形成了《爸爸去哪儿》在微博圈强大的人气和充满正能量的印象。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是人类最基本的几种感官,它们帮助人类认识这个世界。在体验经济下,一种体验对感觉的调动越有效,这种体验的感受就会越难忘,⑪进而支持和提升整个体验主题。因此,真人秀节目要善于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把留给受众的印象综合成一种有吸引力的主题,并且用这些正确的感觉来充实体验。
在调动感觉方面,真人秀节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令其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和深刻体验。电视是一种视听媒介,同时诉诸视觉和听觉是其相较其他传统媒体的显著特点。在《爸爸去哪儿》中,光鲜亮丽的明星、天真可爱的萌娃、天南海北的美景给受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朗朗上口的主题曲、真实自然的童言无忌、丰富细腻的现场拾音让受众体验到了声话同步的同期声效果。
诚然,真人秀节目无法直接诉诸受众的嗅觉、味觉、触觉,因为隔着屏幕受众闻不到、尝不到、摸不到节目现场的一切。可《爸爸去哪儿》借助画面、字幕、声音等要素,尽可能地为受众营造出嗅觉、味觉、触觉的真实感,且颇具趣味。例如第一季中:Cindy在家收拾行李时,拿起自己的“臭东西”——鞋子来闻,这时配上了“深呼吸~”“一大口”的字幕,随后Cindy做出用手在鼻子前扇啊扇的动作,字幕则跳出“被自己的鞋子熏到”,Cindy还开心地大笑,让人忍不住猜测——Cindy的鞋子到底臭不臭呢;“换爸爸”一集中,王岳伦喂Angela吃自己做的食物,Angela迟疑了一下没有吃下去,在王岳伦的劝说下Angela把食物接到了嘴里,还“不走心”地说“巨好吃”,但随即Angela把口里的食物又吐了出来,受众马上明白了王岳伦做的食物究竟好不好吃。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全方位呈现,《爸爸去哪儿》精巧地为受众构建起多元、丰满、动人的体验,对于勾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大有裨益。
“纪念品是一种‘交际’体验的方式,目的是要把这种体验传递给其他人。对进入体验经济时代的企业来说,纪念品是一种吸引新宾客的手段。”⑫因为人们会为了更好地回顾自己经历过的体验而购买特定的纪念品,进而通过这种方式向别人展现自己的经历。所以,销售和某种体验相关的纪念品是延伸体验的一种方式。⑬体验经济时代的真人秀节目,同样可以通过纪念品来起到增强受众忠诚度、延伸受众体验的效果。《爸爸去哪儿》就开发了多种与节目相关的纪念品。
1.手机游戏。2013年12月初,就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即将结束的时候,节目官方唯一授权开发的同名手机游戏正式发布。在这款休闲益智的跑酷游戏中,人物、情节、场景都与真人秀节目如出一辙,玩家可以扮演节目中不同的明星父子,完成不同的任务。推出手机游戏这样的纪念品,瞄准的正是节目的年轻受众,甚至低龄受众。下载量超亿次和日活跃用户几百万的数字,证明《爸爸去哪儿》成功将电视体验跨媒介延展到了手机媒体。
2.电影。2013年12月27日,《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在雪乡落幕。随后,电影版《爸爸去哪儿》马不停蹄地于马年大年初一(2014年1月31日)登上了大银幕。真人秀节目拍成电影不乏先例,如《中国好声音》。但与《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重新构思一个真实版“好声音”学员的励志故事不同,电影版《爸爸去哪儿》与真人秀节目中的情节一脉相承,“完成任务”依然是主要内容,不过任务和拍摄阵容都升级了。选择在贺岁档上映,电影版《爸爸去哪儿》延续了真人秀的节目理念,温馨的父子情又恰好契合了合家欢的节日气氛,首日票房即有9167万,总票房高达7亿,可见受众对于电影这样的纪念品接受度相当高,较显著地起到了延伸体验的作用。
3.图书。《爸爸去哪儿》在2014年1月接连推出了第三种纪念品——同名图书。该书以15万文字、150张彩照的篇幅,再现了真人秀节目中的精彩瞬间,披露了大量幕后采访内容,总结了5对父子的互动实例,并用优美的文笔增强故事性和可读性,一上市便居开卷非虚构畅销书榜第二名。出书是很多热门电视节目的“必选课”。图书虽与电视同为传统媒体,但其长处在于可反复阅读和内涵有深度。作为亲子教育读本,该书图文并茂的形式有利于父母和小孩一起阅读,并逐渐领会5组家庭的不同教育理念,进而融入到自己的家庭观、教育观。相对而言,图书这种纪念品的体验延伸效果可以说是最深入、最细致的。
4.动画片。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面世之前,金鹰卡通卫视《爸爸去哪儿》动画片于2014年5月先行一步,创造性地将真人秀节目情景化、故事化、童话化,开创了综艺动画化的先河。动画版《爸爸去哪儿》以一场神秘的“穿越”拉开帷幕,讲述了五对明星亲子接受新的挑战任务来到动漫星球,在动漫世界另一对叫兽父子的协同帮助下,克服动漫星球中《妈妈去哪儿》等节目组和粉丝的重重阻扰而重新得到大家认可的故事。⑭动画片中还增加了“哪鹅”这样的新角色,兼具“呆”“萌”“贱”等时下流行元素,更切合动画片受众的观赏口味。相较于真人秀节目,动画版《爸爸去哪儿》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用新元素为儿童受众延续、扩展了体验乐趣。
注释
①曾茜:《〈爸爸2〉人气秒杀世界杯》[N],《长沙晚报》,2014-06-22(A8)。
②④⑤⑦⑧⑨⑩⑪⑫⑬(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著,毕崇毅译:《体验经济》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10页,19页,51页,57页,61页,61页,62页,68页,67页,67页。
③张承耀:《体验经济的六大特征》[J],《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4期。
⑥李翔:《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特征探析》[J],《现代视听》,2010年第4期。
⑭《〈爸爸去哪儿〉动画片强势登陆金鹰卡通!》[EB/OL],http://www.aniworld.tv/index.php?m=content&c=in dex&a=show&catid=7&id=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