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矛盾的化解和处理——借鉴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2014-08-15 00:49翟玉晓
三晋基层治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正确处理矛盾利益

翟玉晓

(中共日照市委党校,山东 日照 276826)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1]因此,新形势下重温毛泽东关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战略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提出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初步探索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初步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治国的新经验,提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后,应针对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标志着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初步形成。

(一)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苏联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时任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内部矛盾。尽管后来斯大林否定了自己,但对于矛盾的性质问题仍然缺乏正确的认识。斯大林去世,而后上台的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进行了全盘否定,这直接导致了国际共产主义思想出现混乱局面和部分东欧国家的社会动荡。1956年6月至10月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本来两起事件只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反映,但却因将群众闹事当成对抗性的矛盾来看待,使矛盾由群众闹事演变为民众与政府的激烈对抗。

同时在中国国内,1956年下半年起,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食品和日用品短缺,部分学生、工人和军人在升学、就业、安置方面遇到问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的问题,但是有些干部却认为,“凡是与政府闹事的就是敌我矛盾”。当时党内存在着对人民内部矛盾“还不认识,还企图用过去的方法对待新问题”、试图“用解决第一类矛盾的方法去解决第二类矛盾”[2]等错误认识。刚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

从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批判,到波兰和匈牙利事件的发生,再到国内的群体性事件,毛泽东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能否正确区分并妥善处理这些不同性质的矛盾,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人民政权的存亡。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用矛盾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矛盾的问题,打破了“社会主义无矛盾”的定论。他明确指出:“许多人不敢公开承认我国人民内部还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得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不懂得在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3]在此,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当时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旋律。

(二)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新的应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独创性贡献,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毛泽东提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他强调处理两类矛盾时,应划清两种界线。解决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问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问题。当然敌我问题也是一种是非问题,但却是和人民内部矛盾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类是非问题。如果混淆了这两种界限,实践中就会出现偏差。

2.毛泽东提出了解决两类矛盾的基本方法。他说:“我们历来主张,在人民民主下面解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因为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的对抗性矛盾,不能不采用专政的方法。而人民内部矛盾一般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决。

3.毛泽东提出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他说:“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要防止人民内部矛盾向敌我矛盾转化,同时促进敌我矛盾向人民内部矛盾转化。

4.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两类矛盾中,毛泽东的思考重心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他不仅提出:怎样处理好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一门科学,而且特别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总题目”。毛泽东的这一论述,具有重要意义。

5.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具体方法。例如,在经济工作上,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法,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在科学文化上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法;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采取“互相监督,长期共存”的方法等等。

二、当前社会存在矛盾的状况与原因

(一)当前社会矛盾的表现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经济体制的变革、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变迁,社会各种具体利益矛盾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当前的社会矛盾既延续了20世纪50年代人民内部矛盾的某些特点和内容,又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和变化规律。

总体上看,当前的社会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劳动关系中的劳资矛盾、就业矛盾;二是城乡关系中的中心化与边缘化的矛盾;三是公共生活关系中的公共利益部门化、私人化与管理的越位和缺位等矛盾;四是党群、干群关系矛盾等等。

(二)社会矛盾出现的原因分析

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当前社会矛盾出现的核心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上出现了几个具有明显特征的阶层,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经理人员阶层和民工阶层等。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一大批传统产业工人失业下岗,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下降折射出的改革给他们带来的阵痛和落差感尤为强烈;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却因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障碍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从而产生失落。这种利益的分化与调整容易使部分人群形成“相对剥夺感”,从而产生比较尖锐的社会矛盾。

改革开放后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各群体、各阶层的收入都比改革前有明显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的深入,各群体、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引起不均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改革的整体目标是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力,但由于具体的实施必须根据当时我国的政治发展和各行业发展的不同特征来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这样便使得改革的步骤和时间不一,改革中应用的具体对策也不同,所以也必然对不同群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弱点和消极因素,也必然加大了这种利益的非均衡性。

当前,贫富之间、干群之间、私营企业劳资双方、城乡居民之间、国有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冲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和冲突已经开始呈现出多样化、深层次和尖锐性的特征。

三、借鉴毛泽东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它的非对抗性,是在总的目标与指导思想一致的前提下,具体利益分配与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与分歧。这是它同对抗性阶级矛盾的本质区别。正因为这种区别,处理与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手段与方法,就应该与处理对抗性阶级矛盾的方法严格区分开来,只能用和平与民主的方法来解决。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用了很大篇幅阐述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这对我们解决当前的社会稳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统筹兼顾,尽量安排好矛盾各方的物质利益

如前所述,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各个利益群体在物质生活资料分配上的差别,是由于客观与主观原因而引起的物质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在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生产力还很不发达的前提下,在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还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的前提下,这种事实上不平等的存在也是一种必然。但问题是不能让这种利益分配上的差异和不平等扩大,相反,还要从制度安排与具体政策上,尽可能缩小这种差异,减少不平等现象的存在。

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毛泽东认为最重要就是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处理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尽量安排好各方面的利益,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最基本方法,但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在物质生活资料总体处于短缺的经济状态下,无论怎么兼顾,都不可能满足各方面的利益,达到完全的平等,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距与不平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仅仅依靠物质的力量,还必须运用精神的力量来防止矛盾的冲突和激化。这种精神力量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要用说服的方法,来消除由于物质利益上的差距与矛盾而引起的思想认识的分歧与矛盾。通过详尽周密的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各个利益群体,特别是暂时无法照顾到与安排好的利益群体,服从大局,立足长远,克服暂时的困难,努力地生产与工作,通过增加全社会物质财富总量,最终解决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差异与矛盾。

3.处理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则就是要有利于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各个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与矛盾,不利于全体社会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因此,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将矛盾各方的分歧最小化,将矛盾各方的思想与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需要与长远规划上来。这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处理现阶段社会矛盾的总体原则。

总之,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成果,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理论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的社会经济与意识形态结构中,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而这正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与实践的精髓所在。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R].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49-650.

[2][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9,213.

猜你喜欢
正确处理矛盾利益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正确处理余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正确处理余数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节选)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