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敏
(安徽大学 人事处,安徽 合肥230601)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却往往缺乏精神和心灵的寄托,进而引发对个人生命及存在价值的怀疑与困惑。针对这种状况,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倡生命教育思想,并逐渐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近些年国内高校淡漠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自杀、杀人事件屡有出现。为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注生命问题显得十分迫切。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承担着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尤其是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其历史使命任重道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体现自身的价值,必须以学生个体生命活动为基础,重视生命关怀,彰显生命的向度。
首先,关注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通过对现实社会中人的观察和教育,引导被教育者认识个体和人生的价值;生命教育也强调以人为本,让受教育者认识人的自然生命,通过对自然生命的自我体验了解生命的价值,进而确立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所以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注生命问题是一种必然。
其次,关注生命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1]67大学生从离开父母进入高校的那一天起,就受到诸如独立生活、情感、学习和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困扰,加之受现代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自己。他们对生活和生命感到困惑、消沉、绝望,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自残、自杀、杀人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敢于承担起生命教育的责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问题,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再次,关注生命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维度。[2]57目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过高,偏离了现实,缺乏可操作性,主要表现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把握不准,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关注与培养,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地酿成了许多悲剧。基于此,将生命关怀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问题,提高其精神境界,引导其用健康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去认识和看待现实社会中的矛盾,以积极的心态和不屈的斗志迎接生活的挑战。
生命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帮助其提升生命价值,是一种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生命问题的关注和审察,必须以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为目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生命的境界。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认识生命为起点。[2]57人作为生命体首先体现的是自然生命,然后才是价值生命。生命教育之所以说是一种生命整体的教育,就是指既要关注学生自然生命的发育和成长,也要关注其价值生命的发展和完善。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作为生命肉体和灵魂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对不同的学生来讲,生命又是独特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生命关怀教育,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大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力和个性,因材施教;而就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讲,同一内容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推进教育的特色化,让具有差异化的不同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和途径。这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展现。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理解生命为关键。[2]5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生命本体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对其情感需要的关注上。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感情萌动,既渴望被追求,也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同,从而找到成就感,并以此衡量自己的成功及生命存在的意义。学生的情感需要属于心理需要部分,是高层次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关心并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通过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往往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不断提升生命境界为目标。理想和信仰是人的最高精神追求,精神领域幸福感的满足以及个体价值生命的实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帮助其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剖析相关理论的时代内涵,使学生在个人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深刻认识生命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配合和促进下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片面地执着于灌输式教育,缺乏生命互动的情境交流;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忽视学生生命体验,漠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未能关注并尊重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为克服这些弊端,必须从生命关怀的视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
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促进生命教育课程化和专业化。[3]82-83就其本质而言,生命教育既肯定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又在个体生命体验中引导学生认知生命的社会价值。生命教育的这种价值倾向使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就其基本的价值选择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既强调了人的自然生命是一切社会精神活动的前提,也注重以唯物辩证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系统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生命关怀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它能够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传播有关生命存在、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世界观、生命观、人生观。开设生命关怀教育课程需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教师必须掌握生命关怀教育理论及实践技巧,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准确定位,唤醒大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2]57-58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有一次,离开了生命体,其余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也变得毫无意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不能忽略学生的生命主体地位,要对生命个体体现尊重和关怀。过分地放任学生,认为少管或者不管就是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要改变错误认识,一方面要树立学生本位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教育大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提高其对自身生命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是具备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的成人,教育方式要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通过双向互动交流,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感受到获得尊重,从而自觉增强生命主体意识,产生对生活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唤醒大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不仅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更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召唤,从而能够尊重自己的生命,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进而培养求真、务实、创新的精神,学会关爱和宽容,完善其人格的塑造,以美好的心灵和爱的情怀直面生活和人生。
再次,要找准切入点,创新生命教育的渠道和载体。[4]49高校开展生命教育要结合实际,并需要创新渠道,注重整合生命教育课程和学校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将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及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并努力践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幸福感是生命个体对当前生活的真实评价和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幸福观,端正人生态度,并借助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够积极面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此外还要通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奉献而收获幸福,促进个人品质和修养的提高及生命价值的提升。[5]53另外,为解决高校学生在面对生命问题所产生的负面情绪,高校应招聘心理辅导员(或称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及时消除错误见解,改正认识。建立岗位责任制,心理辅导员应对分管院系深入调研,及时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既拉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现实距离,也缩短了他们的心灵距离。高校也可通过设立心理协会定期开展相关的心理咨询活动,邀请心理学专家给学生现场解答心理困惑。或举办专场讲座,为学生提供畅通的心理交流平台,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最后,要优化环境,增强生命教育的现实针对性。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大学生生命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系统中进行的。这种环境首先就是作为学生生存的校园环境,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满足学生衣、食、住、行、学需要的校园硬件环境。它属于物质层面,依赖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掌握和改变;二是直接关系学生求学、人格塑造、生命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软件环境。它属于精神层面,包括积极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健康的舆论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这两个层面的环境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要认真研究,积极营造并下大力气进行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生命关怀教育的重要任务。当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生命关怀仅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不够的,应将校园环境的优化与学生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命教育的社会实践中体验生命的意义,理解生命的价值并尊重生命。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学生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去进行大胆的尝试。比如可以让学生深入到工厂、医院、敬老院、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社区,让他们充分感悟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存的价值,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死亡,珍爱生命,进而达到珍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目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导其建构生命的终极关怀,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
[1]许岩,翟永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观教育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11).
[2]王志华.生命关怀教育: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J].中国高等教育,2008(5).
[3]韩小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难点与突破——以生命教育为视角[J].教学与研究,2010(8).
[4]何仁辉,蒋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定位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3).
[5]李敏昌,邵灵红,刘华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关怀的实施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