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模式研究

2014-08-15 00:51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基地财务管理专业

王 冰

(福建江夏学院 会计学院,福建 福州 320108;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综合素质和技能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平台,能够为学生创造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但办学晚、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其对实践教学基地的需求更紧迫。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是培养企业财务规划与管理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不仅要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等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为财务管理专业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渠道。财务管理的学习是以资本市场、价值以及决策为中心展开的[1],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是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学生亲身体验财务管理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及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素质的高低和就业去向。对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能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改变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将理论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和培育人才的质量,在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国外的现有模式

国外已有很多成功实践教学模式,丹麦的“模拟公司”模式让学生在公司每一部分轮岗操作,在仿真商务活动中了解各个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到辅助作用,可极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德国的 “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将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学生在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企业承担了主要经费和责任,学生在企业中的时间高于在学校的时间,企业成了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们成了学徒。美国的 “技术准备计划”模式整合了中等教育和中等后教育以及学术和职业技术课程,使学生在统一的课程内获得数学、科学和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把学生导向某一特定职业领域,通过技术准备计划,整合就业、升学、终身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和教育效率等多个目标,进行以工作为本位的学习,通过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中应用理论,满足学生在工作环境中继续学习的要求。

在这些国家的实践教学模式中,不仅是短暂的实习、参观或在做中学,而是一种更深入和广泛的工作本位学习。虽然这些模式多数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平民化,其对于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具有较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尤其在许多高校的实习流于形式的前提下,对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具有重要价值。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专业自从1998年正式设立以来,各高校在不断学习和创新,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如 “订单式培养”、 “工学交替”等实践教学模式,但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模式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挂牌参观

许多学校为了面子和宣传需要,通过各种关系,寻找挂牌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签订合同后却很少沟通,对实习基地的管理不到位。看上去实践教学基地很多,但运行的模式主要是学期末带学生过去参观游览一番,不能起到真正的实践教学作用。对于企业而言,财务会计部门是其核心部门,很多资料具有保密性,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即使接受了实习生,也是干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另外对于小企业,一般只有会计部门,没有财务部门,对于投资、筹资和融资方面的实践就难有机会,只有大的企业才有这样的机构,而大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培养将来不会留在企业工作的人。因此很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了挂牌参观的企业。

(二)放羊式管理

目前国内的高校,对于本科的实习,多数采取的是放羊式管理,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兼具找工作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专业实习其实已经变成了找工作实习,很多同学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找不到对口专业,干了别的工作,把财务管理专业的东西丢掉了。这对于学生的将来和学校的教育来说都是一种失败。另外,实习考核难度大,不同的单位和经济业务,企业中不同的指导老师的考核标准会不同,影响到实习效果。可见很多高校的实习都是流于形式,考核成绩不客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弱

高校财务管理教师的来源大多数是来自高校毕业的硕士、博士生,从高校到高校,双师型教师少,自身缺乏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经验,有些即使拿到了会计职称和注册会计师证,也很少有从事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教师很难胜任与企业相结合指导企业和实践的工作,企业和学校的利益机制不对等,企业亟需的财务高手学校没有,也就没有动力与学校更紧密的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

三、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模式的建议

可见,我国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模式可谓缺乏实质性内容,无法让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习过程中切实进入财务管理这一行业,只能是走马观花。为此,笔者提出三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模式。

(一)与企业深度融合模式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现状想让每个学校和专业都建立像美国和德国那样的深度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模式很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属于学校管理,要以互利互惠为原则,经常保持联系,通过信息反馈为后续基地运作提供宝贵经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学校要与企业共同商定教学和实践实习计划,让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企业度过。学校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主动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活动。企业的工程师要经常到学校去给学生上实践课程,高校的教师也要定期到企业中去进修和提高,并把这一形式固定常态化[2]。使学生、教师走进企业,企业家走进学校。通过多种模式与各种类型的公司进行合作,对于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推荐到不同类型的公司进行实践、实习。课程实习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如证券投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利用人才的优势为证券期货公司服务,高校教师到相关部门从事科研和实践活动。提高证券期货公司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从而增加其业务量和知名度;证券期货公司利用自身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的优势,为高校提供较多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机会,增强高校的科研力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就业。让优秀的企业对学校的资源形成依赖,实现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多方面共赢。

(二)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财务管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或者企业在高校设立自己的专业。因为高校具备人才培养、理论创新、科学研究等优势,企业则具备一线实践经验,学校和企业要进行多元合作,资源共享。要实现这一模式,政府应撮合相应层次的学校和相应层次的企业进行共建,提供相应的优惠措施和条件,促使各单位加强领导,增加专项经费,保障实践教学条件。企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低成本地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选拔表现优异的学生作为企业的员工。学校则可让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深入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从应收账款的管理、存货管理到企业的销售预测、投融资分析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安排企业的指导教师或学校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在工作中学习知识,企业则利用学生的劳动力,增加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人手,减少本部门的工作量和成本,保证实践基地的相对稳定性。可以发挥会计学会的作用,利用会计学会为财务管理专业挑选优秀合适的企业共建[1]。

(三)校办企业模式

学校可以自己成立相应的企业,如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一些金融财务服务咨询公司,利用学校的教师和其他一些资源优势为社会服务。同时,学生在自己的学校企业中进行实践和实习,管理和运行方面会更简单有效。这种模式需要学校在招聘教师人才时就应该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经验,不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人员,避免教师在实践环节能力跟不上。当然,就现有已经存在的现象,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去进修,甚至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或在自己的企业里边工作边摸索,获取实践教学经验。当企业遇到难题时,学校的财务管理教师可以成立工作组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学生也达到了学习实践的目的。但这种模式要注意在教育和办企业之间寻找平衡点,不能将高校的教育主体丢弃。

以上三种模式学校可以并行采用,多元化运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要注意几点:一是要从学生和教师的源头入手,学校引入教师时要有实践经验的把关,招收学生时要与企业合作。二是改革现有教学体系,从时间安排上,每个学期分出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的时间。三是基于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定制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证券投资分析能力、项目评估分析能力、公司理财能力、金融管理能力等多项技能,这要求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上多样化。学校制定一系列的实习过程,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将学生的会计学习、投资分析实践、财务计划预测实践、筹资决策实践和营运资本管理实践环节融入到整个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去。

[1]李心合.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会计研究,2006 (7):45-51.

[2]罗辉勇.法学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0,13 (3):97-101.

猜你喜欢
基地财务管理专业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财务管理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我的基地我的连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