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艺 李晓秀
(1.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
对于野生动物的圈养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野生动物与人类是朋友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了解逐渐增加,在对野生动物进行圈养的过程中出现了野生动物患有疾病的情况,例如禽流感这是人们如今都谈之色变的话题,这是与野生动物的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的疾病爆发。因此在面对野生动物的疾病爆发时,我们应首先对野生动物疾病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尽快控制病情。
(1)发病资料。北京动物园保存的一年间共中发病记录,共例次记录。(2)动物分类。禽类动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3)发病因素。把发病因素划分为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营养性因素、肿瘤、不确定因素。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致病性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因素。化学性因素包括无机和有机、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物理性因素包括机械力量、高温、低温、电流、激光、电离辐射等因素。营养性因素包括能量、蛋白、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过多或不足。肿瘤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肿瘤发生。不确定因素包括上述因素以外因素、或不明确因素等的综合。疾病系统以疾病发生的部位为主,结合临床表现,划分为被皮系统主要包括头、颈、躯干部位的皮肤、毛发、羽毛等呼吸系统主要咽喉、气管、肺等部位,或发烧、感冒、肺炎等。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腔、消化道等部位,或拉稀、腹泻、梗阻等。泌尿和生殖系统主要包括泌尿生殖系统,或难产、流产,子宫炎等。神经和肌肉系统主要包括神经肌肉症状,如瘫痪、肌颤、中暑等。血液循环系统主要包括血液、淋巴系统,如贫血、水肿、血液寄生虫等。四肢主要包括兽类的四肢、蹄和禽类的爪、腿、翅及其皮肤上所有疾病。眼部主要包括眼睛及眼睑部位的疾病。其他系统,主要包括上述各系统不能涵盖的疾病。(4)计算。以某一系统或月份为范围,计算某一因素引起的疾病数占该系统或月份总发病数的百分比。(5)分析。对比某一范围内各因素发病百分比的大小,分析其中的原因。
根据统计显示,统计的动物园共使用18类36种疫苗,预防31种疫病。其中哺乳动物使用14类24种疫苗,预防24种疫病;禽类使用4类12种疫苗,预防7种疫病。以抗病毒性疫苗为主,另有预防魏氏梭菌、炭疽、巴氏杆菌、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抗菌性疫苗。仅有北京动物园使用的“鹿用魏氏梭菌A”疫苗是自家菌制作的疫苗,流感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为人用的疫苗。
在圈养野生动物中最经常发生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由此可知在圈养野生动物的时候经常引发动物疾病的部位是消化系统,尤其是食肉性的动物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几率是最大的也是动物中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最多的动物。野生动物在野外主要为食物奔波,每日要花大量的时间寻找、捕获、分争食物,甚至进食腐败变质的食物。但在圈养环境下食物的提供是有保证的,根据其食物特性提供其需要的食物,并且有质量保障。所以,在圈养条件下,动物发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主要表现的是拉稀、腹胀、消化不良、寄生虫感染等,特别是在节假日后,由于游客过分地投喂导致动物出现拉稀的病例急剧增加,因吃塑料袋等异物出现肠梗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群养动物中,也会出现由于动物之间相互争食,部分动物进食精料过多出现拉稀或消化不良。致病菌的作用也是消化系统发病多的原因之一,如病毒性的传染口炎、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性肠炎等等。所以,提供合适的饲料量和合理饲料结构、在节假日适当的减少精饲料的供给、适时分群饲养等措施是减少动物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有许多动物的发病因素是生物性因素引起的,例如:细菌、病毒等都是引起动物发病的原因,同一种细菌在不同的动物上所引起的疾病是不同的,同样在同一种动物身上不同的细菌或者是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照顾或者是观察动物的时候应注意动物与平常的不同之处加以注意,针对一些致病率较高的动物的时候应及时预防,比如给动物打预防针或者是经常的进行消毒等都是可以很好的预防或者是减少动物患有疾病的几率。
定期的检查环境,对环境进行消毒,会减少或者是消灭我们经常看到或是在环境中经常存在的细菌、病毒,并且保证野生动物的食物质量,在不能保证食物质量的情况下例如食物发潮、变质等就不能给动物使用,因为这会使野生动物产生消化系统疾病。野生动物用食时要根据情况对野生动物的食物进行控制,这样可以避免因使用的食物过多而引起动物的消化不良。同时在野生动物进行生产的时候应将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避免细菌感染等情况的产生同对于幼崽起到保护的作用。对于野生动物疾病进行预防时,应从生活以及环境中就开始进行预防,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动物患有疾病的几率,同时在动物患有疾病的时候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患有疾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进行救助。
野生动物的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有的是动物与人都可以患的,例如猴豆、埃博拉出血热、日本脑炎等都是人和动物可以共同患有的病症,因此有的人因为这些疾病而讨厌动物,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带有疾病的动物,在野生动物中也有不带疾病的动物,例如圈养的动物,野生动物在圈养的过程中很少与外界接触,并且在野生动物圈养的过程中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看护,发现病情就会立刻就医,保证野生动物的安全,并在日常的生活中会对野生动物进行日常的检查,预防野生动物疾病。野生动物患有疾病大多数是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生活在细菌与病毒少的环境中疾病自然就会减少。因此在面对野生动物的时候我们应以良好的心态,正确的认识面对野生动物。
对于野生动物疾病我们应及时预防,在野生动物已经患病的时候,我们应该需找其患病的原因并且进行分析,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确定病情,同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患有疾病的野生动物以及野生动物疾病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样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良好的结果。
[1]刘燕,刘金鹏,张成林,等.大灰袋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野生动物,2011,32(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