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怀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100080)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基本方面之一,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P69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P1094,1095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就是党的一切活动必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能够始终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就是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包括: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3]P675在经济上,要使一切“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3]P678在文化上,要实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纲领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在这一纲领的指引下,中国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时,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好的十个方面的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提出制定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使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新要求,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还明确了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目标。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改革目标,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将推动我国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作的《为人民服务》演讲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2]P1004-1006
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到党章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重于泰山的崇高使命感。这种使命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事业勇往直前、奋不顾身、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实践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诺言。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根本,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一切活动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利益得到了维护和发展,人民生活富足安宁兴旺,国家就会兴旺发达,党的执政活动就卓有成效,就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落实十八大提出的这一要求,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勇于开拓、敢于担当,多做让人民满意的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
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专门讲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问题。他认为,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从土地、劳动、穿衣、吃饭、住房、柴米油盐、疾病卫生、婚姻、小孩上学等事情上做好,才能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毛泽东针对陕甘宁辖区某些工作人员轻视群众物质利益和对群众竭泽而渔的思想和做法,提出:“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3]P467事实上,在中国革命的整个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如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激发了群众支援革命战争的热情,为建立新中国夯实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民群众通过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求所激发出的动力来实现的。随着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出的城乡各项改革开放措施,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并在上世纪末达到总体小康水平。进入本世纪以来,农村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人口大病医疗保险、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65元养老金等政策,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实践证明,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目的最终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仍然包括土地、住房、劳动、就业、出行、文化娱乐、穿衣、吃饭、柴米油盐、医疗、卫生、婚姻、子女上学、养老、安全等等要素。十八大报告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当前,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要努力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等各个方面。[4]P94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激励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建立一个透明的由人民群众可以直接或间接主导的公平、正义、平等的法制社会体系,从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得到有效的均衡和保障。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对此作了简明的表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2]P1031毛泽东在1956年曾说过,“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有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5]P490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就是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宣传机制和引领机制,把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经过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到基层群众中去,依靠基层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党的主张和目标,从而形成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良好局面。
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6]P139为了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党和政府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2]P790“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7]P423相信群众,就是坚信人民群众具有智慧和创造力;就是坚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就是坚信人民群众具有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纪律性。只有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赋予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党和国家在各项工作中的活力,党和国家也才能在取得广泛的民意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以减少人民群众为维护切身利益被迫频繁越级上访等付出巨大代价所形成的倒逼改良社会管理机制的行为。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4]P29这就是党在新时期确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有效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从而实现参与社会管理所规划的一幅宏伟蓝图。
1937年毛泽东曾指出:“我们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坚固的团结,是为着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目的。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有待于我们宣传、鼓动和组织的工作。”“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百折不挠、艰苦卓绝、耐心而不怕麻烦的努力”。[6]P278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往往涉及到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执政党,要把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整齐划一地处理好、平衡好,显然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因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一方面必须保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必须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使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得到理解和执行。所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经过向群众进行宣传、解释,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转化为自觉行动。事实上,在党的历史上,许多重大政策的实施都经过了向群众宣传教育,让群众逐步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方法,使广大农民亲身感受到土地承包给自己带来的实惠,逐步接受并确立起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使我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基础不扎实;人口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住房改善带来压力;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遭遇土地、水电煤油等资源瓶颈和生态瓶颈;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贫富差异难以短期削除。上述问题反映在老百姓生活中,往往表现为就业难度加大,耕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生活水平提高不快,幸福指数降低等,这样就会影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因此,必须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我国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认清当前所处的现实阶段,明白眼前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原因,正确理解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
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党的责任在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让群众觉悟起来,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走向富裕,不搞命令主义和包办代替。相信和依靠群众,必须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毛泽东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同时,迁就、放任群众中的落后东西,放弃领导责任,就是领导工作中的尾巴主义。“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3]P1095
坚持引领群众,要发挥好党领导群众的作用。要正确看待群众中存在的各种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认真分析其原因,以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观念、正确的政策措施来教育引领群众,使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不断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一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也是一项重大惠民工程,但是,在落实这一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牵涉到征用土地、拆迁房屋等等一系列短时期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何发挥党的领导作用,通过群众的理解、群众的意愿和群众的行动来共同完成这一工程呢?一是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有关政策法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二是要设身处地了解群众的困难,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群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三是坚持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把工作做到每一个人头上。反对“好的出发点可以代替好的结果”的思想,反对只重视多数人不关注个别人,反对作风粗鲁态度蛮横。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党的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也是认识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经验和知识是最丰富的、最宝贵的,是党的智慧的源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P899
毛泽东指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2]P71他指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2]P47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党的事业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只有当党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代表他们的意见时,才会得到群众的彻底赞同。因此,他指出:“我们的党员在中国人口中当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只有当这一小部分人反映大多数人的意见,并为他们的利益而工作时,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才是健康的。 ”[2]P186-187
毛泽东还强调通过走群众路线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他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8]P456-465深入群众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主要方式。通过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倾听群众的呼声,把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符合群众实际需要的系统意见,集中起来以供党的组织决策参考,自然就保持和增强了党与群众的联系,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之前就能够充分和及时地吸收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做到党的政策不脱离群众,群众利益得到党的维护,通过党和群众相互促进和推动,使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不断地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毛泽东指出,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自人民群众,力量来自人民群众,智慧来自人民群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向人民群众学习。他说:“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9]P324只有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提高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预知即将出现新情况新变化以及采取对应的新政策新措施。因此,必须反对个人专断,反对一个人说了算。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集思广益,避免看待问题产生片面性、主观性。同时,还要通过发扬民主作风,让群众敢于讲真话,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包括反对意见,以便查找漏洞,改进工作方法,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在总结群众实践和群众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集中全民和全党的智慧丰富和发展党的科学理论,并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各个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实事求是地调整、补充和完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便适时地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变化和提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正确地认识世界是为了科学地改造世界。从群众中获得的正确认识在变成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后还必须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毛泽东指出:“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10]P1319只有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通过群众的实践检验,才能看出这些方针、政策和措施是否正确合理,以便做出及时的修正、补充、完善。党的历史上的一些“左”的政策,往往由于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执行起来困难重重,不仅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往往还给人民群众造成重大的利益损失,最终不得不进行大幅调整甚至完全废止。[11]还有一些错误政策则是因为不顾人心向背,强行推行,造成群众疲于应付,劳民伤财,最后虚收政绩,实际祸害百姓,无果而终。因此,对于那些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缺乏群众认同,甚至严重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作风必须坚决纠正。事实证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就会在党的领导下把执行政策变成为自觉的行动。
历史证明,毛泽东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思想,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彻底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之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生产方式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已发生重大变化,[12]按照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应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汲取和发展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精髓,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进一步创新群众路线思想的内涵和方法。既不把走群众路线搞成群众运动或政治运动,也不放松群众路线,甚至脱离群众,危害群众,始终把走群众路线当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保护群众,特别是从政策和法律上保障和维护群众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重要渠道。
十八大报告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4]P51同时还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及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这为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注入了新的内涵,确立了新的方法,使党的群众路线具有了制度性和稳定性。这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这对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毛泽东选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文集(第 6卷)[M].人民出版社,1999.
[8]毛泽东文集(第 5卷)[M].人民出版社,1977.
[9]毛泽东文集(第 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毛泽东选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朱盼玲.勒庞与马克思的群体思想对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启示[J].如阳学院学报,2012,(2).
[12]李激汉.结构分析:研究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新方法[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