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京雷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450121)
据调查,截至到2013年6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为4.66亿人,成为了中国网民中的主力军[1]。北京公安部门统计的数字显示,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有80%的青少年因为网络成瘾而中断学业[2]。如何应对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是一个摆在社会、学校、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网络游戏,英文称Online Game,是通过互联网把单个电脑联系起来的互动游戏模式。在网络游戏中,单个电脑的控制者被称为“玩家”,除了有一台电脑作为客户端之外,还要有一台电脑作为服务端的主机,才能正常的游戏。
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其中19~3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占78.8%。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1]。许多青少年逐渐将网络游戏作为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比例为77.6%,大学生为61.2%。违法犯罪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的比例高达94.7%。从玩家的年龄结构来看,10~12岁的比例为24.2%;13~16岁为61.4%,16岁以下青少年已成为参与网络游戏的主体[3]。根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到1.65亿,相比2012年略有提升,增加约908万人。最近半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5.8%,略高于城镇[1]。
网络游戏的高投入、高回报率,引诱广大网络游戏运营商纷纷开发出各类网络游戏以此来满足不同需要的人群,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将网络游戏植入网站的链接之中,当打开不少网站时,那些制作粗糙、色情、暴力的网络游戏插件强行弹出,其中不乏夹杂着暴力、色情等内容。根据《2011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的显示,仅2011年一年间,就有646部网络游戏向文化部申报或申请备案。青少年正是处于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同价值导向的多元化的网络游戏容易对青少年自身成长带来不确定性,也导致学校、家长难以真正把握孩子的成长轨迹和内心的心理发展。
据统计,选择在家里玩网络游戏的中小学生为70.7%,选择在学校、网吧玩网络游戏的中小学生分别为7.1%、11.9%。同时,玩免费游戏者居多,中小学生为69.9%,大学生72.2%[3]。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少年上网方式多样化及便捷化,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的渠道具有了多样化的特点。这样容易使得青少年在接触网络的同时很容易陷入网瘾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9)》的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大约有2404万人,其中18~29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为30.2%,约为726万人,在这726万的网瘾青少年中,把“玩网络游戏”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游戏成瘾”的占47.9%,约为347万人[4]。
目前,在城市中,青少年主要在家庭里参与网络游戏,而农村青少年则在公共网吧参与网络游戏。过长时间打游戏造成青少年的体质下降,性格变得孤僻,社交能力与语言能力呈下降趋势,并且不少网络游戏都渲染暴力打斗、枪战、单挑为主,造成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在对待暴力的态度上,明显趋向偏激化。据统计,网瘾青少年对不良行为的容忍度比非网瘾青少年高。如在对待“打人”的行为态度时,网瘾青年只有48.4%认为“绝对不可以”。
网络游戏成瘾 (Internet and Game Addiction,简称IGA),在国外最早称为沉迷性视频游戏使用或病态性的视频游戏沉迷,是指过度沉迷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并在游戏过程中产生心理、生理的满足感,一旦脱离了网络游戏的环境,将会产生失落、挫折、自闭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的一种病态行为。
2008年11月9日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公布,其中对网络成瘾的一个客观标准就是每日上网时间是否超过6小时。事实上很多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时间远远超过6小时。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每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上网时间约为80.2分钟,网瘾程度越重的网瘾青少年平均上网时间越长,重度网瘾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35.5分钟,比所有青少年网民每天上网时间的均值(80.2分钟)多出55.3分钟,是无网瘾倾向的青少年网民每天上网时间的近两倍。调查结果显示,在上网目的方面,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之间差别最大的是上网目的为玩网络游戏,67.5%的网瘾人员都是选择玩网络游戏[4],网瘾青少年中选择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远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可见,网瘾青少年上网更多是为了玩网络游戏,而非网瘾青少年则可能利用网络来学习或工作。
玩网络游戏,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很多痴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长期通宵达旦地玩游戏,精神高度集中,以至于引起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性症状。为了在游戏世界里寻求满足感,不得不长期在线玩游戏,导致生活无规律,正常的作息习惯被打破,长此以往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一旦断网下线,个体就变得萎靡不振,自控能力下降,高度的神经过敏,严重的更是逐渐丧失自我认知和社会感知,脱离社会。
网络游戏成瘾归根结底是沉迷于虚拟的人际关系,满足于虚拟世界里称王称霸,导致自我内心急剧膨胀。长此以往,容易形成对周边事物认知的自我阻断,不再主动去探求周边的社会,与正常社会交往脱节。同时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中的角色身份转换也容易让网络游戏成瘾者对自我的定位出现偏差,将虚拟世界与现实混同,当最终知晓虚拟世界里的强大并不能真正代表现实社会中的实力时,由此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与失落感更容易刺激本已脆弱的心理,导致性格变得狂躁,严重的甚至发展到仇视社会与身边的人,更加自闭,最终形成自我封闭的畸形人格。
在网络游戏里,谁有钱谁就可以称王称霸,依靠资金的大量投入堆积起来的利益回报,容易让游戏成瘾者丧失正确的价值观,滑向拜金主义的深渊,还易助长游戏成瘾者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游戏中暴力、伤害等情景也助长了其蔑视法律,轻视生命的心态,同时为了维系游戏费用,成瘾者最后会为金钱去铤而走险,这也是诱发青少年暴力犯罪的重要因素,游戏内外双重人格转换及自身性格的孤僻、自闭,都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逐渐丧失理想信念、丧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进而漠视一切事物,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巨大的潜在威胁。
网络游戏成瘾者一般都会伴随着人际交往的障碍,不易与人相处,遇事急躁,不懂得尊重他人,性格偏激,冷漠,与父母、亲人之间严重缺乏情感交流,长久发展下去,会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伤害,家庭关系和亲情关系分崩离析。同时,网络游戏成瘾者浪费父母的血汗钱,不但没有为家庭作出贡献,反而成为了家庭沉重的负担,也违背了中国家庭传统伦理道德。
1.生理危害。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因为通宵达旦的熬夜打游戏,体力严重透支。眨眼次数只有平时的1/3,眼睛缺少润滑,最直接的病就是容易引起视力模糊,重影等症状。手指和手腕因为长时间的点击鼠标,容易造成肌鞘损伤,同时几乎每个游戏成瘾者都伴有神经衰弱、失眠的病症。
2.心理危害。据研究,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在于游戏过程中,大脑分泌一种多巴胺,这种物质能够让人兴奋、情绪激动,还能使人上瘾。随着网瘾的严重程度,身体需要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来维持兴奋状态,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越上网,身体分泌的多巴胺越多,多巴胺越多,身体越兴奋,就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来支撑身体的需要。当成瘾者离开游戏环境回归到现实社会中后,前后的落差感造成心理烦躁、疑神疑鬼,还容易出现迷失自我和出现自我认同混乱的心理问题。由于沉迷网络,从而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长期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问题。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7_40664.htm
[2]常松.解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0,(9).
[3]高英彤.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的特点、趋势及成因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4]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9)[EB/OL].[2010-01].http://edu.qq.com/edunew/diaocha/2009wyb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