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分析

2014-08-15 00:47余梦佳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报告

余梦佳

(江西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和谐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企业的追求不再停留在盈利上面,而要求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即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越来越被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相关的监管部门所重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笔者将通过以下篇幅浅谈自己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理解。

一、社会责任报告

(一)社会责任报告的概念

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又被称为可持续发展报告,最早来源于企业环境报告。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被重视之后成为一种趋势,是目前企业非财务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全球报告对此提出倡议,其地位与日俱增。但中国的社会责任报告存在时间并不长。初具规模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由壳牌公司于1999年发布。随后,宝钢、中国平安等各大企业也纷纷效仿,开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直到今天,社会责任报告更是如日中天,持续升温,企业发布报告的数量一年多于一年。

(二)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理论基础

社会责任报告的产生以及发展虽然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经济的发展、投资者的期盼,是资本市场完善,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必然产物,但是即使是必然的东西,也需要理论基础的支持,才能够经久不衰的存在下去,不被世俗所质疑。笔者认为,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基础主要有如下几个:组织合法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1]。

1.组织合法性理论。组织合法性理论是对社会契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契约理论强调契约关系,将公司与社会看成一种契约关系,其经营发展要尽可能地实现双赢。这就意味着,公司的发展不能只注重自身利益的积累,还要考虑到社会的利益,比如环境保护,职工安排等。但是,契约理论还有一些不是很完善的地方,组织合法性理论进一步拓展了社会契约理论。它认为,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社会公众所期待的目标不是相一致的,那么这个组织就是不成功的,无法被社会所接纳,长期下去一定会被社会所遗弃。公司追求其合法性,不仅表明其遵守相关法规的规定,向社会公众展示其价值取向,也能够改造公司的形象,取得社会公众的信赖。

2.利益相关者理论。上市公司披露的各种报表公告的主要阅读者是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学者对利益相关者涵盖的范围有不同的理解,但都可以概括为能够对企业造成影响或者其利益将受企业影响的个人或者组织。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管理是一种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不论是股东还是其他利益相关者,他们都为公司的发展注入资金或者其他才能,因此,公司的经营活动需要为之承担相应的责任。

3.可持续发展理论。21世纪,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传统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观念已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和谐发展理论,即重视环境保护,产品质量,职工身心安全,等等。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够存活于资本市场,是广大股民的支持。因此,上市公司不能只顾自身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等,必须回报社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这样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增加利益相关者的信心,还能帮助企业早日实现自身目标。

(三)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驱动因素

社会责任报告虽然历史不久,但是重视度却与日俱增,其驱动因素很多。大部分企业都希望能够通过此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据一份研究调查表明,若给中国企业发布可持续报告的动因进行排序,依次是:提升公司形象,对政府政策的重视,企业领导者和舆论压力。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的推动作用还是比较小,主要来自于政府。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巩固自己的形象,得到政府的扶持,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来扩充自己的实力。但是社会责任报告对吸引优秀员工的作用并不明显,在企业创新性方面的推动力不足。

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无论是创业板还是中小板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积极性都较之前大大提高。

(一)披露数量

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总计1001份,同比增长幅度超过30%;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总计1705份,同比增长幅度超过70%[2]。可见,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数量越来越多,企业的积极性似乎也越来越高。但是大部分社会责任报告还只属于年报中的一部分,独立披露的情况较少。2008年,在上交所网站中,仅有3家上市公司将社会责任报告独立披露,占上市公司总数0.35%;2009年,有6家上市公司将社会责任报告单独披露,占上市公司总数0.69%;2010年,增长幅度较大,有268家上市公司独立公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占公司总数的29.98%。独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数量虽然在逐年上升,但是其成长空间依旧很大。

(二)分布情况

社会责任报告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同省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其披露水平也有所差异。总体来说,浙江、福建、广东等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状况良好;而江西、山西、甘肃、陕西、吉林等内陆或者中部地区的披露情况较为欠缺,不少省市连续3年零披露。其中,国有企业是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主体。数据表明,2010年,所有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占比78%;2011年,国有企业占比略微下降,但依旧稳占半壁江山,为58%。

再从行业分布上来看,披露最为积极的是制造业,其次是信息服务业,而农、林、牧、渔业等积极性较为落后。值得关注的是,本应高度重视环境污染的重污染行业,比如金属业、药业等,却没有做到百分百披露,自身并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参与披露。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快的是金融行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由2010年的82家上升至176家,100%的增长幅度仅用一年时间就得以完成。

(三)披露内容

目前,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方面:环境、客户、职工、社区、股东。通过对2008年至201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社区类信息披露的数量最多,主要包含慈善捐赠活动等。这与当今社会宣传的慈善家,和谐社会等相符。此类信息的披露能够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增加社会地位。排在第二位的是股东类信息。关于上市公司目标的理论很多,有一个就是股东权益最大化理论。因此,关注股东的利益,尽可能地给予股东最大回报是上市公司稳定发展的一个必要保证。紧随其后的是环境类信息。由于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号召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因此相关的信息披露情况较好。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环保方面的内容,有助于缓解舆论压力,增加公众的信赖。披露较少的是员工和客户。员工的数据较易从公司内部获取,但客户数据不易取得,而且成本较高,因此披露的积极性最差。

总体来说,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数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可见,企业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其披露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地区分布不均,行业差异较大等,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完善。

三、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建议

(一)健全社会责任相关法律制度

在各类财经网站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搜索上市公司公告的时候,社会责任报告并没有单独列示,大多数依附于年度报告,可见其地位还有待提高。从上述相关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不均衡的问题比较严重。福建等沿海地带披露情况较内陆地区好,国企的披露也较私企集中。呈现出来的这些态势与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的政策紧密相连。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证监局于2007年就开始召集各大上市公司,一起商讨并签订关于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倡议书,又于2008年举办专门培训会引导上市公司如何进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同时,相关部门要求各大辖区的上市公司要积极检查和评价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形成社会责任报告予以披露。除此之外,福建省证监局还在当年正式发布《福建上市公司.证券期货交易机构.证券期货服务机构社会责任指引》来指导上市公司进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予以规范化。不仅地方如此,中央也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国资委于2010年发布一则通知,要求所有央企必须在三年之内开始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这种强硬的手段,怎么不会推进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完善呢?因此,内陆地区某些行业披露较少,主要是由于政府的重视不够。有关部门应该重视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对于企业稳定发展的意义,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引导企业进行披露,强化其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理论研究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政策的推进都不能凭空产生,而需要理论依据来扶持。上文笔者也提及目前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一些主流理论:组织合法性,利益相关等。但是这些理论几乎是引用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某些方面会与我国市场现状有些出入。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社会责任这一方面的工作研究还不够成熟,可以说是正在摸索前行当中。因此,我国学者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在借鉴国外优秀成果的时候,善于思考,结合国内市场发展状态,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编报依据。

(三)强化社会责任报告审查制度

在我们号召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强度的时候,切忌盲目推进,要重视报告的合规合法性。任何一向事物要想长存于世,都应该予以规范化,即要加强审查。有关部门要重视审验企业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是否真实可信,避免对信息使用者造成误解,引起市场混乱。但是目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财务报告,对非财务报告的审查力度不够,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培养具有非财务报告审计才能的专业人士,加强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审查力度,使其更加可靠完善。

[1]杨莎莎.创业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2]宋献中.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统计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6).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报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报告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