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明,辛宪章,姜国晶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035)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各级政协中部分委员是来自各高校的、由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这些政协委员大多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相关专业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政治上光明磊落,大公无私,敢于追求真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具有中国知识分子崇高的良知。人民政协因有这些高素质的委员而获“精英汇聚、智力密集,人才优势”等美誉。然而,如何使高校党外政协委员自身能力更加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要求,一直是摆在统战工作和政协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
1.专业素质。大多数高校党外政协委员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是本专业的带头人,他们在相关的学术和专业上都有突出的成就,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建方面能提出很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他们有一些独特的品质,如专业技术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学术上不断创新、不断追求、锲而不舍,工作态度上坚信科学民主、追求真理,人生观价值观上超凡脱俗、高尚情趣、淡泊名利等。
2.多党合作素质。第一,政治认同。高校党外政协委员能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帮助执政党解决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第二,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政协委员对事物要全面的思考和分析,能够对党委、政府和学校的各方面工作做出自己的评价并及时形成建议和意见。第三,合作共事能力。能够通过各方协调,了解党委和政府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并找到原因,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政治理论素质。政治理论素质决定着政协委员洞察事物、分析事物、明辨是非、参政议政的能力。与普通人相比较,高校党外政协委员除了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外,还要有更加丰富和更加扎实的政治理论水平。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意识,要有坚定的意志,要有宽广的胸怀。
4.社会责任感。高校党外政协委员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大局意识。思想和行动要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校、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在代表特定社会界别、阶层和群体的利益时,也应以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重,善于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全局的代表性的问题,能够在宏观上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要弘扬社会公平正义,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应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
5.文化素质。第一,思维能力。高校党外政协委员应能将自己丰富的知识转变为先进的思想和文化,用灵活和创造性思维来处理事物。要能够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从现象看到本质;能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并能找出多种因素条件下的主要矛盾。第二,语言表达能力。政协委员要能将自己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与语言应用能力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出席座谈会、大会发言、接受记者采访等,还包括撰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调研报告、社情民意分析、政协提案、统战理论研究等等。第三,丰富的文化知识背景。参政议政工作涉及的面很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和环境等。政协委员要把自己的背景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人民政协工作当中去才能做好参政议政工作。
1.正确认识党外政协委员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高校党外政协委员除了担任教学和科研等本职工作以外,还担任着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责任,他们的综合素质关系到多党合作制度是否能落实、关系到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效。各级政协组织和上级党委统战部门及高校党委都应高度重视政协委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开展对政协委员综合素质的研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政协委员的培养工作,让高校的党外政协委员发挥更大的作用。
2.建立素质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政协组织和高校统战部应针对当前人民政协的性质、作用和任务,建立政协委员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建立政协委员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依据这个办法开展党外政协委员提名和遴选工作以及对现有委员开展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委员的各项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并作为委员的年度考评、表彰的重要依据。
3.党外政协委员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第一,政治理论素质。包括熟悉中国共产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等,特别是熟练掌握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入了解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包括这种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产生这种制度的原因和特定的中国政治环境。第二,基本国情。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还包括中国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基本现状。第三,形势和任务教育。学习中共中央领导在各个时期的讲话,学习中共中央有关文件和决定等,了解当前政治经济和国内国际形势。第四,爱国主义教育。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教育等。第五,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能力。包括调研工作、社情民意信息、政协提案、会议发言等方面的政协委员业务培训。
1.健全高校党外政协委员的遴选和使用机制。首先要做好遴选工作。各高校党委应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将党外政协委员遴选工作纳入干部管理的总体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委员遴选工作。在推荐工作中要细化遴选方案,增加遴选程序的公开透明。在制定遴选制度上,要引入竞争机制,要做好人选的考察和公示工作,不仅要看重人选的知识水平,还要注重其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责任感、群众观念、社交能力等方面。其次要做好管理工作,包括人事管理、履职管理、教育培训、综合考核等。建立党外政协委员激励和约束机制,了解记录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情况,为其参加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包括参加会议、参加考察、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
2.科学界定高校党外政协委员的主要职责。高校党外政协委员与其它政协委员一样,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应对党委或政府的重大事项进行事前或事中的协商,是有界别特色的政治活动。民主监督是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的政治活动。参政议政则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言献策。明确这些职责后就要搭建委员履职的平台,开展相应的活动。人民政协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要求委员要敢于代表自己所联系的群体的利益。[1]党委统战部和政协组织应积极主动地给委员搭建这三个平台,并根据这三个重要职责对委员进行培训和评价。
3.优化高校党外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外部环境。优化外部环境的目的是营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民主政治环境,树立政协委员的政治地位,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部门配合的良好局面[2]。第一,优化履行政治协商职责环境。履行政治协商职责就需要将政协委员的意见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中。应建立决策程序的联动机制,建立包括党委统战部、政府、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在内的政治协商机制。增加决策过程的透明度,认真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有界别特色的政治协商活动。第二,优化履行民主监督环境。应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和平台,使高校党外政协委员有畅通的渠道开展民主监督活动。如学校和各级政府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中共方针政策执行情况,重大事项的实施情况,党和政府及学校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这些都是民主监督的内容。应建立高校党外政协委员与党委纪检部门、与法院和检察院的沟通渠道,包括口头通报、信件往来、电子邮件、电话沟通等多种手段,主要形式有视察、专题监督、民主评议、举报、询问、质询等。第三,优化履行参政议政职责的环境。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是政协提案、社情民意、调研报告、党派专报等。高校党外政协委员履行好参政议政职责的两个关键点是自身素质和搭建平台。一方面,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工作要有大局意识,要站在执政党的高度来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要以发展大局为视角,找出党政工作的差距。另一方面,党委和政府在做好情况通报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办理政协委员的社情民意和提案。用建设性的工作态度看待委员的建议和意见,理解政协委员动机和愿望,防止提案办理工作中的应付、推诿等错误做法,切实解决提案办理单位不支持、相关部门不配合、渠道不畅通等问题。
高校党外政协委员综合能力培养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开展的,目前涉及到的问题还很多。在理论上,需要深化人民政协的作用界定,需深化政协委员的职责界定。在实践上,需要做好党外政协委员的遴选和培养工作,需要创新党外委员与党委、政府及学校的沟通渠道。如何让高校党外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发挥实效,如何使委员提案得到更满意的落实,这些问题涉及到多党合作和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的深层次问题。只要有识之士深入研究,只要党委政府下更大的决心,只要不断创新政协工作方式方法,高校党外政协委员一定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更好地发挥其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为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1]林芳.论政协委员的利益代表性[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0):31.
[2]周青山.优化政协委员履职环境的路径选择[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