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发展状况分析——以青海省为例

2014-08-15 00:50:55马晓红靳生奎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非公经济社会阶层青海

马晓红,靳生奎

(1.青海省委党校,青海 西宁810001;2.青海工商业联合会,青海 西宁81000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发利用一切有效政治资源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地区的新社会阶层,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新生政治资源,他们的发育发展状况如何,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至关重要。青海作为我国西部的一个多民族省份,其民族多元性特征十分明显。青海地处汉藏文化的交汇地带,是除西藏以外全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青海自古以来又是一个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地区,民族宗教问题一直是影响地方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境外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借以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为幌子,以资金项目援助为诱饵,试图在民族地区培植代理人,进行民族分裂活动,而新社会阶层人士有可能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之一。青海省情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积极引导新社会阶层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决定了考察其发展和作用发挥情况的现实必要性。

一、青海新社会阶层的基本构成情况

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青海各项事业生机勃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步增长、又好又快的良好态势。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1884.5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0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6.3 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364 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均高于GDP 增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民主政治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均取得可喜成就。青海新社会阶层正是在这样的大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背景下,孕育成长、发展壮大。

新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据青海省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非公经济户数为222806 户,从业人员748462人。其中,股份合作企业155 户,从业人员5020人;联营企业44 户,从业人员1381人;有限责任公司2244 户,从业人员116446人;股份有限公司154 户,从业人员16695人;私营企业13940 户,从业人员186060人;个体经济205659户,从业人员399441人;港澳台商66 户,从业人员5194人;外商企业96户,从业人员8185人;其他企业449 户,从业人员10074人。

青海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相对于非公经济人士而言,人数较少。目前,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约为69398人。其中,律师事务所71 家,执业律师532人;会计师事务所16 家,注册会计师159人(其中离退休人员85人),注册资产评估师37人(其中离退休人员15人);建设工程监理公司52 家,注册监理工程师、造价师、建筑师、房地产估价师及各类工程师902人;旅行社102个,直接从业人员6240人;自由文化人、自由撰稿人、独立策划人58人;个体行医者等专业人员约969人;经纪人协会21个,各类经纪人20320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586人,党外人士占76%。青海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大部分在各类非公有制企业中就业,约为66900人;在各类中介组织中的专业人士约为1470人;自雇知识分子人数较少,约为1027人。总体看,青海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西宁,且以年轻人居多,特别是45 岁以下知识分子居多数,许多都具有中高级职称,大学学历,学有专长,专业知识较丰富,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中有不少人在本行业本专业表现较突出,社会功效也日益显现,对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青海新社会阶层的基本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新经济组织及新社会组织的不断发育成长,青海新社会阶层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呈现出队伍不断壮大,经济快速发展,力量日趋强大,作用日益凸显的趋势。近年来,青海新社会阶层人士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下,尽管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但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身攻坚克难的努力下,非公经济的发展依然保持强劲势头,新阶层人士的经济势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一)非公经济人士发展情况

1.非公经济经营户大幅度增加,经济贡献率日益增大。2012年全省从事非公经济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222806 户。其中非公有制企业数为17148户,个体工商户205659 户,分别增长36.38% 和3.78%;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748462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349021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399441人,分别增长1.5% 和4.28%。2012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626.15 亿元,同比增长17.59%,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GDP 的比重达到32.8%,提高了5.7个百分点。目前省内五大工业园区中非公有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

2.非公经济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税收贡献率日益提高。2012年全省完成民间投资799.05 亿元,同比增长42.9%;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1.6%,较之上年提高2.26个百分点。2011年全省地税收入中,个体私营企业占9.3%,股份制企业(不含国有控股企业)占64%,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占2%;全省国税收入中,个体私营企业占8.57%,股份制企业(不含国有控股企业)占46.2%,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占4.4%。

3.非公经济工业企业快速发展,经济助推力作用日益凸显。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80.69 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8.73 亿元,增长29.8%,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1%。2011年私营企业进出口值615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4%;私营企业进出口占全省同期进出口总值的66.6%,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928 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0.8%,占全省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3%。其中,出口1727 万美元,增长75.5%,进口2201 美元,下降82.4%。

4.非公经济人士品牌意识增强,科技创新作用日益显著。目前,青海省累计注册商标4303 件,其中民营经济拥有注册商标占80%。全省12 件中国驰名商标中,专用权属于民营企业的11 件;全省40个著名商标中民营企业拥有一半以上。

(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今天,他们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政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的人数还比较少,他们的职业和身份还在不断变换。加之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的多样性,使整个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群体呈现出较大的流动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因而,对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发展状况目前很难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但总体上看,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结构日趋年轻化、知识化,多元化。据了解,他们当中,大部分是从知识分子队伍中分化而来,素质和文化层次较高,注重自身的社会形象,追求自身价值的体现。他们思想的自主性较强,差异性较大,对社会和生活的态度与认知也不一样。多数易于追随时代潮流、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他们的政治诉求和参与意识日趋强烈。目前,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相对独立的民主意识和利益观念已成熟和发展起来,政治观念和行为特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反映和维护自身利益,要求公平对待、公平竞争、维护合法权益的愿望日益强烈,他们已不再单纯局限于经济领域的自身利益,而逐渐萌发政治诉求,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和体现。尤其是一些素质较高、实力较强的代表性人士这方面的要求更为突出。但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大多数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没有系统和对口的管理部门,即使有主管部门也只是在工作上和业务上给予指导。所以,这种现状决定了其政治参与和沟通联系方面的渠道相对较少和不够畅通,自身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三、青海新社会阶层人士的作用发挥情况

近年来,青海新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日益增强,政治参与愿望日益萌发,他们把主动参与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新时期新社会阶层的重要职责,努力为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社会建设方面

1.参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农牧区群众脱贫致富做出重大贡献。新阶层代表人士以产业化扶贫项目工程为抓手,积极为民族地区农牧群众脱贫致富承担社会责任。目前青海省认定的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共3 批、88 家,其中国家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10 家,省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78 家。在88 家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中,私营或私营股份制企业有86 家。这些企业根据青海省农牧区实际,分别从事农畜产品、沙棘产品、蜂产品以及民族工艺(服饰)和旅游产品加工,从事种养业、农副产品流通等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农牧户”或“公司+经纪人+农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借助高原特色农产品和优势畜产品,加速推动了优势主导产业带的形成,调整优化了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为贫困农牧户增收脱贫提供了有效的产业支撑。与此同时,新社会阶层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捐助活动。“十一五”期间,有107 家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民企帮村”活动,其中56 家企业与361个自然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累计向农牧区捐款捐物达9611 万元。仅2011年就有18 家民营企业参与“百企联百村”活动,意向性投资700 万元;各级商会和会员企业为贫困学子捐款350余万元;积极开展“感恩行动”,104 家民营企业为“三老”人员捐款捐物60 余万元;“2011年青海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招聘周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会上,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980个。

2.参与灾区救援重建工作,为灾区生产和生活的恢复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青海玉树“4·14”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青海省多家非公企业调集重型机械、救援人员和大量物资赶赴灾区实施救援,并慷慨解囊,积极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共计捐善款1.03 亿元。玉树灾区重建工作全面启动后,广大非公企业家积极参与重建工作,有8 家企业提出16个重建项目意向。这其中,有7 家企业、6 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3.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民族地区绿色发展做出贡献。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多年发展“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沙棘植物”的种植和研发产业。2006年4月份,清华博众以10 万亩沙棘资源基地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开建,截止2011年,公司已建成了8.5 万亩沙棘资源基地,带动青海林业部门建设沙棘原料基地超过50 万亩,推动了青海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青海沙棘林营造也从纯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目前公司已积累了该领域20 余项发明专利技术,并在生态环境效应、企业经济效益,特别是帮助农民增收方面实现了多赢的目标。

4.参与社会就业再就业工程,为减轻民族地区就业压力,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一五”期间,非公经济企业参与招聘会42 场,有1670 家企业进场招聘,为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民工等安排解决就业岗位42000 余个。有3 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青海70 余家律师事务所的532 名执业律师通过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等富有成效的活动,为维护青海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为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年来,他们义务为信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积极引导信访群众依照司法或行政程序解决自己的信访问题,积极为党委政府排忧,参与政府领导的接访活动,向有关领导提供具体咨询意见,并通过律师全程参与接访工作,依法维护上访群众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全省执业律师积极参与信访工作,累计参与政府、人大信访3171 次,参与律师1876人次、接待来访群众17260 余人次,解决重大疑难信访事件514 件,代写法律文书8000 余份。其中,律公处指派律师参与省级人大、政府信访250 余次、参与律师280 余人次、参与调解重大群体性事件63 件。累计担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法律顾问2500 余家,办理各类案件4 万余件,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700 余件,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5.5 亿元,业务收费1.25亿元。同时,他们积极参与“律师公证员进乡村、结对子”活动,为农牧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积极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工作。

(二)政治建设方面

1.建言献策,为新青海发展做出有益贡献。近年来,围绕着非公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投资融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热点难点问题,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在各级工商联组织领导下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了一批立意新、内涵深、含金量高的调研报告、提案、建议,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采纳和高度评价,比较好地发挥了新阶层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中的21 名新社会阶层政协委员,他们在2006年至2011年任职期间,认真履职,围绕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土地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民族文化保护等重点突出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在认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撰写提交了高质量有参考价值的提案48 件。如2007年提交的《关于开发撒拉族发祥地“骆驼泉”等旅游景点的提案》、200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管理的提案》、2009年《关于整治牛羊育肥户污染周边环境的提案》、2010年《关于解决主麻日车辆在县城积石大街乱放问题的建议》、2011年《关于将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建议》等。

2.协商沟通,为民主政治建设做出贡献。近年来,新社会阶层参与政治生活的愿望日益增强,他们通常采取正常合法的途径进行政治利益诉求和反映呼声。他们主动参与社会管理活动,就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各民族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同政府进行协商沟通,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意见建议。如格尔木市民营企业家们围绕城市新区规划、公平纳税、投资融资、物价稳控等突出问题,与政府进行多次座谈协商,并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意见建议。海西州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企业论坛,围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他们与政府相关部门展开讨论和协商,在达成绿色低碳发展共识、凝聚力量、交流经验、互助合作,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3.开展企业党群团组织建设,为推进企业党建工作做出有益贡献。目前,在青海1.2 万家非公企业中,已有917 家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1154个;建立非公企业工会组织5039个、共青团组织718个;全省非公企业新发展党员896 名,非公企业中的党员总数达9073人。近年来,广大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党组织和争做“五带头”优秀党员为动力,结合企业实际,广泛开展“承诺践诺评诺”工作和“双强六好”创建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青海居易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青海物通(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党委被评为2010-2012年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中组部表彰;有26个非公企业党组织被命名为党建工作省级示范点;有1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13名优秀党员先后受到省委的表彰;20个先进党组织、20 名优秀共产党员、5 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5 名优秀企业出资人受到省非公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的表彰。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青海新社会阶层的总体发展状况良好,在地方经济社会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比较显著。但受制于民族地区诸多因素的制约和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青海新社会阶层的发育程度、发展规模、发展空间、自身素质等与内地和沿海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性和问题,在作用发挥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拓展和提升。

猜你喜欢
非公经济社会阶层青海
发挥优势 助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华人时刊(2023年13期)2023-08-23 05:42:38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00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42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大美青海
改革创新 营造环境 推动鹤壁非公经济发展提升
人大建设(2018年12期)2018-03-21 06:00:34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青海行七首(录二)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6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4
简述检察机关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
法制博览(2016年33期)2016-02-01 19: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