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 蕾(河南省水利宣传中心)
自从与水结缘,青春、汗水、拼搏、奋斗、艰辛、快乐伴随着他走过了十三个春秋,没有豪言和壮语,没有音符和旋律,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热汤和饭菜,只有轰轰的机器马达伴随着股股清泉在烈日下坚守着那份爱。烈日炽烤的工地上,地面温度高达40℃,他不畏酷暑,依然和现场作业人员一起并肩战斗;严寒的隆冬时节,在寒风剌骨的河堤上依然有个瘦弱的身影在坚守。秋去春来,十三年的日日夜夜,智慧与力量,终成春天的华彩,秋天的硕果;冬至夏往,十三年的风风雨雨,臂膀与脊梁,终成夏荷的丰润,冬梅的寒香。透过他奋斗的轨迹,没有人会怀疑滔滔洪水缘何造不成危害,龟裂的大地缘何吐出片片新绿。
他,就是河南省沙颍河流域管理局一线施工人员——郭贯斌。
一
郭贯斌2001年参加工作,一上班就被分配到最艰苦的一线施工岗位,几易寒暑他已经在这个平凡岗位上坚守了十三个春秋。
做人先做事,做事德先行,这是他的人生信条;作为建设项目的一名项目经理,没有一颗公心,就没有把事情做好的基础,就会动摇公司利润最大化的的原则和目标。沙颍河流域管理局所属的施工队伍目前的管理及考核办法是目标责任制,而非承包责任制,这就对项目经理的人品、道德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把领导的信任与重托记在了心头化成了责任与动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一名项目经理的职责。
2005年元月,新婚第二天的他甚至连亲友都未来得及完全送走,就脱下婚装,要赶回工地。面对新婚妻子和亲人的挽留,他说“:工地施工正在攻坚阶段,我是项目经理,我放心不下工程进度和质量,再说,同事都在工地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我却在度婚假,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最后,他还是坚持回到了工地。爱人怀孕后,他不能在家照顾,就从老家接来母亲照顾妻子,期间只有下雨工地停工时的间隙回家探望,直到他爱人临产才向领导请了半个月假。
二
2011年冬季,沙颍河治理堤顶道路施工进入高峰期,为了赶工期,一车车满载碎石的车辆日夜不停地涌上河堤,项目部人员不分白天黑夜,轮班吃饭和休息,由于人员安排不开,他就白天处理完外围协调工作后,夜里在施工现场指挥卸车、摊铺碎石,在冬季荒芜的河堤上,在凌晨刺骨的寒风中,借着工程机械微弱的灯光,依稀看到他拿着手电筒在施工机械扬起的灰尘里忙碌着。累了,就趁着运送碎石的车辆来车的间隙躲到背风的河堤侧,裹个军大衣躺在枯草上休息一会儿;渴了,就拿已经结冰的纯净水用毛巾包裹住放到施工机械的发动机上烘烤一下,等冰融化了再喝。工作了一夜,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接班的同志也来了,经过一夜寒风和尘土的洗礼,此时的他蓬首垢面,双手冰凉,眼中布满了血丝。他带着一身的疲惫,匆匆地赶回项目部,因为上午还得赶到50公里以外的监理部开监理例会。
在堤顶道路施工高峰的20多个日日夜夜里,郭贯斌由于过度操劳,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左耳患上了严重的中耳炎,不断有脓水从耳朵流出,他就用棉花球塞到耳朵里;最严重的时候左耳失聪。但他仍然坚守施工一线,直到主要工程大头落地,他才去医院治疗,可这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左耳听力再也无法完全恢复。
项目部的人员都知道郭贯斌有一个习惯,爱看施工规范、图纸,爱记笔记,所以图纸和笔记本是他床头的必备品。每天晚上他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及现场施工人员的任务及需注意的要点后,都会例行拿起放在床头的图纸仔细研读,细到每一处细部结构的尺寸、钢筋型号、钢筋搭接方式,直到熟记于心。他还把工程部位的最优施工顺序和技术难点写在笔记本上,方便同技术负责人员和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如果遇到重要部位施工,他总会盯在现场,而且一盯到底,查看钢筋的绑扎是否规范,钢筋的型号是否正确,钢筋的间距是否有误,模板的支护是否平顺与稳定等。项目部的同事有时给他开玩笑说“:郭经理,我们的活也让你干了,你这不是抢我们饭碗吗?”但他总会说“:不是抢你们饭碗,更不是不相信你们,我这是把的最后一道关,可就是我这最后一次把关,也可能发现你们自认为驾轻就熟的东西存在问题”。也正是他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的“三检”制度和这份“较真”精神,凡是他主持的施工项目没有发生过一次质量事故,全部一次性通过验收。
三
现在的建设项目,协调与当地政府和群众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发生阻工和群体性事件。现在水利行业占地及附属物的补偿标准已多年未变,但近些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快速增长,他们对土地和附属物的赔偿期望值越来越高,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反差,也为工地增加了协调难度。这些问题,作为项目经理的郭贯斌也避免不了要面对。在2012年的北汝河治理工程中,他主持施工的标段临近城区,由于近些年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附近村民从中尝到了“甜头”,在他们眼里,土地早已不是普通意义上种粮食的生产用地,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把土地当成了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甚至是改变命运的工具,而水利工程是纯公益性投资,和房地产行业的补偿标准相去甚远。到施工队进行施工的时候,阻工问题成了家常便饭,当有些村民的无理要求项目部无法满足时,就开始谩骂郭贯斌,更有甚者还会动手。
遇到这种棘手的事,郭贯斌同志都是骂不还口,认真了解群众的访求,合理的诉求该项目部解决的项目部解决,项目部解决不了的,帮助他们反映到上级主管建设部门或当地政府,对于无理要求的人,就请当地村干部,甚至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一起做他们的工作。有些能看出苗头的事件,他还会主动出击,主动找到当事人,聊家常、问困难,先和他们成为朋友和知心人,然后,再入正题解决问题。他的这种工作办法很容易让群众产生亲近感,也为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凭借十几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自己的那份坚韧,郭贯斌攻坚克难,全力保证工地的良好施工环境,也避免了小问题解决不好容易出现的群体性事件。
在河南水利战线上,郭贯斌就像是脚手架中的一根钢管,默默地坚守在自己岗位上,毫不起眼,但正是这一根根钢管,支撑着河南水利事业的强大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