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晃侗族自治县城市侗族文化特色设计

2014-08-15 00:55龙岳林
时代农机 2014年1期
关键词:新晃夜郎侗族

张 京,龙岳林

(湖南农业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如今城市特色与城市文化的丧失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侗家文化研究方面也在不断增加,一些学者和专家从侗家建筑、侗家村落居住演变,侗家生活方式等方面对侗家文化进行多方面的研究。笔者希望以土生土长侗家人的视角,通过分析新晃侗族自治侗家文化,运用城市意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方式,对新晃侗族自治县民族特色的塑造进行初步探索。

1 新晃侗族自治县侗族文化解析

新晃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南、西、北三面分别与贵州省毗邻,地处沅江一级支流舞水中游,呈现山原地貌。全县居住着侗、汉、苗、回等26 个民族,总人口26万,其中侗族占80.13%,是一个以侗民族聚居为主的山区县。

新晃县属古夜郎故地,夜郎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被费孝通先生誉为“楚尾黔首夜郎根”。流传至今的夜郎巫傩文化颇具特色,其演绎形式多样,如夜郎傩技(上刀山、踏火海、吐红火之类的竞技);傩祭“咚咚推”(以侗语演唱的侗戏,当地侗家人又称之为“跳戏”);傩堂戏(是傩内容在堂屋里表演的戏)。夜郎古乐也广为流行,即佛歌,新晃县人用山歌调经过本民族的艺术加工后形成的民间调子,无需花很大气力去加工、创作,原汁原味。

新晃侗族自治县保留有侗族民族服饰,及侗家民族特色的食物,比如侗家黑油茶、竹筒饭、粉蒸、五色糯米饭、糍粑等。他们与汉族一样也非常注重年节,几乎每月都有特色节日,最为盛大的要数赶坳节,以对山歌、斗雀、斗鸡、斗牛等为主要内容,同时进行民间贸易交流的全民族节日。还保留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山曲歌谣,民族舞蹈。

2 县城民族文化体现不足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县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县城的建设无法充分体现其所拥有的特色文化,使生活在县城的人很少甚至不了解家乡文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新晃县景观特色缺乏整体定位。县城景观虽有一些带有侗族特色的景观,但未能在整体上突出侗家文化的特色,景观系统建设散乱、盲目。

(2)新晃县县城侗乡文化体现不足。缺少特色的建筑,标志物等,对城市的历史、人文重视不够,使居民和游客无法充分感受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如中山广场的侗家文化墙,因位置处于交通分流地带,人们驻留时间较短,没起到宣传作用。

(3)新晃县县城建筑“现代化”。如今县城建筑已渐被砖木结构、砖混结构的普通楼房所替代,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日渐减少,古村寨,木楼变成了现代楼房,青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建筑也日渐趋同。

(4)传统节日面临生存危机。近年来传统庙会因大量青年外出经商务工,参与者人数日渐减少,旧时万人赶庙会赴歌圩的情景已风光不再。新晃的几十种节日中,大多已趋消失。

3 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城民族文化体现构想

为更好的从整体布局、建筑风格、标志性节点、特色小品等方面突显新晃侗族自治侗家文化,本文着重从县城空间环境、城市意象元素以及非物质文化传播三个方面的建设体现城市文化。

3.1 县城空间环境设计

空间结构环境设计要把自然生态环境、人工环境和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从新晃县侗族文化和夜郎文化的角度出发,可借鉴侗族传统村落布局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要素(舞水河、飞云山等)和人工要素(风雨桥、鼓楼、吊桥等),借鉴寨门、鼓楼、花桥的村寨布局,将整个县城有机组织为一个和谐有序的大“侗寨”,整体上营造侗家生活气息。 同时,保持畅通的城市视线通廊,把握好山、建筑、水体空间立体层次感。县城的面积较小,拓展空间有限,可以结合县城周边民族村寨建设,作为县城民族文化建设的延伸,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周边民族村为辐射点的民族文化圈。

3.2 城市意象元素设计

按照林奇在《城市意象》一文中的描述,城市意象有路、边、区域、节点、标志物五个构成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城市的形象。文章重点抽取边界、标志性节点、标志物三个元素进行设计。

(1)边界。新晃县城以舞水作为新城和古镇、城外和城内边界,同时以山地作为良好的绿色背景,河滨风光带——竹王大道,即能体现夜郎文化,又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场所,沿河正在打造的古夜郎景点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展示,体现民族特色。目前,县城的沿河建设主要是起抗洪作用,风光带建设未能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因而在进行河岸的建设改造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城市需求、环境意象、地质水文等诸多方面要求,充分利用天然优势、文化特色,在边界上建造一些具有侗家建筑特色的亭廊、介绍侗家文化的景墙等打造新晃侗家、夜郎古国独有的沿河风光。

(2)节点。为了体现侗家文化,新晃县城可设置一些标志性的节点,主要是公共开放空间如集会的广场,或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桥梁和重要道路的交叉点等。以用于集会的广场为例,新晃的夜郎广场虽有夜郎柱特色建筑,但是民族特色表达不够,市民广场也未能体现特色,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将鼓楼这种本在侗家建筑中就有公共集会作用的建筑,让小城镇的广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更形象的展示侗家文化。同时,充分地考虑侗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生活习惯,展现和传承民族节日风俗、侗家山歌、夜郎巫傩文化和夜郎古乐等这些重要的新晃县特色文化,可在节点搭建一些展示此类文化的活动平台,合理地安排人们的活动空间。

(3)标志物。为了体现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城的侗族文化,标志物设计可以根据侗族文化特点来制定。县城内的建筑风格可加入侗族建筑的特色,比如“干栏式”建筑风格,桥梁建筑可借鉴风雨桥、吊桥等,还可以适当运用文化标识物,制作一些富有侗族特色、介绍侗家文化的标牌和小品景观。

3.3 非物质文化传播设计

除了从实体上融入民族元素,民族文化融入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能体现城市文化。可以结合城市游憩体系的合理组织,科学有序的安排场所、流线和时间,最大程度的展示民族文化,让渐渐退出人们视线的侗族民族风俗“重返舞台”。

4 结语

城市建设大多是在原有基础上所作的更新改造,建设既连接着过去也承载着未来,为了延续城市的“记忆”,我们需要挖掘、利用和维护,具有历史价值、纪念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景物与文化,同时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文章主要是在挖掘新晃动自治县侗族文化的基础上,运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点论”,与县城自然、历史、文化相结合,从形成构建于侗族文化之上的城市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园林设计中文化性这样功能。

[1]孟兆祯.园林设计之于城市景观[J].中国园林,2002,(4).

[2]陈国平.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研究——以新晃侗族自治县县城景观系统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04,(4).

[4]文彤,李进.构筑于侗族文化之上的城市景观特色塑造──以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城景观系统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4,(12).

[5]杨慧梅.传统侗族村寨空间布局特征及其现代启示[J].贵州大学学报,2010,(2) .

[7]范俊芳,熊兴耀.山水村落——芋头侗寨的村落景观空间及价值研究.华中建筑,2010,(4).

[8]丁楠.浅谈文脉——城市记忆的延续[J].工程与建设,2007,(2).

[9]凯文·林奇(美).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新晃夜郎侗族
新晃:努力办好优质均衡教育
寻踪夜郎历史 发现夜郎古歌
新晃侗藏红米:世界原始稻作文化的活化石
新晃有颗“红宝石”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贫困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唐“夜郎”在何处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