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护理

2014-08-15 00:53:10饶渭霞李云莉刘小华
实用临床医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孔镜双下肢椎间

饶渭霞,陈 敏,李云莉,刘小华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南昌 330006)

腰腿痛及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众多,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其主要原因[1]。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无需破坏脊柱本身的生理结构、安全性高、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时间快等优点,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2-3]。2013 年9 月至2014 年2 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 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选择在本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 例,男15 例,女17 例,年龄23~67 岁,平均48.5岁;病程45 d~3 年,平均8 个月。临床表现:均有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并伴腰痛,且影响工作、生活,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CT 和磁共振检查示:腰椎间盘突出L3—4 1 例,L4—5 14 例,L5—S1 17 例。无药物滥用及心理疾病史。入院后均行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1.2 手术方法

C 臂X 线机透视定位手术节段及进针点,在局部麻醉下从患者身体侧后方进入椎间孔,沿工作套管置入椎间孔镜,椎间孔镜可经过扩大的椎间孔直接进入椎管内、硬膜外腔进行探查。脱出的髓核组织因被亚甲蓝染为深蓝色,在椎间孔镜下易于辨认,在内镜监视下用髓核钳将髓核摘除,将走行神经根挡在工作套管的背面,使剩下的脱出髓核组织暴露在椎间孔镜的视野里,内镜监视下摘除剩余的髓核组织,使用射频刀头对纤维环裂口进行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4]。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感觉异常的病程较长,严重影响肢体的生理功能,导致生活能力下降,患者心理负担沉重,容易产生抑郁情绪[5]。因此,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将优质护理贯穿其中,责任护士行入院宣教,介绍医生及科室领导,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及设备,消除患者对病房的陌生感;对患者使用亲人般尊称,亲情护理使患者情绪稳定。行入院护理评估,制定详细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指导饮食;讲解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原理并介绍成功病案,观看椎间孔镜手术健康教育视频及一系列规范科学的流程,让患者消除顾忌,积极安心配合治疗。

2.2 疼痛护理

无痛病房的开设使患者得到规范满意的镇痛。合理及时的疼痛评估、尽早的多模式镇痛方法使患者住院期间几乎无痛。常规使用数字分级法进行评估,疼痛>5 分者每4 h 评估一次直至<5 分,止痛药使用20 min 后再进行评估。常用的静脉止痛药为氟比渃芬酯,口服止痛药为西乐葆等。

2.3 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护士术前应劝患者戒烟,练习术中体位,床上排尿、排便和有效咳嗽,协助做好个人卫生,修剪指甲。术前1 d 遵医嘱禁食、备血等;嘱患者放松心情,保证充分休息;术晨准备好特殊用物(CT 和磁共振片、碘海醇、亚甲蓝及甲强龙等)带入手术室,做好手术标识,嘱患者排空膀胱。

2.4 术后护理

1)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平卧6 h,2 h 行轴线翻身1 次,防止脊柱扭转。术后即可进水,6 h 后可逐渐进食,以免引起腹胀。少吃牛奶、豆类及含糖高的食物,多食粗纤维食物。

2)观察伤口及双下肢感觉、活动情况。护士仔细检查伤口外敷料,观察敷料是否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置有引流管者则查看3 M 胶布固定是否妥当,防止扭曲、受压及脱出,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的变化,填写导管评估表;认真询问患者双下肢感觉及双下肢活动情况,观察相应椎间孔出口神经根支配区皮肤的感觉情况,如果出现痛觉过敏或减退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并发症的护理。神经根损伤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尤为重要。观察下肢疼痛或麻木症状区域是否好转,有无出现神经牵拉反应或受损症状。术后常规应用地塞米松3 d预防神经根水肿、甲钴胺营养神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做好患者的清洁护理预防椎管和椎间隙感染。

2.5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返回病房即可鼓励患者带腰围下床活动,尽早行双下肢功能锻炼。术后当日协助患者直腿抬高运动5 次·d-1,次·2 min-1;术后第1 天行主动运动,逐渐增加范围;术后第2 天用五点式练习,2 次·d-1,12 组·次-1。告知患者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2.6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心情开朗,注意切口干燥;指导患者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促进术后功能康复;6 周内避免弯腰、负重及剧烈运动;佩戴腰围3 个月;每3 个月门诊随访1 次。

3 结果

32 例患者经过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均康复发院,住院时间(5.0±0.6)d,住院费用(7 340±300)元,术后无一例神经损伤。术后1 例患者发生“日光烧灼综合征”,经脉冲电刺激治疗1 周后症状缓解。无椎间盘突出复发病例。

4 讨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是国际上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先进术式,能彻底切除致病的椎间盘组织,伤口小,出血少,手术安全性高[6],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本院医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改善,椎间孔镜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开展,因此提高和发展微创护理势在必行。

本研究中,32 例患者实施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满意。配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思想负担;规范满意的镇痛效果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充分术前准备保证了患者手术安全;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伤口及双下肢感觉、活动情况,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特别是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椎间孔镜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7],优质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配合规范的健康教育,系统、科学的专科护理及功能锻炼,对患者早日康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田伟,韩骁,何达,等.手术显微镜与放大镜辅助下腰椎间盘摘除技术临床效果的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0):1132-1137.

[2]张艳萍,张小爽,巨宝兰,等.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 究,2011,8(7):47-48.

[3]王博,杨群,张德强,等.椎间盘镜下B-Twin 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0):1110-1115.

[4]李振宙,吴闻文,侯树勋,等.经皮侧后路腰椎间孔成形手术器械的设计及临床应用[J].中 华骨科杂志,2011,31(10):1026-1032.

[5]王培霞,黄秀军,史书霞.骨科实用护理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198-204

[6]苗翠云,曹海华,侯药红.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孔成形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护理[J].大家健康,2013,11(7):225.

[7]肖媛慧.椎板间隙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0):2731-2732.

猜你喜欢
孔镜双下肢椎间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医学概论(2021年18期)2021-01-21 22:46:45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6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放射学实践(2016年6期)2016-12-15 21:55:30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6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